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紫藤萝瀑布(节选)

              宗璞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 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①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 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 对文中①处中的划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对文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紫藤萝花人的情态,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也显出了花的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B.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紫藤萝花比作帆和舱,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C.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把紫藤萝花比作帆、舱、笑容,并赋予紫藤萝花人的情态,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也显出了花的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对弟弟的怀念。
              D.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紫藤萝花比作帆和舱,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对睹花思人的情感。
            • 2.

              心里的天鹅

              林清玄

                   与孩子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才知道天鹅是会飞的,而且是候鸟,可以飞越半个地球。“那,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孩子问我。

              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事实的真相。

              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于是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味。

              于是,他们捉到天鹅以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

              一是把天鹅双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天鹅失去平衡,不能飞翔。

              二是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

              三是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起跑,如果缩短池塘的距离,天鹅失去起跑线,就飞不起来了。

              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的姿态,所以就普遍的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那些能飞越大山大海的天鹅就成为贵族的宠物了。

              有一次,我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的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使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自由的飞翔吗?

               古书里说:“燕雀安知鸿鸽之志?”意思是说:“像燕子麻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鸟了。

              我一直深信人的心里也有一只天鹅,可以任思想和创造力无边的飞翔,许多人受到欲望的捆绑,或在生活中被剪去飞行的壮志,或由于起飞的湖泊太小,久而久之,失去思想和创造的能力,也就失去自由和天空的心了。

              自由的飞翔于天空,乃是一只鸟的天赋,不管是天鹅、孔雀或燕子、麻雀。

              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乃是一个人灵性的天赋,不管圣人或者凡夫俗子,可惜许多人被情欲所催迫,失去了灵台的清明了。

              我想到日本的禅宗之祖道元禅师曾写过一道悟道诗:

              空阔透天,

              鸟飞如鸟。

              水清澈地,

              鱼行似鱼。

              天空多么开阔透明呀!鸟飞得像鸟一样。水是多么清澈见底呀!鱼游得像鱼一样。这看来简单的世界,其实隐藏着多么幸福的禅心呀!

              鸟飞得像鸟,有鸟的尊严;鱼游得像鱼,有鱼的尊严;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严,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了。

              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但我不希望天鹅是被养在池塘,我希望天鹅能张开翅膀,从我们的头上飞过,使我们可以望向广大的天空。

              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看到天鹅远方飞来(有鸿鸽飞至),生命里必然有好事发生,现代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好事了!

              (1) 结合相关内容,请简要概括现在天鹅不会飞的真正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说,看到天鹅向游人乞食,“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试分析一下作者“感慨”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引用道元禅师的诗,是为了证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你对文章标题“心里的天鹅”的理解,谈谈本文的写作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那年的欢乐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

                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弟。

                小弟弟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选自《读者》2015年17期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阅读全文,分析题目《那年的欢喜》中“欢喜”一词包含哪些人的什么欢喜? 

                                                                                          

                                                                                            

              (3) 赏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4) 本文对人物塑造很自然朴实,没有刻意去突出人物特点,请你结合原文,分析一下小弟弟和母亲的形象。 

                                                                                         

                                                                                         

              (5) 父母对孩子想小秘密通常秘而不宣,其实也是一种爱,你的父母有没有这种爱的体现?请用简单的深情的文字表述出来。 
            • 4.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 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

              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1) 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画线处作者引用他人对朱自清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请结合语境解释加线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加线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何理解题目“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拉面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但是题目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中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去了一间专修学校。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后来她出车祸过世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天,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阴沉的天,海面波涛汹涌,我没哭。可是后来,我回到家乡,坐在报社楼下的那家拉面店里,对着一碗拉面,我痛哭了起来。算起来,她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

