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做人与做事

              俞敏洪

              ①我认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先做人后做事。人做不好,事就做不好。以下是我做人做事所遵循的几条原则:专心致志,尽善尽美;学习榜样,提高境界;建立标准,就高避低;善待生命,珍惜时光。

              ②我曾跟学生反复强调,学英语从来不是如何学的问题,而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学的问题。不管什么人,一旦下定决心做事情,就要专心致志,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我给学生讲过我小时候学习和做事的例子。我从小就有一个优点:一件事到了我手里,我一般都会认认真真地做完,不做完我很少去做另外一件事情。这种做事方法我到今天还保持着,从中受益良多。我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做新东方的很多事的,这也促成了新东方今天的成功。所以,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认真的态度。

              ③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榜样,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二是从历史中学。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榜样。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吸取的营养。即使从失败的人身上,你也可以间接地吸取教训。新东方的很多人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从每个人身上寻找优点来学习。新东方的人性格迥异,优点明显,缺点也明显,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我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王强老师个性耿直,徐小平老师充满激情,陈向东老师具有敏锐的经济意识和市场意识——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可学习的榜样就更多了:耶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孔子、马丁·路德·金……他们的人格、胸怀、智慧和勇气让我们在折服的同时也充满向往,从他们身上我们汲取到强大的力量,并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力图成为更优秀的人。

              ④我觉得做事情一定要建立标准,就高避低。建立标准就是建立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而且标准一旦建立起来,就必须严格遵守,不能随意更改。比如你给自己定了一条行为标准,即不能随地吐痰,那你就必须遵守这一标准,不能因为别人随地吐痰你就随地吐痰。你身边总会出现道德和行为准则比你低的人,你要是向他们学习,你只会越学越糟糕。

              ⑤在做人做事方面我有一句口号:做人像水,做事像山。所谓“做人像水”,是说做人尽可能向低处走,对别人谦虚,向别人学习。从长远来说,在把握人格尊严的前提下,为了事业和未来,哪怕“低三下四”也无所谓,这并不损害你的形象。低头做人,抬头做事。韩信钻裤裆,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而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因为“钻裤裆”事件而小看韩信。所谓“做事像山”,是说做事要有山一样不可动摇的决心和意志,只要确定了目标,就必须像爬山一样坚持下去。人不能有傲气,但必须有傲骨。傲气流于表面,不可一世,一眼就能被人看出来,是肤浅的表现。而傲骨是精神上的,是内在的一种气质,有傲骨的人待人接物都很随和,但内心却有很明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完成自己的使命有着山一样不可动摇的决心和意志。

              ⑥所谓“善待生命,珍惜时光”,是说大家要知道生命的珍贵、时光的美好。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我们死后会不会有另一个世界接纳我们,也无法知道我们的灵魂是不是永远不灭。我们唯一知道的是生命只有一次,而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我们的父母、家人和朋友。只要设想一下有多少父母因为孩子们的不幸而悲痛欲绝,你就会明白你活在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⑦我在人生中遇到过几次大的艰难险阻,曾数次在死亡线上徘徊。当我最终从死亡线上回来时,我倍感生命的亲切和可爱。凡是经过生死考验的人肯定都会有我这样的感受。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医院经过两天的抢救终于醒来时,看到外面的一缕阳光透过窗户射进了病房,当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太阳就是为我而重新升起的。从此,生命对我来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我开始善待生命,尽可能去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给自己带来欢乐和幸福的事。我开始更多地懂得珍惜家庭,珍惜友情,珍惜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努力工作,我工作起来依然是全身心地投入。但在工作之余,我开始走进大自然,走进我自己的心灵深处,去体验自然的乐趣和精神的感悟。     

              (本文选自《新东方英语》杂志8月号)

            • 2.

