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学会赏识》,回答问题。
                 ①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历尽心血雕刻出著名的大卫像。人们皆惊叹于大卫像的辉煌,可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对这块雕刻大卫的石材做出褒评。其实并非石头不美,只是无人赏识,而米开朗琪罗发现了它,并赏识它是一块用于雕刻的好石材,然后赋予了它新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赏识。
                 ②因为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疏朗的表现;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显。没有赏识,自我多了一份自卑,他人多了一份挑剔;社会多了一份冷漠,世界缺了一份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赏识。
                 ③学会赏识身份低于自己的人,因为“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都必定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评价一位犯案数十起的小偷,赞扬他的细密心思,肯定他的灵巧手法。小偷听说后,金盆洗手,成为四十多家连锁店的老板。一位年轻人因一首情诗离开学校后,福楼拜给予他鼓励、赏识。终于,这个年轻人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位年轻人,便是莫泊桑。是赏识唤回了迷途的羔羊,是赏识使其得到认可和肯定,是赏识激发其奋发努力的勇气,最终获得新生。那么,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④学会赏识自己,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会赏识自己,要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豪放,要有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要有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无私旷达,要有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坚贞不屈。因为赏识自己,诸葛孔明才会自称卧龙,未出草庐而知晓天下三分;因为赏识自己,毛遂才会以锥自喻,在大殿上据理力争;因为赏识自己,陈涉才会石破天惊,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赏识可以给自己动力,使自己迈上新阶梯。因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⑤学会赏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廉颇因为不赏识蔺相如的治国才能,居功自傲,处处刁难。而蔺相如赏识廉颇的滔滔武略,不计前嫌。两人终化干戈为玉帛,彼此赏识,才有“负荆请罪”的美谈流传至今。孔夫子赏识他人,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断言。学会赏识,才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既是如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⑥真正的智者,他们会在赏识的同时,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不满锻造成竞争,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萎靡升华成振奋,把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捶打成练达。
                 ⑦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
              (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说明第②段的论证过程。
              (4)说说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论证方法:    
              作    用:    
              (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这句话的?
            •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难 得 淡 定    ①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⑤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⑥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⑦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 ④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简要分析第 ⑤段的论证思路。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 3. 现代文阅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文/詹勇  原载《人民日报》
                  幼儿园开学那天,孩子哭闹不止,双手紧抓校门,就是不肯进去。众人围观之下,使出浑身解数的妈妈有点急了,语言和动作越来越粗鲁。这时,一位老师闻讯赶来,先抚摸孩子凌乱的头发,又擦掉他脸上的泪珠,再加上几句轻声的安慰。“暴风雨”很快平息了,小朋友虽在哽咽,但还是乖乖牵着老师的手走了,妈妈目送着孩子也绽放了笑容……
                  这样的一幕,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品味,老师对孩子的细致与体贴,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幼小的心灵,这满满的师者爱心,不正是在校门口守望的父母们所期待的吗?“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一番话,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时,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爱恋。最终,爱神被他打动了,赋予雕像以生命。有了爱,就有了蓬勃的生机,就有了跃动的灵魂,“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教师虽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从事着“仁而爱人”的事业。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惟有倾注爱心,三尺讲台才会成为梦想起飞的平台。
                  有人说,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世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这是舍己为人之爱﹔大量乡村教师拿着微薄收入坚守课堂,这是克己育人之爱﹔
                  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他们看似平凡,却以一生写尽了人间大爱。
                  当年,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写下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时至今日,这段话依然发人深省。
                  随着经济状况改善、教育投入加大,大量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各种教学方法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却出现“条件越来越好、教育越来越远”的现象:填鸭式的灌输、没有笑声的课堂、不顾学生感受的“冷暴力”、按成绩分成三六九等的排行榜、忙着跑项目而无心教学的教授“老板”……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刻薄的话语、一次不公平的对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没有立德树人的仁心、没有诲人不倦的耐心、没有有教无类的公心,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温度的。正如一些教育界人士的疾呼,许多教师不缺知识,不缺方法,缺的是爱心,缺的是责任心。今天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回到人本身、关注人的成长。
                  “能走多远,关键看你有多爱”。心中有了爱,就是燃灯者、举火者,他们提供的光亮,足以照耀孩子们的前程,足以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
              (1)文章第1-2段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四段空白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超过四十个字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刻薄的话语、一次不公平的对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B.文章第6段划线句子运用了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具体鲜明地论证了学校教师对学生要有爱。
              C.“能走多远,关键看你有多爱”一句,号召我们用爱照耀孩子们的前程,用爱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
              D.引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为了论证夸赞孩子意义重大,应该千方百计地鼓励孩子上进。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永恒的香味
              马 德
                  ①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②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晴到朝暾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从黑发读到白首,也自痛快淋漓,无怨无悔。
                  ③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一个人在自我精神的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门,默指了一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升与引领所致。 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④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A.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完美人的灵魂。常读书的人,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锦心绣口,才华横溢。B,其实就是指书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离的气质,超凡脱俗,卓然于众人之上。
                  ⑤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有遭遇过多舛的命运,遭受过灭顶的打击而顽强拼争过来的人,读这些人物的著作或传记,常常让人热血喷涌,灵魂震撼。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读它,可以厚重人的内涵,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从而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
                  ⑥读书的人不会孤独。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与你静坐。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智慧丰富着你的智慧,以自身的儒雅引领着你的儒雅,以自身的内涵厚重着你的内涵。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⑦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痕迹。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读书能让生命散发永恒香味”这一观点的。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⑤段“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一句中,“精神之钙”在文中具体指:    
              ②将“有诗云:是真名士自风流”和“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两句分别放在第④段A、B处,最恰当的是:
              A处为    
              B处为    
              (4)请根据自己阅读名著的经验,仿照示例,围绕第⑤段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又盲又聋,但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拼命地摸读,不分昼夜地书写,手指头摸出了血也决不放弃,就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一生写下了14部著作,成了20世纪美国有名的作家。一个生活在无声无色世界里的弱女子,却诞生了生命的奇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