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当一匹被鞭打的马
                  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牛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评呀!”
                  ②其实,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这样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该        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③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批评,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底蕴,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
                  ④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 的顶峰。
                  ⑤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牛,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1)开头引用墨子严厉批评耕柱子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2)根据文意,第②段划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A.认真         B.欣然         C.坦然         D.乐意
              (3)第②段划线的三个句子,它们的句序能调换吗?请说明理由。
              (4)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2. 阅读《屠呦呦先生获诺奖的“零突破”》,完成下列各题。
                  ①屠呦呦先生获诺奖的“零突破”,彻底打破了“中国科学家与诺奖无缘”的魔咒,极大增强了国人的信心,科技界更是欢欣鼓舞。但畅想归畅想,现实归现实--今后中国的诺奖会“蜂拥而至”吗?
                  ②回顾自1901年诺奖设立至今颁发的科学奖项,无论是镭的发现还是晶体管的发明,无论是DNA序列的测定还是青蒿素的提取,无一不是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原创发现(发明).诺奖秉承的两大标准--“原创性”和“对全人类做出重大贡献”,从来没有变过。换言之,诺奖并非高不可攀,但也不是谁想拿就能拿的。
                  ③重大原创成果的出现,离不开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屠先生的获奖,并没有消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积弊。科技人员申请课题时依然要到处烧香,而且要绞尽脑汁、仔细算计未来3年、5年可能要花的每一分经费;评选院士期间,许多候选人(单位)依然在费尽心思、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去“做工作”;各种行政色彩浓厚的考核、评奖和“人才计划”,还在无谓地消耗着科技人员宝贵的科研生命;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评价机制,仍像无形的鞭子驱使着科技人员想方设法多发论文;论文抄袭依然大行其道,学术打假依然雷声大、雨点小……虽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已经颁布,但真正落地尚需时日。
                  ④屠先生的获奖,并没有改变我国“大多数跟随、极少数领先”的科技现状。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泉,虽然我国的科技投入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用在基础研究上的经费占比还不到5%,远远不及日本、美国;虽然我国的科技人员有300多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但真正领先世界的领军型人才屈指可数;虽然我们的科研平台鸟枪换炮,但绝大多数先进仪器和实验试剂还依赖进口。
                  ⑤除了“硬件”,科技的繁荣离不开勇于质疑、平等交流、自由探索、积极合作的创新文化。“枪打出头鸟”的古训,“羡慕嫉妒恨”的红眼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学霸作风,“成者王败者寇”的世俗眼光,无处不在的“院士崇拜”……都在无形中束缚着创新的手脚,抑制着“异想天开”的种子。
                  ⑥在诺奖“零突破”面前,自信应该有,自大要不得。只有正视差距、直面问题,远离浮躁、脚踏实地,切实革除        弊端,培育健康的        ,中国才有希望早日迎来第二、第三乃至更多个“屠呦呦”        ,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选自 2015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作者:赵永新 有删减)(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观点。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全文,第⑥段横线上填上最适合文字和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体制机制  人才计划  诺奖获得者B.评价机制  创新文化  医学家
