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悲加欢不等于零

              叶春雷

                 ①我想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我的人生观:悲+欢≠零。

                 ②人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之后,紧接着就来了一件让人不开心的事,这不开心的事把刚才开心的事抵消了,幸福指数变成了零,或者甚至变成了负数,让人沮丧至极。

                 ③但我想说的是:悲加欢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古语说得好,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换而言之,人生如意的事仅一二。如果用数理逻辑来推理,人生的幸福指数,自然只是一个负数,而且还是一个大大的负数。那么,人生就根本没有幸福指数可言,只有“痛苦指数”这个概念了。

              ④但人生毕竟不是一道数学题,人生的逻辑也不简单的数理逻辑所能概括的。人生的逻辑是什么呢?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这样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注意,他用的是“魔鬼”的“魔”,不是“磨难”的“磨”。两位绝顶聪明的文学大师,其实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人生是有缺憾的,不能求全责备。对于人来说,我们所能做的,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期待。接受现实的残酷,期待未来的美好,并为这个美好的未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⑤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数理逻辑的角度,用数量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例如,一天之中,有两件开心的事,却有四件拂心的事,是否我这一天的幸福指数是负二呢?非也。换一个角度,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甚至比开心的事对人的帮助更大。《菜根谭》中说:“二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按照洪应明的说法,拂心的事,对人生有正面影响,应该是正数,倒是那些快心的事,容易让人得意忘形,在人生层面上,倒成了负数。这和我们通常把拂心的事看成负数,把快心的事看成正数,完全相反。这样,我举的这个例子,从常人的角度,用数学公式表达,是:(-4)+2=-2,从洪应明的角度,则是4+(-2)=2.

              ⑥其实,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帮助我们进德修行,对我们的人生是正数;那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让我们人生充满信心。我们只要谦虚谨慎,不得意忘形,就可以把那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同样看成是正数。那么,我们的幸福指数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应该是4+2=6。由此可见,悲加欢,绝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人生绝非没有意义,更不会让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事实上,人生的幸福指数,永远是一个整数,那些拂心的事越多,成为正数的可能性就越大。

              ⑦什么叫乐观主义?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把悲多余欢的人生看成是一个正数,这就是乐观主义。你怎么看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你。在这个意义上,丰子恺先生的话相当有道理:“不是生活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生活。”

              ⑧悲加欢不等于零,悲加欢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正数。生活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用心去过。这就是我对生活的信念,我要把这个信念告诉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19期,有删改)

              结合选文,谈谈如何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
            • 2.

              生命的入口与出口

                 ①生命种种,有的像泉水一样清澈见底,蓝天白云、清风明月一律收纳其中,想一下都觉得快乐;有的像工业污水,颜色黑浊,臭气四溢,望一眼都会作呕。要保证我们的生命纯净、高洁,首先要把入口守住,只让有价值的东西闯进来。

                 ②一个人富有操守、富有上进心,生命的质地就有起码的保证,就可以在社会上立稳脚跟。

                 ③操守是为人之根本。曾国藩当年在京城的时候,说话做事都凭着一种理想与热情,看不惯世俗的东西,招来满朝的反对声。然而,曾国藩这人品质非常好,既不贪腐,也不好色,别人不喜欢归不喜欢,就是奈何不了他,顶多在背后叽咕几句。他后来平定太平天国、成为两江总督,成为后世为官模范,其操守起了极大的作用。

                 ④胡适的学问不是民国时代最好的,但他是民国公认的学术领袖,何也?他的德行很好。他肯帮人,别人没钱花,只要跟他说一声,他千方百计给你解决困难;别人的学术著作要出版,他四处推荐;朋友有了难,哪怕曾经意见不合,他也为你上下奔波。

                 ⑤除了操守,人还得有点上进心。我不轻易使用才华一词,在我看来,才华就是在某方面具有出类拔萃的能力,这不是每个人可以达到的,人人可以做到的是拥有进取心,每天进步一点点。[甲]人有上进心,工作越做越好,活着也就有了精气神,别人便乐于跟你打交道。

                 ⑥想保持生命的纯净,光守住入口还不够,还得疏通出口。

                 ⑦大自然的湖最怕污泥浊水,生命之湖则最忌讳不良的心态、低劣的品质。有的人活在世界上似乎只是为了叹气,昨天买菜贵了一点要郁闷半天,今天朋友无意中说了一句他不爱听的话要怒发冲冠,一句话,在这些人心中,顺利是老天必须要给的,挫折则是对他一个人不公。有了这种心态,人就会坠入情绪的苦海,久久不能脱身。其实,挫折、失败有大小之分,小的固然不足挂齿,大的也往往有转败为胜的机会,关键是不要自己打倒自己。一个人如果老是怨天尤人,朋友跟你在一起就会觉得烦,你的生命也会丧失应有的品位。

                 ⑧生命最大的敌人是自私自利。人活在世上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后盾,这个不需要论证。但我们追求利益不仅要符合法律,还要体现对他人的情义、对社会的责任。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中国最大的贪官贪得的钱也不如他一个零头,为什么前者口碑好,后者却成了过街老鼠?原因就在于,两者所获的利益在法律、道德意义上是不一样的,前者是通过自己的合法手段致富,而且还捐赠惠及他人;后者是以权谋私,贪得无厌,非法侵吞财富为一人所有。人有了自私自利的心肠,灵魂就会失去自净功能。

                 ⑨生命只有在“流动”中才会变得美好。

              文章的第③④⑤自然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 4.

