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下列小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答:                                                                        

                                                                                             

              (2)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其充分的理由有哪两点?

              答:①                                                                        

               ②                                                                       

              (3)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

              答:                                                                        

              (4)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

              答:                                                                         

                                                                                              

              (5)仿拟是英语语言学分支修辞学的重要修辞手法。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句子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盎然。赏析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仿词的表达效果。

              ①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②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答:                                                                       

            • 2.

               弯下腰,让别人站在你的肩膀上(节选)

                                          ◆〔美〕米歇尔·奥巴马

                ①我之所以选择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做成为第一夫人后的首次毕业典礼演讲,完全是因为你们感染和感动了我。你们的这种乐观和积极进取不仅代表着这里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也代表了默塞德的品格和历史。这是一个由来自全世界的劳动者和移民建成的城镇:在淘金热中来到这里的拓荒者盖起了留存至今的教堂、公司和学校;从南方逃离至此的非裔美国人修起铁路;墨西哥裔美国人从北方来到这里的农场工作,并成为我们农业生产的支柱;亚裔美国人来到旧金山,并逐渐发展为圣华金山谷社区的一部分。

                ②默塞德的外表也许在过去的岁月中已经改变,但它的价值观始终未变─一代又一代各种族的男人和女人希望为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并为此在烈日下长久地辛勤劳作;勤劳的人们相信获得好的教育将是他们通往更光明的未来的阶梯。

                ③我就成长在拥有这种价值观的社区。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的每个人都在为这里的孩子们能获得良好教育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奉献精神正是我们国家所需要的。致力于改善我们社区的职业并非总是光鲜夺目,却是非常必需的。我希望你们,在走出校门之后,能把在这里继承来的文化传统继续传承下去,从而影响更多的人。

                ④当你们迈入更大更宽广的世界,开始构建自己的人生时,你们也会遇到困难、产生疑虑:我是否足够聪明?我属不属于这里?我能不辜负每个人对我的期望吗?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一条清晰直接的道路可以通向你憧憬的未来。也许有时你还会怀疑这些付出究竟值不值得,也许有时你只想放弃。

                ⑤当这些不可避免的时刻到来时,我希望你们想想今天,看看周围,成千上万的勤劳的、每天为你们祈祷的人们一直帮助你们走到这里。我希望你们想想那些         再想想那些没有机会上大学却仍为你的成功做出投入的朋友们。最重要的是,想想这世界成百上千的从来没有机会和你们一样上大学的孩子们;被迫在血汗工厂中劳作的孩子从来没有上过学;你们自己社区的孩子甚至也从未遇到一个人告诉他们,他们足够优秀和聪明,可以实现一切梦想;还有那些失去梦想的孩子。这些孩子极度渴望能找到一些人或事物去依附。他们渴望从你们身上看到希望。

                ⑥所以,当你们想放弃的时候,请想想所有这些人,记住你们都是被赐福的。记住要换来这些幸福,必须回报什么。你们必须回去拉别人一把。你必须弯下腰,让别人站在你的肩膀上看到更光明的未来。

              (本文译自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2009年5月16日在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 3.

              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淡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乃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淡,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 4.

              艺高,亦应有所畏

              韦一

              ①谚语“艺高人胆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激励,它鼓励人们好好地磨练技艺,达到高境界之时,就可以毫无畏惧了;二是要勇于冒险,有了顶尖的技艺,可以借此在江湖上行走,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了。二者都强调了:艺高,就可以无畏。真是这样吗?“艺”,即技艺,是指一个人的技能、本领、实力等;畏,即敬畏,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原则。二者显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今年3·15曝光的车易拍利用易置换和快易拍两个不同的登录端、买家平台和卖家平台的不透明性,截断了卖家和买家之间的信息对称,进而渔利。于是,本以为天衣无缝的技术设置,终究逃不过恢恢天网。这即是不畏法律的直接后果。近两年,明星涉毒事件屡见报端。这些明星都因“艺”而受人肯定,却因“胆大”而遭受惩罚。如果他们能有所畏,能自律,能明白自己作为公众人物应承担的责任,还会发生这样令人唏嘘的事吗?

              ③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敬畏文化。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南宋朱熹在《中庸》章句集注中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明代方孝孺认为:“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④有所畏,畏什么?畏自然规律、畏道德、畏法律、畏品格、畏制度、畏责任等等,它包含了谨慎、严肃、坚守原则等含义。

              ⑤身处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一个容易身不由己地“买买买”的时代,一个多元选择的世界,人们追求更多的物质,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贴上各种标签,以显示与众不同的品位,以宣示锋芒毕露的存在。殊不知,此时更考验人们的价值选择,人们更要有敬畏之心,更应记得并遵从内心的理智,提升修养。

              ⑥李云迪18岁就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但他去年在首尔艺术中心举行的音乐会上演奏时却出现了严重失误。据悉,近两三年来,李云迪参加过的综艺节目、商演活动、社交活动有增无减。很多人能理解李云迪“这一次意外”,却不能接受他娱乐化,商业化气息日重的事实,认为这会影响他的艺术生命。这何尝不是对艺高胆大者的一个警示。

              ⑦《疯狂动物城》中的兔子朱迪,通过自己的努力以高实力成为一名兔子警官,破获动物失踪案后,却在记者会上提到“野蛮化的全都是肉食动物”,同时也提到“DNA”,然后推论出“也许所有的肉食动物都会发狂。”这导致了动物城的大规模混乱。作为一名“艺高”的警察朱迪,那显然不是一位合格的发言人。如果破案能力高超的朱迪能有所畏,自然就不会在记者会上凭借道听途说就妄下结论。

              ⑧可见,“艺高”者“胆大”会出大事,更何况“艺高”者,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且为专才而非通才。而事物本就是变化发展的,人何以无所畏?