              (二) 别人的意见不过是个参考 

              (1)苹果的心是什么形状的?当你竖着切苹果的时候,永远不知道苹果心里的奥妙——充满梦想和力量的五角星。把苹果拦腰切开,切口处是一个漂亮的五角形。
              (2)一个人的思维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习惯禁锢,钻进牛角尖,再怎么动脑筋也没有新的创意。这个时候,如果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获得宽广的视野。
              (3)没有胆识的人在做决定的时候,通常就是唯命是从,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决定,事实上,他们是不敢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所以选择听从别人的建议。这样一来,他们在心理上就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即所有的对错不是自己直接导致的。他们没有在对的决定中享受成就感的渴望,也不敢去面对做错之后的后果。
              (4)或者,胆识的缺失也会造成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在这些人看来,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情况、更有决断力和值得相信。看起来这些人果断而坚决,其实在这个表象的背后,潜意识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乏,才会让他们无法相信别人的建议。
              (5)真正的胆识过人,是自信心、包容心、感恩心和创造性的结合。
              (6)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相信自己的决断力,所以愿意听取更多的建议。对他来说,无论这些建议是否最终能够帮助自己做正确的决定,但是至少能打开禁锢一个人头脑中的思维死角,他非常有信心能在众多意见中梳理出自己想要的创意和资源。自信心是胆识的前提条件。
              (7)一个满怀包容的人,能够容忍别人比自己不足或者比自己优秀。对他来说,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给出什么样的建议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启发了自己的思考和热情。这种交流本身,也是积累人脉和获得信息的通道。包容心是胆识的潜在体现。
              (8)一个拥有感恩心的人,以善意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对他来说,当有人给出意见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达到目标,而不是其他任何不轨的企图,他可以完全相信这些人。这是一种何等的勇气,又需要多么坚实的底气!怀有这种信念的人,对于成功的渴望与坚持都有更强大的支撑力,他们的情绪频率一直处于高状态,他们的气场也会无比强大。因此,当真的需要去做决断的时候,很多人出于这种个人魅力的影响,通常会对他给予尽可能的支持。感恩心是胆识的最佳伙伴。
              (9)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随便一个点子就能让他迸发出充满创意的火花。他最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最能够在看似平凡无奇的建议中采集新的元素。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排列组合就是创新。胆识有时候就体现在尝试新事物,或者给原本平庸的事物一个新的解读。创造力是胆识的亲密战友。
              (10)然而,无论收集到多少建议,我们每次只能尝试一条道路。所以再多的可能性也只是参考,最终,我们必须放弃其他所有的可能,做一个决定。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是风险,每一个决定也都可能带来巨大成功。这时,一点博弈论的技巧,或许能够帮助你做相对正确的决定。不过你需要了解的是,再怎么缜密的分析,也不能保证我们做出的选择是最好的。所谓的趋近完美,是在做了相对负责的决定之后,依靠自己的努力,将其做到最好。
              (11)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个最好最大的麦穗。
              (12)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个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个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13)走麦田埂的过程就如同成功路上的选择,我们经常会问自己,这个怎么样,会不会是最好的?前面还有没有更好的?还是我错过了这个就没有了?如果太过谨小慎微,过早地选择会让他在看到后面更多的机会时唏嘘后悔,自负却又让人走完全程依然两手空空。胆识的意义在于,不把所有的筹码押给老天决定,但也不会追求所谓百分之一百的确定。因为现在的确定,是建立在放弃了今后所有可能性的基础上,当初听取所有的建议和那些复杂的分析判断,都变成了无用功。
              (14)其实,你有没有思考过关于灵感的由来?一拍脑袋的决定叫作胡断,分析以后的指向性决定叫作判断,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的灵机一动叫作神断,也就是灵感。所以,我们是需要听取众多意见的,这使我们的头脑能够更快地分析运转,同时决定权一定在自己这里,因为除了自己,没有谁能促发神奇的灵感。
            • 3.