              生命的三分之一

              邓 拓

              ①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②要想成为有成就的人,就应当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都莫不如此。

              ③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④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⑤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地、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法。

              ⑥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⑦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人民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

              ⑧“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⑨有的人一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人物,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学习的情形。

              ⑩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都很注意学习。如: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在这里,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

              《北史·吕思礼传》记述这个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学的情形是:

              “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

              光是烛灰一夜就有几升之多,可见他夜读何等勤奋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轻放过呢?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做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 5.

              孤独的人养着一只精神的孔雀

              (1)法国的萨米耶·德梅斯特写过一本书——《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他在写这本书时还是一位年轻的贵族军官,因为年少气盛去私斗,被判禁足42天。军令、屋墙虽然可以禁锢身体的移动,却无法禁止心灵的旅行。他把这段日子看作是一次美妙的旅行,在为期42天的禁足生活里,他写下了42篇随感。在小小的房间里,凡目所能及便心有所动,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极有意义的心灵旅行,他在文学、艺术、哲学、医学、生命意义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那些在孤独中产生的智慧,被记录成文字后,竟弥足珍贵。这次小小的旅行,让他原本麻木的思想变得敏锐,让原本狂妄自大的他变得谦卑自抑,让原本郁闷不堪的禁足,脱胎成了一场轻松而富有哲理的心灵探索。

              (2)由此可见,人都有一个更好的“自我”,那个“自我”要在独处时才能被自己窥见,才能被自己寻找回来。对于有时机发现“自我”的人,在孤独中行走,在孤独中思索将是人生中非常美妙的一种体验。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面对孤独,十有八九都会感到烦躁不安,一心想逃离出去。其实倘若能换种心情去对待,像萨米耶·德梅斯特一样,能渐渐习惯孤独,安心在里面读书、思考、写作或者借用别的有意义的事情来驱赶寂寞烦闷,可能最后也会像他们一样在孤独中品出一份诗意和禅意来。其实细细想来,有时孤独寂寞不一定是坏事,极有可能是创造另一种全新生活的契机,会让你静下心去思考更多深层次的问题。 

              (3)蒙田、梭罗、法顶禅师……古今中外,一个个思想巨匠,哪一个不是把孤独当作亲密伴侣? 

              (4)近日闲读《丰子恺文集》,文集里收集了他大量的日记书信,有一段文字读后久久萦绕心间: 

              (5)“上午有课,下午无事。与三儿到圩买冬笋煮之,复加以蛋,甚美。饮酒二杯,吃饭三碗。”

              (6)大概可算文集里最短的一篇。虽短,但我喜欢这一篇。私下猜想,那日丰子恺先生心情一定甚好,只冬笋,加些蛋,便成美食。有美食,添酒小酌,酒后,饭三碗。虽已无法追寻当年他因何事而欣喜,但能料想彼时的他心境纯美,超然万物,兴许那日并无闲事挂心头,亦无病痛缠于身吧! 

              (7)日记书信里有诸多细碎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等记录,从中可窥见丰子恺那几年的生活并不轻松。那几年刚好遇战事频发,工作忙碌,加之足病牙病、感冒肺病屡屡光顾于他,妻子儿女又多病多灾,再加经济窘迫,需时常向友人借钱聊以度日……如若跟我们这个和平年代出生的人相比,实不能相提并论。 

              (8)在那样的烽火年代,尽管物质匮乏、身体欠佳,可丰子恺先生终日能达观面对,几乎日日不忘记录生活点滴,工作之余还坚持看书、画画、写散文,想来,已是相当不易。他在《病中作》一诗中记到:“岁晚命运恶,病肺又病足。日夜卧病榻,食面或食粥。切勿诉苦闷,寂寞便是福。”在他眼里,寂寞是上天赐予人的清福,若是一个人能守得住寂寞,寂寞便会开花,这是寂寞予人最大的回报。

              (9)雪小禅说:“更多时候,孤独的人都养着一只精神的孔雀,独自在自己的精神花园里散步。”那些身陷孤独而不感寂寞和无聊的人,他们一定有着强大的精神在支撑着自己,他们向往在孤独中完成一次涅槃,变成那只最美的孔雀。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6.

              当一匹被鞭打的马 

              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牛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评呀!”

              ②其实,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这样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该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③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批评,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底蕴,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

              ④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

              ⑤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牛,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 7.

              当一匹被鞭打的马

                 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呜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一”墨子叉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牛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评呀!”其实,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这样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

                 ②在个人成长道路上,面对苛责的责备,不要一味地觉得委屈,更不能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在批评者眼里,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该坦然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③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惩罚,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是一个值得批评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

                 ④有时候,遭遇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说明你已具备了相当的素质和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而这些挑别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内涵,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

                 ⑤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笞,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绯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席;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

                 ⑥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牛,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 8.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1)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高尔基说过:“文学即是人学。”文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 9.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周国平

              ①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 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 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  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②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 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  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  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③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 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④“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⑤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⑦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 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 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4年第3期)

              请结合全文概括人如何才能保持高贵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①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②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③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l.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弯腰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④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琼枝玉叶,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⑤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⑥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