              C.体制机制  创新文化  诺奖获得者D.评价机制  人才计划  科学家
            • 3. 阅读《敬业与乐业》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甲】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引用朱子的话,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应该是    
              A.比喻论证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D.举例论证
              (2)对“甲”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B.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有高低贵贱之分。
              C.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有高低贵贱之分。
              (3)体现本段文字论点的一句是    
              A.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B.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C.第一要敬业。
              D.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 4. 阅读《从审美到歧视只是一步之遥》,回答下列各题。
              从审美到歧视只是一步之遥   近年,网络上有一个热词经常被年轻网友引述,它就是“颜值”,意为容貌英俊或靓丽的数值。当然,并没有一个真实客观的数字来衡量容貌。“颜值”不过是形容人外貌的抽象概念,形容某人极其美丽就是“颜值爆表”。与此对应的是,许多人感慨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一些人自愿加入“外貌协会”,意思是评价一个人、一件事物,喜欢把外表长得怎样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标准。
                 在网上开玩笑比“颜值”,固然无伤大雅。一些校花排行榜的出现,甚至可以帮助活跃校园气氛。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把“颜值”从虚拟世界引向了现实生活,不仅自己重视外貌,而且待人接物也讲究外貌,恨不得自己和身边的人都长一副明星脸。为了弥补先天“颜值”缺陷,有的人频繁整容也不是稀罕事,甚至有人到国外整容,因手术失败引发了跨国医疗纠纷。一些单位在自我宣传时,也常让“颜值”高的员工露面,类似最美女警和最帅男警的照片常常格外夺人眼球。
              “颜值”尽管是新兴概念,所表达的意思却是老生常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惜容貌古而有之。到了网络时代,“视觉经济”占了主导,“颜值”自然大行其道,以至于产生了“看脸的社会”这样的说法。其实很多人在谈论“颜值”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天生丽质并非自己能够决定,被“颜值”这种价值取向牵着走才是人们的处境。
                 外貌歧视是客观存在的。有德国学者研究得出结论:工资、晋升和津贴都和一个人的外貌吸引力有关。(一)如果这还算不上歧视,那么东莞一商场的例子说得更清楚:该商场清洁工工资标准与“颜值”直接挂钩,年纪轻、形象好的,月薪1800元;其他的则为1650元。更多的歧视藏在你“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带:求职应聘时因为证件照太草率而被刷掉;面试后被淘汰的真正原因竟然是“辨识度不怎么高”。
                 把一件与外貌毫无关系的事情,以外貌为标准来衡量,就可能落入歧视的陷阱。网上流传模特学校招生测试形体,没有人说这是歧视,因为形体本是对模特的一种公认的职业要求;有人对婚恋对象有一些容貌的要求,也谈不上歧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私生活的取向他人不能干涉。但是,凭常识就可以得出结论:清洁工扫地是否能干与外貌无关,警察破案是否让人民满意也不是靠“颜值”。
                 不可否认,善于经营个人形象,也是一个人能力素质的体现。在有经济条件的前提下,注意自己的穿着搭配,为了体型苗条减减肥,既锻炼身体又美化外表,大概没有人会提出什么异议。但是,“颜值”高不高,光靠后天努力并不够,必须承认是否天生丽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二)一个人懂得怎么穿着打扮,那叫做审美;反之,一个人动辄以貌取人,嘲笑他人无法改变的容貌,那就是歧视了。
                 承认人与人之间有“颜值”的差距,这早就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了。这并不是我们认可“看脸的社会”的理由。过于崇尚“颜值”,倒可能反而被“颜值”所约束,天天心里给别人的“颜值”打分,难保哪一天自己因“颜值”不高被吃闭门羹。生下来就有美好的外貌,那是一个人的幸运。不过即使“辨识度”不高,也完全不用气馁。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认可因“颜值”而产生的歧视,你也未必能摆脱被歧视的命运。
              (1)本文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2)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颜值”尽管是新兴概念,所表达的意思却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②过于崇尚“颜值”,倒可能反而被“颜值”所约束,天天心里给别人的“颜值”打分,难保哪一天自己因“颜值”不高被吃闭门羹。“闭门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    (二)    