              寒门多出贤

                 ①最近,有位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从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推及“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一主题,他的英文演讲视频在网络上热播。由此而成为“网红”的他,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里,父母均为农民,更引起人们关注。窃以为,这倒是一件寻常人家的正常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寻常道理:寒门多出贤。

                 ②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故事。2500多年前,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贤人”有72人。这72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比如,被孔子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不仅位居72贤之首,而且被后世尊奉为“复圣”;被庄子言为“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由于缺食,浑身浮肿,由于劳动,双手老茧,且面带病色,却被后世尊奉为“宗圣”。即便是孔子,也正如他后来所坦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多能鄙事”,甚至还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意味。

                 ③生活,同样会成为人们的老师。俗语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正因为出身“寒门”,所以更知“寒”的不爽,也更向往“暖”的开心。古语云:“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正因为自己被“寒”过,因而一旦有条件,也更愿意伸出温暖之手,拉身处“寒门”的人脱“寒”。而这,正是“贤”之思、“贤”之举。遥想当年,孔子正因为“贱”而从事各种“鄙事”,所以使得孔子在日后思考社会问题时,更能体会到劳动民众从事“鄙事”的艰辛与重要,更能考虑到劳动民众身处“贱”位的状况与情感,从而自心底发出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千年至论。

                 ④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不仅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而且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惟有好学,才近智,惟有知学,才给力。只有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离“贤”更近一步。

                 ⑤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同学们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⑥成功、成名,永远不是用巧嘴吹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作者:张保振)

            • 4. 慎微者方有大天地
              尉承栋

              ①民国时期大书法家于右任,,因为发现有人在办公楼后方便,就挥毫写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警示条。有书法爱好者觊觎于先生的墨宝,揭去字条进行剪裁、装裱,做成“小处不可随便”的条幅,令人拍案叫绝,一时传为佳话。

              ②作风改进的起点在哪里?道德养成的抓手是什么?事业进步的根基在何处?具体答案可能各不相同,基本方法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都需要从细节抓起,小处不能随便。小事小节如同一面镜子,反衬人品,反照能力,反映作风。小节关系大节,小事不可小觑,小处着力方能成就大事业,小处疏失早晚会栽大跟头。

              ③重小处、重细行、重微末,是中华文化中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重要内容。《中庸》中有“致广大而尽精微”,提醒我们无论为学还是修身,都应深入微观、精细详尽;《道德经》中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诲我们欲成大事,先从打基础开始;《韩非子》中亦有“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提醒我们防微杜渐,才能防止祸患。无论是修身养德,还是履职任事,注重细节、注意小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

              ④一个看手机的小动作足以酿成一场交通事故,一个不合格零部件足以毁掉一架航天飞机,一瓶酒一条烟有可能把一个优秀干部一步步拉入腐败的污流。管理学上讲,“魔鬼藏在细节里”,细枝末节上的大意,往往就是败事之端。相反,细节上不舍尺寸之功,成功才不会失之于空。譬如长征系列火箭,因为坚持每一发都是从零开始,通过技术归零,紧盯薄弱环节,发射成功率比肩美俄。细节决定成败,小处决定命运,敬始慎微对任何工作而言都是最为基本的操守。

              ⑤《资治通鉴》有云:“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然而,“尽小”和“慎微”绝非易事。面对浩如烟海的科研数据,没有气沉丹田的定力去认真细致研究每个原始数据,怎么可能做出世界级的科研成果?面对生产流程中纷杂繁琐的隐患点,没有敬畏生命的清醒认识,怎么可能去缜密排查?面对高档烟酒、年货节礼,没有坚守底线的决心,怎么可能在涵养作风上不犯糊涂?成就事业不能靠旦夕的激情,靠的是从基本功练起的沉稳毅力,靠的是从细微处下功夫的耐心付出。专注坚守,审慎持重,方能从小事小节中涵养大境界。

            • 5.