              ⑤夏天的时候,我去日本四国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我跟她也有十年没见了。就是坐在她家的客厅整天看着她,哪儿也不去,我都挺开心的。她家门口有一间拉面店,我们就去吃拉面。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我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她笑着说:“不要了吧,我的分一半给你。”我说:“你怎么不吃,我要是住在这儿,天天来吃都不会烦。”她说:“我不想吃东西……嗯,要不是你来,我什么都不想吃。”我的好朋友很瘦,小学时她就很瘦,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她有点太瘦了。我也不想吃了,再好吃的拉面,她不吃,我也不要吃了。

              ⑥我们在香川机场告别的时候我想说sayonalA.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除了这句,别的一句日语都没有学会。她说:“不要说这个词,这个‘再见’太严重了,我们以后还会再见。”我们拥抱了一下,我摸得到她背上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我真想哭。

              ⑦回到香港以后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她看了医生,是癌,所以不想吃东西,但是已经做了手术,会好起来的,叫我不要担心。“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啊。”她说,“也不要告诉你的父母。”我说好。

              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她又说。

              ⑨“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说。

              ⑩后来,我看了一个很老的日本纪录片《拉面之神》,我以为会跟《寿司之神》一样,讲一个神一样的人怎么做出了神级的寿司或者神级的拉面,然而不是的,《拉面之神》拍了一个人,胖胖的老爷爷,雪白头发,用他的魔术手,做出了最好吃的拉面,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离开。“同学们都说我们很像啊,我们就结了婚,开了这家面店,一起做拉面,直到她患癌病离开。家乡?我只在新婚后和妻子一起回去过一次。”胖胖的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选自2017年3月31日《光明日报》)

              (1)文章以“拉面”为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情节。

              ①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观看记录片《拉面之神》

              (3)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末写“拉面之神”的故事,其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母亲的心》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1)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 使用以“母亲”为主语的6个字短语补全下面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___

              (2)第8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第9段中,放下母蟹那一刹那,母亲为什么会潸然泪下,放声大哭? 

              (4)文章多处渲染春寒料峭、天气寒冷,有什么作用?

              (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 7.

              春光美

              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⑫“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⑬“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⑭“您是说,用爱吗?”

              ⑮“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⑯“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⑰“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⑱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⑲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⑳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 细读全文,题目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 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3)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4) 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
              (5) 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
            • 8.

              油菜花的笑容

              我所住的县城开发区,开发于八十年代,整体布局不尽合理:方圆有两间中学,一间小学,一间幼儿园,住户几千家,几万人,只设一个小型菜市,而且位置不中心。开发区里有一村庄,村前有块空地,菜农为方便市民,常挑菜到这里卖。

              有一位姑娘亦来设摊,简易钉制的菜架,可摆菜上百斤。姑娘个子瘦小,一米五多,留着短发,常穿着深蓝色衫,黑色裤,皮肤黝黑,像个“黑人”。她每天裤腿半湿而且沾有泥土,看得出来,当天的菜都是从地里直接运到市场的。

              周末,天上响雷,乌云密布,我提着伞出门办事。途中大雨滂沱,我避在别人门前。此时,路上一个女人蹬着三轮车,载着菜和一个大概六七岁的小女孩,在学校门前匝道上艰难地前行。也许被雨赶着,蹬车过猛,到这里女人已力气全无。坐在车上小女孩很懂事,跳下车来,跟在后面推,任凭风吹雨打。啊,又是那位姑娘,我赶忙打着伞走过去,遮挡着小孩,并帮她将菜推到摊档。

              下午回家,我又路过她的菜摊。这时,市民购菜的高峰时已过,逛菜市的只有三三两两。她的摊上只有小女孩在睁着圆圆的眼睛,用期盼的眼神看着路过的每一个行人。我好奇地走近菜摊。她眨眨眼睛,笑着说:“你是早上帮我妈推车的伯伯,对吗?伯伯,你想买菜是吗?”我笑了笑:“你会卖吗?”“我懂。伯伯,你说你要买什么菜,要多少就卖多少给你。”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不满我怀疑她的能力。“我想买很多很多的菜。”“伯伯,我没有很多。”“要一斤小白菜。”我说。

              她哈哈大笑起来:“伯伯,你吓死我了,原来你只要一斤,是这么少的,看,我称给你。”她抓着菜放在盘秤上。

              “多少钱?”“两元五角。”“给你三元,不用找。”

              她一定要找回给我。她说,妈妈说过,买卖要公平,多一分也不能收。完后补充一句:“谢谢伯伯‘帮衬’。”

              她动作的利索,嘴巴的甜,像个成熟的商人,令我刮目相看:这是一个六七岁的农村女孩啊!