                                                        (选自2016年第5期《作文素材》)

            • 5.

              检验巨著的标准

              [英]拉夫卡迪奥·赫恩

                 检验名著的标准在于我们是只愿读一遍,还是想多读几遍。任何真正的名著我们都愿意读第二遍,甚至远比初次更爱读;我们每多读一遍,就发现其中有新的含义,新的美妙之处。

                 受过教育、有良好鉴赏力的人不愿多读一遍的书很可能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前不久举行了关于法国伟大小说家左拉写作技巧的很有意义的讨论:有的人声称他具有绝对的天赋。有的人则声称他只是有一种非常卓越的才华而已。论战引起某些不正常的过火意见。可是突然一位颇有名望的评论家直率地提出了如下的问题:“你们当中有多少人曾读过两遍左拉的某部著作,或愿意再读第二遍?”无人作答,事实真相就此定了下来。也许没有人愿意重读一本左拉写的书,这是确凿的证据,即左拉的著作中没有表现出伟大的天赋,没有很好掌握感染力的最佳表现形式。任何一部著作,尽管有数以万计的读者购买。但却从来没有人读第二遍的,必定是肤浅或不正确的著作。

                 然而我们不能把个别人的判断看成是绝对可靠的。认定一部作品为巨著的意见必须是多数人的意见。因为即使最伟大的评论家也容易有某些迟钝失灵,某些不正确评价。例如卡莱尔不能容忍勃朗宁,拜伦不能容忍英国一些伟大的诗人。

                 那么这就是我们选择读物的最重要的指南了。我们应该读的只是那些我们愿意重读的书,我们也不应该买任何其他读物,除非有特殊投资的理由。其次需要注意的事实是蕴藏在所有这样的巨著里的价值的普遍特征:这些书永不会陈旧,永葆青春。青年人初读巨著,往往不能深刻理解,只能了解一些肤浅的皮毛,吸取、欣赏的只是表面的故事情节。没有哪个年轻人一开始阅读就能领会巨著的种种特点。要记住在很多情况下,人类需要好几百年才能弄清楚那样一部书所包含的一切。但是,随着读者人生经历的改变,原著将会对读者展现出新的含义。18岁时我们喜欢读的书,如果是一部好书的话,25岁时我们就会更加爱不释手,30岁时我们好像读过一本新书,40岁时我们再重读这本书,不胜惊奇的是为什么以前我们曾未发觉这本书如此完美,50岁或60岁时,同样的事实还会重复。巨著恰恰与读者的智力同步增长。是去世很久的几代人对这种不同凡响的事实的发现,才使得像莎士比亚、但丁、歌德的作品那样的著作成为伟大的著作。或许此时歌德能给我们最好的说明。歌德写了好几部孩子们喜爱的散文体短篇故事,因为对孩子来说这些故事有一切童话的魅力。但是歌德从来无意把这些故事写成童话,他的这些故事是为阅历丰富的人们写的。青年人发现这些故事是非常严肃的读物,中年人发现它们用辞最少但意义极为深刻,老年人则发现这些作品有整个人世间的哲理,全部人生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非常迟钝,他可能无法从中领悟很多,但就是依据他超人的程度,依据他生活知识的广博程度,他会发现构思这些故事的人的思想的伟大。

              (选自《小泉八云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有改动)

            • 6.

              “看脸时代”看什么

                 ①以前,有句话深入人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另一句话很流行:“只要脸好看,肚里没货也不怕”。人们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整容改变命运”已经不是玩笑,“换脸”也不再只是少数明星才会做的尝试。从年轻人到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只要有条件,相当一部分男女都愿意进行“面部改造”。在许多人看来,脸蛋美美的、帅帅的,恋爱、求职、晋级都不在话下。

                 ②“脸”,为什么显得如此重要?