              人生需要一把剪刀

              马祖云

                 ①刘邦入关后来到秦皇宫,禁不住金银财宝、香车美女的诱惑,在纵情享受中把军中大事置之脑后。大将樊哙忠言劝之:“主公,你不能住在此处。这是何地?是以前暴君秦王享乐的地方。你如果想得天下,就赶快离开这迷人之地!”经多人劝说,刘邦幡然醒悟,立即搬离秦宫,屯军灞上,厉兵秣马,最终打败项羽。由此可见:制欲止奢,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②人生在世,皆有七情六欲。何谓欲?先贤曰:“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欲是人们生存的一种需求和欲望。积极合理的欲求,是进取之基、事功之梯、动力之源;非分的欲望,是健康之害、事业之敌、人生之祸。古人往往把后者专指为贪欲,是修身修为的必然课题。所以,古训道:见欲而止为德。

                 ③今天,追求高质量的物质文化生活,本无可厚非。然而,倘若人生观扭曲,贪欲膨胀不止,以致欲而无度、望而无底、求而作恶,势必自焚欲火、身败名裂。对此,一首古代民谣鞭辟入里:“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衣食两般俱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娶得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坐骑;骡马成群轿皆备,田地不广用难支;买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犹不足,四品三品仍嫌低……各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世事证明,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必自取灭亡。

                 ④哲人说:“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合理正确剪裁,方可裁出美丽的生活。”人如树,欲似杈,人的一生需要拿起剪刀不断地裁去横生的枝杈,除去旁出的枯枝,修出亮丽的身姿。特别是精神家园中,良莠混杂,美丑并存,只有用“见欲而止”这把剪刀,剪掉失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为,才能让生命之树长青,使人生绚丽出彩。

                 ⑤现实中,有的人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渐被失控的欲望拉入歧途而不能自拔。有的人在享乐中,玩物丧志,昏沉迷失,醉生梦死。不为物喜、不以己悲,还自己一个纯洁空明的精神世界,这是自身之福、家庭之幸、事业之利。

                 ⑥托尔斯泰在《一个人一生需要多少土地》中描述了一个故事:

                 ⑦一位地主终生在挖空心思地“跑马圈地”。有一次他向一位头领买地。头领说他可以以1000卢布买他一天所走过的土地,但若当天不能返回起点,他将失去1000卢布。他拼命地跑,占了很大一片地,最后回到起点时却累死了。他的仆人挖坑把他埋了。他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人民日报》2014年08月14日04版,有改动)

            • 6.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①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看似玄虚,实则大都有具体指向。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大千世界五光十色,面对诱惑,有时舍得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②该放弃的时候放弃,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人生智慧,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应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弃之。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让生命焕发多姿多彩的绚丽。

                 ③舍得放弃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容易浑浑噩噩,目光短浅,容易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中,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旧椅子。她说:“我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为了搞好科学研究,她放弃了许多交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她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图享受,不追求生活的安逸,这种放弃为她的人生作了精彩的诠释。

               ④舍得放弃是一种胸怀和风格。把名利看得淡一些,顺其自然,就不会将有限的生命搅到无限的名利场中,就不会为职务的升迁劳神费力、刻意追求。就会表现出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自觉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涯的知识,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到在人生追求上,有正确的“官念”;在权力的运用上,有高尚的品格;在神圣的职责面前,有无私的忠诚;在人民群众的疾苦面前,有博大的爱心。

               ⑤舍得放弃还是一种自守。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众生心态,深邃似海,变幻莫测,形态各异。倘若让自己跟着诱惑走,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缚,缠上了名缰利锁,梦想什么一本万利,一夜暴富,这也舍不得,那也放不下,总是怨官位低,恨金钱少,为了利禄一路狂奔,就很少能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和多彩。我们不妨从比尔盖茨对待财富的态度中,感受这种自守。这位创造了当代个人财富神话的人,把大部分钱捐给了慈善机构,并明确表示,在身后要把全部财产捐出。放弃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保持淡泊心境,把名利看淡一些,用更多的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专注于我们的精神生活,不要成为金钱和欲望的奴隶。这种豁达的放弃,就是一种人生的自守。

              ⑥《易经》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安其心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宇宙之大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以宇宙为空间,在自己的支点上站得住。放弃是一种自守,就要以宁静的心态面对纷呈的生活,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嘈杂的外界,以平和的心境世态的炎凉。“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营何止事如毛”,在欲壑难填、混沌纷扰的世界,保持一份清心寡欲的高洁。

              ⑦错过了花,你将收获果实;错过了太阳,你会看到璀璨的星光。追求与放弃都是正常的生活态度,有所追求就应有所放弃。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这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智慧。

            • 7.