              (4)资料链接:
                 时下,韩剧《太阳的后裔》中演员宋仲基人气爆棚。有人认为,是“颜值”使他成为追剧者心中的男神;也有人认为,宋仲基的成功源于自身优秀,他有着丰富的主持和表演经验,其高考成绩为当年全国前十名,高三时所有科目全优,英文和数学全校第一。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宋仲基热”的看法。
            • 5. 阅读(生命莫过一个“淡”字》,回答下列各题
              生命莫过一个“淡”字
                  ①“生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水火相容,莫过于一个“淡”字,淡看世间,淡看人非,用远距离的目光去感悟百态人生。拥有一颗平静的心,一种宽容的生活态度,一颖高尚而善于发现美的灵魂,足以让我们享受着来自自然的魅力和清然。
                  ②生命,不过短短的几十年,修生养性,才能延续着我们未知的路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这样一句简单的古语,有时候也会成为我们这一生的愿望。(一)我们常常羡慕那些置身事外的人,这并不完全是贬义的撒手不管,而是一种境界,一种处人处事的高境界,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这个美,难就难在如何去把握这个度。
                  ③心胸的宽广可以让我们和骏马骋于茫茫草原,如雄鹰翱翔于无际的天空,和蟠龙翻滚于隽永的海洋。(二)是啊,生命有穷,却又甚于无穷。一段旅程不在乎路程的长短,而在于它的宽窄,我们无法预浏我们还有多少尘缘,但我们可以握住我们仅有的,我们身边的,那些点点滴滴,我们可以同样去感受着每天初升的太阳,可以隐约看见远方绮丽的花朵,我们可以悠然的行走在茂密的丛林中,聆听那些落戏游弋的群鸟,看他们多姿的飞跃,看身边来来往往匆忙而缓慢的人影。我们可以观赏着季节的轮回,也同样可以感受着成功带给我们的喜悦,纵然就是失致了,至少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还有时间去弥补,去奋进。
                  ④生命是清逸的,它永远都是变幻着淡淡的色彩,如同平如镜的湖面,依然折射着来自天空的风轻云淡。生命需要呵护,生命需要淡。“淡”,不是心如止水,而是澎湃过后的那种杨怀,它是有激情的,但同时又无太多杂质。
                  ⑤生命需要心灵的感悟,心灵也需要生命的艾延,心灵的纯洁可以氛氮出生命的美丽,生命的波澜可以凸显出心灵的淡然。放慢生活的节拍,减速匆匆前行的步伐,平伏骄赚的心情,淡淡的深吸一口气,缓缓的呼出,你会发现,如一杯白开水,细细品味,依然有它的味道。
                  ⑥闲情逸致时,多读点书,忙碌时,不材告诉自己时常休息,遇到烦恼时,面时不顺心的事,也不仿静下心来,泡上那么一杯清茶,品味下它自然的芳香,那种朴素,那种淡稚会让你觉得,在细徽处呵把着生全。
                  ⑦轻轻的,生命里飘来了一丝风,于是,我们开始学会静静地,呼吸着它的飘逸,生命,不过是淡淡地延续,浅浅的斟酌,致致的享受。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2)请用原文回答第②自然段加点的“置身事外”的含义是什么?
              (3)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    
              (二)    
              (4)如何理解选文第⑥段中所说的“在细微处呵护着生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试举一例?
            • 6. 阅读马宇彤的《朽木可雕》(有删改),回答下列各题。
                  ①在保守者的眼中,朽木是低能的符号,是无用的象征,是放弃的对象,不值得付出心力雕琢,也不可能出现逆转奇迹。
                  ②于是,“朽木不可雕也”在足够长的岁月里,成为雕琢者冠冕堂皇的借口,成为“朽木”们自暴自弃的理由。
                  ③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朽木亦此。较良木而言,它更像一块试金石,考量雕琢者乍现的灵感和回春的技巧。
                  ④朽木可雕,从理论上说,朽木也是一种材质,只要化腐生肌,就能焕发新的活力;即便无药可救,只要停止腐朽的进程,便只是一段记忆的缩影。
                 ⑤朽木可雕,从实践上看,百草治百病,百人有百用,朽木有朽木的特质与不群。新木生叶,朽木生芝。相信它有用,置于有用之地,让它做有用之事,才是关键。没有信心,纵是金玉良材,也与废柴无异。
                 ⑥天生你材必有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何况朽木。
                 ⑦朽木不是废木。朽木可雕,金贵的是眼光,重要的是技巧,关键的是信心。
              (1)本文作者以“朽木可雕”为喻,意在表达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针对“朽木不可雕也”的习惯看法,提出“朽木可雕”的论点,论述有破有立。
              B.第③段运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论证“朽木可雕”需要雕琢者的眼光和技巧。
              C.第④段和第⑤段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论证“朽木可雕”,两段之间是层第关系。
              D.本文灵活引用名言俗语,语言生动活泼;结尾用一组排比句总结全文,收束有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