                 ③现代社会,生活是一场紧张、疲惫又绚丽多彩的舞台剧,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吃快餐,开快车,走快步,行色匆匆,争分夺秒谋项目,心急火燎拼业绩。生活节奏快了,活动半径大了,但人与人之间交往反而浅了。在有限的接触时间里,“脸”,这个第一印象,就显得更加重要。很多人认为,“脸”长得普通,平日里就会被忽视,找工作、谈恋爱就容易扎在人堆里被人忘记;“脸”长得好看,就能引起关注,也就增加了几分胜算。

                 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整容可以立刻获得的外在美,能满足人们对“美”的急切愿望,为走进人群加深交往带来自信,这无可厚非,也是事实。但如果一味强调“好看”,而忽视了人品、学识、实力等方面的积累,只有外在美,没有内在美,就可能适得其反。对全社会来说,一旦相貌成了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标准,对美丽的欣赏就变成了对“脸蛋”的纵容。那么,我们据此创造的未来,很可能不那么“美丽”。

                 ⑤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是因为所有的鸟儿都可以歌唱,所有的花儿都能够盛开。同样,生活之所以美好,也是因为所有人都可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果因为大众的眼光而失去自我,变得千篇一律,就很容易重新陷入平凡。要知道,不顾一切带来的雷同,很可能会让人生厌。

                 ⑥美丽本无罪,但过分追求外表的美丽,折射出的一定是心灵的空虚和时代的浮躁。每个人都应当冷静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美?如果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内在修养没有提高,这样的“整容”,不要也罢。整容毕竟是一种物理手术,人们向往美丽,就一定要昂首走进美容院、无所顾忌动刀子吗?当然不是。况且,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一旦手术不成功,整容变毁容,想补救,也晚了。

                 ⑦实际上,人与人相逢、相识、相知,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一个人内在的魅力。如果只顾整形美容,不注重提升内在品质,无论恋爱、求职,很有可能都是“竹篮打水”。长相是爹妈给的,美丽就在你的基因里。你能做的,就是任其自然流淌、尽情绽放。职场立足,生活打拼,靠的还得是真本事,脚踏实地,展现真我。人生路漫漫,最后胜出的,将是那些具有良好修养、正直人品、出色才干和丰厚学识的人。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3月20日,有改动)

            • 7.

              (二)生命的品格

                 ①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把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那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这有限生命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那么,如何提高这有限生命的质量呢?

                 ②要懂得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阴。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多少人辛勤劳动的汗水。

                 ③要有悲悯情怀。人生在世,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养育,吃着母亲的奶水长大;长大了,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也是别人教我们读书写字。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尊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去帮助别人。帮助了别人,自己的。灵也会得到慰藉,境界也会得到升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④要有面对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人一生下来的啼哭就预示着人生就要经历种种磨难。关键是要有敢于面对苦难、直面苦难的信心和勇气。当一个人从不计较受到的磨难,忍受磨难就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不断修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⑤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都是一个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你只能尽情地看,但不能带走;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你只是一个过客,但客店不是属于你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在滚滚红尘中,要学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从而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 8.

              何谓幸福

              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

            • 9.

              自爱

              赵畅

                 ①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意思是说圣人不自以为是,不自我显示。自我尊重,但不自我尊贵。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一个懂得自爱的人,必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②自爱,必须学会识己。有人对别人能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但对自己缺乏认识。富兰克林说过:“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羽坛名将林丹这样对记者说:“有一点我自己是非常明白的,我如果离开了羽毛球就什么都不是了……”是啊,羽毛球是他的优势,他可以蝉联两届奥运冠军,但难以奋斗成为娱乐界或者别的什么界的“冠军”。一个功成名就的人一旦离开了自己的优势,就什么都不是。学会识己,在人生抉择中适时而恰当地明辨优劣、扬长避短,就是一种自爱。

                 ③自爱,必须学会自信。对于成功者来说,必须逐步积累,创造自己的优势。黄美廉从小患有脑性麻痹,她的肢体失去平衡,并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然而她昂然面对一切不可能,最终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用画笔绘出了生命的色彩。一次演讲中,她在黑板上写到:“第一,我好可爱;第二,我的腿很长很美;第三,爸爸妈妈很爱我……”“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什么叫自爱?黄美廉其言其行,便是最生动的诠释。学会自信,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逆境中不丢做人的尊严,困境中不怨天尤人,不怀疑自己,始终相信自身的潜能,就是一种自爱。

                 ④        。如何为人处世,决定了人生、事业、亲情等的兴衰成败。或许,在世俗看来,这就是要会应酬、能变通,善花言巧语、投机钻营,能在场面上混出点儿出息来,其实这是一种曲解。《霍英东全传》记录了霍英东的一段话:“有人问假如人生满分100分,那你给自己打多少分?我说不止100分,起码100分!因为几十年前,我不单只是自己赚钱,还帮别人赚钱……我从来没有负过任何人!做人,关键是问心无愧,要有本心,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霍英东的为人品格,让人敬慕。谦虚低调,以宽容之心度量他人之过;待人以诚,不为一己名利贬损他人,就是一种自爱。

                 ⑤自爱,不是让我们自我封闭、孤芳自赏,而是要懂得坚毅;不是让我们自我放纵、率性而为,而是要懂得律己;不是让我们自我苛求、勉为其难,而是要懂得进退。一个学会自爱的人,不至于沉沦为一棵随风飘摇的小草,而会成长为一株挺拔葱茏的大树;一个持重自爱的人,必能为自己划出一道海岸线,给自己送上一抹灿烂的笑颜!

              (《演讲与口才》2016年第24期,有删改)

            • 10. 25.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