              “拼爹”难拼出美好未来

              李昌禹

                 ①一毕业就面临的“就业难”“高房价”“裸婚”等现实难题,确实让当代青年背负了太重的负担。

                 ②于是,有人重弹“出身论”的老调:“出生决定出路”“拼搏不如拼爹”;有人鼓吹“读书无用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甚至有人抛出“长相论”:“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这竟然引得无数网友跟风,大呼“中枪”,呼喊着“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③青春,本该是热血拼搏、永不服输的,所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年轻是冲锋陷阵的资本。然而,一些言论却劝诱年轻人早早缴械投降,或者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岂不是咄咄怪事!

                 ④如果依靠拼爹,陈嘉庚自可守着父亲的米店过着舒适惬意的生活,陈景润大可在战乱年代托父亲关系谋一份在邮局的稳定差事……

                 ⑤如果依赖拼爹,身为保安的甘相伟恐怕只能躺在床上做做北大梦,棉纺厂工人张艺谋也许只能在下班后落寞地艳羡别人拍的电影……

                 ⑥但因为这些人有梦想,不甘心,敢拼搏,所以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⑦总有年轻人抱怨自己没有资本、没有关系、没有机遇,却不愿反思自己是否把时间都浪费在看肥皂剧、刷没有营养的微博、在淘宝“血拼”或者通宵打游戏上。没有一个富爸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此为借口,丢了拼搏的勇气和斗志。

                 ⑧“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顶住风吹雨打,忍住腰酸背痛,不断攀登。“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受苦的时候,往往也是能力、功力提升最快的时候。“练武不练功,到老一身空”,像扎马步这样的基本功,练起来最苦,也最能锻炼人。这种苦,中老年人吃不消,只有年轻人能做到。所以,“苦”中,蕴含着对年轻人来说最独特的价值和机遇。

              ⑨话说回来,其实说到“拼爹”,只要不违法乱纪,也是人之常情。不光中国,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拼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子女花父母的钱,父母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子女发展,在哪个国家都合乎情理。但俗话说“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易于懈怠,如果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一旦失去了荫庇,“其亡也忽焉”。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道理就在此。“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奋斗,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⑩“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与其对别人拼爹“羡慕嫉妒恨”,不如趁年轻好好奋斗拼搏。莫等青春散场,才后悔来不及、回不去、得不到。

            • 8.

              读书可以养气(朱同芳)

              ①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人一向以读书明理为荣,读书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书香门第”也就成了中国文化家庭引为自豪的称呼。中国人爱书,因为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可以养气”。

              ② 知识的贫瘠和文化的荒漠必将导致国民素质的低下。读书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振精神、塑造人格、陶冶情操的最好途径。孔子曾对自己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里说的诗和礼可以看作是当时的文学书和礼学书,孔子的意思是,不学习诗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怎么写文章,不学礼就不知道怎么立身处世。“学然后知不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总结和留给后人的金玉良言。

              ③ 气是精神,是气质,是底蕴,是修养。气的形成是一个艰苦、漫长的人格塑造过程,并非朝夕之功可致。人格的塑造,大致有三种最主要的途径:一种来自于家庭、师友的言传身教,一种来自于自己的观察、实践和反思,一种就是通过读书学习。朱熹讲读书之要点为“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又以心到最为重要。可见,能够聚敛精神,心平气和地捧书而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④ 读书就是一个求知的过程,这是在“物”与“理”上对人的心智的塑造。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塑造一个人的人格,最终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内涵修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这样一个大家所熟知的典故:晋之名臣周处,少年时横行乡里,为祸一方,以致被当地人与老虎、蛟龙一起并称为三害。周处后来幡然悔悟,杀死老虎与蛟龙,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周处浪子回头的事迹也被传为千古佳话。可见,读书养气之说决非虚语,值得我们重视。

