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孤独与幸福    ①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②世间怕有无数称自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
                  ③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④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迭与淡泊。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
                  ⑤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⑥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论语》中的言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伸尼的自我反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⑦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
                  ⑧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
                  ⑨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⑩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给第⑥段的画线句子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着急
                  之前有过一篇文章,风靡各大社交网络--中国人,你急什么?让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速成往往伴随速朽,我们的生活,也需要慢的艺术。其实,在“着急”的中国人中,最“着急”的恰恰是今天的中国青年们!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去怀旧。年方二三十岁,已经在追忆似水年华,这似乎成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一个“通病”。或是回忆小时候的青山绿水,或是追忆中学时代的青葱岁月,仿佛当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文艺范”。青年人正值最美好的年纪,却沉溺于故人往事中不可自拔,止不住地追忆过往,感慨曾经的似水年华。仿佛只有怀旧才能彰显自己的成熟和阅历,但是青年时期的怀旧,未免都有一丝“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因为真正成熟的人“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早已不再把哀愁挂在嘴上,而是消化在心里。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成熟”。有些人看到明星们的恋爱分分合合,于是宣称“不再相信爱情”;看到社会纷争喧嚣,于是不再相信公平公正,是真的目空一切看破红尘了,还是消极面对、逃避现实呢?未来还很长,充满了机会和可能,你若不放弃生活,生活也定然不会放弃你。另一些人则恰好相反,刚刚初入社会,迅速掌握了官场、商场的“厚黑学”,学会了社会的“潜规则”,变得投机取巧、圆滑世故,以为这就是成熟干练,就可以无往不利,殊不知这恰恰是一种不成熟。青年人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怀揣梦想,充满激情,敢于突破陈规,勇于挑战难题,努力突破自我,犯错才能进步,失败才能成长,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心态,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品格。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愤怒”。年轻人容易愤怒,呼之欲出的情绪随着荷尔蒙而暴走,对国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统统化作了愤怒,仿佛只有这样激烈昂扬的词句才能将人骂醒改变现状。但是,请先收敛心中的愤怒,因为愤怒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天庭之怒,则黑云密布,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演绎出山崩海啸,怒潮翻滚。人动怒就会心情浮躁,面对问题,就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可能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一塌糊涂。要知道理性和客观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要保持理智,辨别是非,不要人云亦云,应自主思考,追求事实真相。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去成功。青年时期是充满希望却又一无所有的年纪,“出名要趁早”、“一夜暴富”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但是别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成功之路也没有捷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辛勤耕耘后的丰收,与其好高骛远,不如着眼当下,先将自己锻造成一个优秀的人,而后再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这才是真正的捷径。否则,即使你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誉,你也会被这财富和名誉毁掉。
                  青年们,请不要着急,你想要的一切,时间都会给你,无需着急,因为你终究会成为你 所着急成为的人。请相信,只要努力,当初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都将成为你经历过的云淡风轻。
              --摘自《中国新闻网》
              (1)联系语境,解释第二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文艺范”的含义。
              (2)阅读第三段,简要概括青年不成熟的两种表现。
              (3)第四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仿照示例,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为第五段“成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辛勤耕耘后的丰收”的观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从最初的单词开始,日积月累,勤奋学习,最终写出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热爱生命》、《名人传》
              (5)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 3.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担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
                  ①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这是很多人经受磨砺而后奋起的慨叹,更是我们民族走过几千年沧桑岁月而巍然屹立的写照。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深刻阐释中国梦的本质内涵,鲜明揭示无数先贤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为我们这代人自觉担当使命、同心共筑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③放眼过去的30多年、60多年,乃至近代以来的170多年,导引无数中华儿女进行非凡奋斗的,正是对梦想的追求,对使命的担当。从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到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再接再厉、一往无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脉相承,始终都贯穿着共产党人奋斗的梦想。
                  ④正是对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神州大地沧桑巨变。100年前国人只能在小 说中幻想万国博览会,100年后千万游客穿过小说里虚构梦想的跨江大桥和地铁隧道走进世博中国馆。30年前中国没有一公里高速公路,今天中国高速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过西方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10年时间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正是在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中,今天的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经济总量的大幅度跃升,中华民族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亿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向全面小康大踏步迈进。
                  ⑤任何成功都不可能顺利取得,创造历史总是伴随着艰苦奋斗。回首过去,国家、民族和人民面貌的巨变,凝聚着我们所走过的风雨艰辛;面向未来,中国梦的最终实现,依然面临诸多可预料的困难和不可预知的风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中国还有1.28亿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人均经济总量排位靠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公平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梦的美丽绽放还需付出更多辛劳。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往一处使的齐心,我们才能填平前进路上的沟壑,开掘更加通达的坦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越来越近。
                  ⑥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我们的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两个一百年目标,已是“望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红日。穿过两个百年目标,已经能看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这代人定能不负历史责任、担起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迎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写出文章的论证思路。
              (3)第④、⑤段画线部分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中国梦”的内容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    ①据媒体报道,新学期开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就从小学一年级新教材中消失了,同时被删的还有《登鹳雀楼》等7首经典诗作。近年来至少有43篇经典课文在课本中消失,其中22篇为经典古诗文。取而代之的,则是周杰伦的《蜗牛》等时新文章。
                  ②有学者认为,把这类经典古诗文从语文课本中删去,会让青少年离民族文化的历史越来越远。正因为我们正在远离历史,我们才更有必要保留这类课文,留住这些文化记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古诗文的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根源,像《登鹳雀楼》这类诗词,通俗易懂,学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③语文课本该不该删除传统经典古诗文,当今语文教育中能不能缺失这些中国文化的经典,经典作品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教育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这引发了教育界、文化界一些人士的广泛争议。习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一线教师时,对语文课本中删除古诗文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④今天看来,在青少年中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倡导背诵古诗词的文化风气,这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学习以古诗词、古文为代表的古典文化,这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基因,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常识。所以,删除优秀的古典诗文,既违背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我们的教育原则。
                  ⑤有文化学者指出,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通过这一形式流传千百年,适量的古诗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务。而且,这些古代经典诗词的学习,更需要从小学习,并成为学习记忆和文化记忆,影响一生。这种影响,会作用于一个人形成他的文化人格、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乃至精神信仰。,我们很多人就是在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中,获得和汲取这些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的。
                  ⑥在文化上“去中国化”的现象,与我们缺乏文化的自觉与敬畏,有很大关系。什么是文化自觉?这就是在我们的文化意识中,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坚持,就是对自己本土理念的一个文化支持。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一个民族有了这种文化的自觉,就不会失去精神家园和文化的根,就会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
              (选自《长沙晚报》2014年9月,有改动)(1)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为第⑤段“”处补写一个论据。
              (4)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让古典诗文从语文课文中删除有哪些危害?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难 得 淡 定    ①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⑤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⑥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⑦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 ④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简要分析第 ⑤段的论证思路。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 6. 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
                   ①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
                  ②心里有阳光的人,就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③在受到别人的曲解后,微笑的力量会更大。因为微笑会震撼对方的心灵,显露出来的豁达气度让对方觉得自己渺小、丑陋。当年,有人处处说爱因斯坦的理论错了,并且说有一百位科学家联合作证。爱因斯坦知道了这件事,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一百位?要这么多人?只要证明我真的错了,一个人出面便行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那些人却败给了一个微笑。
                   ④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谁不希望跟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呢?微笑能给自己一种信心,也能给别人一种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潜能。微笑是朋友间最好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是初次谋面也好,相识已久也好,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令彼此之间倍感温暖。
                   ⑤微笑是一种修养,且是一种很深厚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
              (1)第①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请说说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