               ⑤ 近些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年轻人要多读些“无用的书”。所谓“无用的书”,是相对于“有用的书”来说的,那些与升学、应试、评职称、赚钱等现实功利目的直接挂钩的,大约都属于“有用之书”,除此以外,可入“无用之书”的行列。恰恰是这些“无用之书”,最最关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最能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正是这些书,无用而有大用。

               ⑥ 读书养气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书籍是一个人真正的终身伴侣,从幼年至垂暮,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读书应当是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就像一日三餐不可缺少一样。

               ⑦ 让我们的生活浸满书香,共同营造一个人文的国度。我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读书”不用再成为“节”。

              (选自《青春》2015年11期,有删改)

            • 9. 文化的雅俗与精粗

               邵燕祥

                 ①不是说文化也有雅俗之分么?

                 ②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

                 ③形而上(即精神方面的范畴)是雅文化、形而下(即物质方面的范畴)是俗文化?风花雪月是雅文化、柴米油盐是俗文化?

                 ④是不是可以说:雅文化是书本文化,读书人的文化;俗文化则指非书本文化,不读书人的文化?

                 ⑤我以为,雅俗之外,还有精粗之分。依照加工程度的粗细深浅,历史积累的多寡厚薄,而判为精文化与粗文化。

                 ⑥雅文化即等于精文化,俗文化即等于粗文化么?

                 ⑦不。它们之间互有交叉的关系。

                 ⑧拿琴棋书画来说,这历来是文化的象征。

                 ⑨伯牙的《水仙操》,嵇康的《广陵散》,自然都是雅文化中的瑰宝。司马相如一曲,即使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吧,毕竟打动了卓文君小姐的心,开后代无数“琴挑”之先河;后来人据此作《凤求凰》,大有俗文化的味道了,但因为本事中的司马相如是一代才子,雅人深致,此曲仍得算作学院派。既然如此,那《儒林外史》末回写当裁缝的荆元,弹起琴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鸟雀们都栖息枝间窃听;弹了一会,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宛转,令人凄然泪下。如此技艺,如此风格,恐怕也要归入雅文化之属,何况荆元还能写字,会作诗。至于其字其诗,是精是粗,另当别论。

                 ⑩古琴古筝,能演奏的和能欣赏的都愈来愈少了。两千年前它可能还是雅俗共赏,今天已成了不折不扣的雅文化。近百年来俗文化中也有琴,首推胡琴,京胡、板胡,是从戏曲的广场走向民间,一琴在手,足以抒情,或托清唱。除了京剧,南方的弹词、北方的京韵大鼓,颇有一些深入人心、传唱久远的曲目,算得上精文化的。俗不伤雅,是“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例如“子弟书”唱词,没有点排律歌行的功底是写不出的,乃是俗文化中的精文化。

                ⑪说到弈棋,一局相持,斧柯烂尽,这在历史上带着仙缘道气,“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何等执著。“闻道长安似弈棋”,谁人识得《桔中秘》”,又包含着哲学、数学,也有参透人生和政治的悟性。它的最高层次,既属雅文化,又是精文化。有高则有低,俗文化中也有份;马路边,路灯下,退休老人消闲解闷,画纸代枰,楚河汉界,也自出将入相,走马飞车,这是雅文化向俗文化的延伸,尽管棋艺难精,那聚精会神的情趣,观棋不语的境界,却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氛,强似等而下之的呼卢喝雉、滥赌输赢的粗俗。

                 ⑫琴棋以外,特指的书画自然是雅文化。但在雅文化中就有着精粗之别。或匠气难除,或附庸风雅,够得上所谓“雅得那么俗”,甚至流于粗俗。倒是俗文化中,像杨柳青的年画,有童心的想象,有朴拙的笔趣,俗中透着雅,其中不乏精品;我宁取后者,不取前者。

                 ⑬饮茶,普遍于中土。陆羽总结出《茶经》,是“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晴窗细乳戏分茶”,无疑是雅文化中的精文化。品茗与品茗不同:“寒夜客来茶当酒”,未必讲究,但是雅文化;“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泡茶馆的士绅商贾,于茶叶、用水和茶具上虽然讲究,却是俗文化。溽暑天喝大碗茶,在茶文化中是末档了,但是实惠,粗文化中许多具有这个特点。同样入于口腹的如酒,酒文化源远流长;梁山好汉津津乐道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粗则粗矣,俗则俗矣,其实也最实惠。酒文化以谁为主体?是造酒的人,还是喝酒的人?在最高档的酒家,饮用最高级的酒水的人中,有不少也许不但是广义上最没文化的人,即于酒文化也是末流,酒囊饭袋,饕餮而已。出入筵宴而能成为美食家的,才是烹饪文化的内行,而真正的美食家光是知道哪儿有什么好菜是不够的,此所以《北京人》中的江泰,虽号称“爱吃,好吃,懂得吃”,毕竟还上不得美食家的台盘也。

                 ⑭一句话:雅文化中也有粗文化,俗文化中也有精文化。粗不见得不好,粗可以切磋琢磨而为精,加工不成的,才是粗粝、渣滓。

                 ⑮俗也不见得不如雅,俗文化中的精品可与雅文化中的精品并列而无愧,胜过了雅文化中的粗次劣货。心有所感,论证不足,也只能叫“粗论”了,请从身边实际生活中多方印证之。

            • 10.

              钱,是为许多人所向往的东西。在有的人眼里,只要有了钱,就会有电视机、录音机和高级家具,就会有一切,因此,也就必然会有幸福。

                真的有钱就一定会幸福吗?未必如此。

                当然,有了钱就可以有许多东西,就能建立一个在物质上比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过较为舒适的物质生活。但是,人们的生活绝不是只要拥有电视机之类的物品就一切美满了,因为幸福的生活除了物质享受之外,精神上的愉快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即使缺少钱,但他是为了某种高尚的理想而活着,那么他是幸福的。例如马克思,他没有钱财,有时甚至身无分文,但是,他为了谋求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因此,他是幸福的。列宁也没有巨额家产。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时间几乎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他也在为工人、农民和一切贫苦大众谋取幸福,所以,他也是幸福的。居里夫妇、舒伯特、巴尔扎克这些人,他们都曾在贫困中生活过,但他们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文明而活着,并为人类的文明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因而他们都是幸福的。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些革命青年,甘愿放弃城市的优裕生活,到延安去睡土炕,吃小米,解放初期,许多原先侨居海外的科学家,舍弃洋房、汽车,回国住集体宿舍,骑自行车。他们的薪金少了,物质生活水平降低了,然而他们却感到更幸福了。

                反之,一个人即使有许多钱,如果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或者生活并不自由,那就绝不会幸福,有时甚至是痛苦的。《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生长在一个门第显赫、极为富有的封建官僚家庭里,他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奢侈生活。按"理"说,他是幸福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被封建礼教所禁锢着,没有丝毫的自由,因此,他还是不幸福,最后,只得离家出走了事。古罗马帝国皇帝尼禄可以说是富贵甲天下了,但他是否幸福呢?他的富有、尊贵只使得他兽性大发,弑母戮师,甚至荒唐到火烧罗马城,最后众叛亲离,自戕殒生。这说明了金钱多并不等于幸福。

                在人剥削人的社会里,钱有时还会招来杀身之祸。西晋的石崇,可谓富贵至极了,银子多得铸成三千斤的大球、用蜡烛烧火,出外游玩,五十里之内用锦缎做屏障……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石崇不但激起了人民的憎恨,也引起当时最高统治者不满,最后因财多被杀了头。这难道是幸福吗?又如,日本有一个店员抬到了一笔巨款。结果恐吓信一封连着一封,威胁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使他惶惶不可终日。这难道可以说是“有钱就幸福”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有钱都是不幸福的。一般来说,钱多了,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舒适些,丰富些,但是幸福绝不能单纯地建筑在金钱的基础上。没有充实、高尚的精神生活,仅仅由金钱支撑起来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应该用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操作为幸福的支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幸福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