              第二天下午,我下班回来,发现菜摊上又是她一人在忙碌地卖菜。我心里一沉,埋怨起来:这女孩本该是上学的年纪,父母怎么这样狠心?

              我静静地站在旁边,直到她忙完。她抬头看见我,很高兴:“伯伯,你又来了,买什么菜?”语调慢慢的,有一点撒娇味。

              趁着顾客少,我忙问:“你怎么不上学?”

              “学校很远,妈妈没时间接送我。妈妈说,等卖菜赚够了钱,让我进‘封秘学校’读书。”

              “你懂得什么叫‘封秘学校’吗?”

              “妈妈说,‘封秘学校’是要交好多好多学费的学校。”

              “你想去吗?”

              “不想,要交好多好多学费,交不起,妈妈好辛苦。”

              她低下头,手捏着胸前的一颗纽扣。

              “那你想到哪里读书?“‘封秘学校’能学很多很多东西的,长大了能做很多很多的事,你怎么不想去呢?”

              她沉默了,泪水从圆圆的脸蛋簌簌而下。

              一会儿,她低下头小声说:“我想做好多好多的事,赚好多好多的钱,买好漂亮的衣服、好漂亮的鞋子给妈妈穿。”

              “你好乖、好聪明啊!”

              她又高兴地说:“我还会煮饭炒菜,晚上是我煮好饭、煲好菜等妈妈从菜地回来一起吃,吃完后妈妈教我学习,做完作业就睡觉啦。”

              收市时间已到,她妈蹬着三轮车来了。她大汗淋漓,全身几乎湿透。

              我对她妈妈说:“你孩子很聪明,要好好培养她才对。”

              她擦擦脸上的汗,平静地说,孩子已七岁,很听话,很懂事,是要培养好她。她本该读一年级了,但自己村委会学校不招食宿生,离家又远,我没时间接送,因此读完幼儿园、学前班后就在家中,我晚上辅导她。

              她指了指市场左边的学校:“村委会里有些家长把小孩送进了这间学校,是私立的,全托,学费很贵,一年加上食宿、资料等杂费,要近两万,我决定也把她送进这学校去。”

              原来,她和爱人原是建筑工人,老公能砌砖,是大工,她拌泥浆,是小工。每天两人能赚二百多元。但爱人后来因事故去世,她只好改行,回家种菜卖。村里人同情她,纷纷同意将自家大路旁的田地和她对换,方便她施肥、收菜。她凌晨去摘菜,五点多就推菜上市,下午五点又回菜地施肥、锄草、浇水,要干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完工。

              我问:“你不觉得累么?”

              她用手撩撩前额上的刘海:“都习惯了,不累。为了生活,为了培养好孩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半年多后的一天,我再去买菜时,小女孩已不见了。姑娘笑着对我说:“孩子已进这间学校了。我现在已和校方联系好,也吃学生餐,连午饭都不用在家里提过来了。孩子下完课,就直接送饭给我吃了……”

              她笑得很开心,很知足。这笑脸使我想到了三月里遍野金黄的油菜花。虽然有“菜”之名,其实也是开花的啊,而且开得那样顽强、质朴,笑得那样清香、美丽……

              (1) 文章的标题有怎样的妙处?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文中画直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5) 文中划线一段有什么作用?
            • 9.

              别样山茶红

                 ⑴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只要寒 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⑵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它们不在乎高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⑶那是山茶。在昆明东北郊呜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⑷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从5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殷红汩汩涌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祥的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又不免激动人心。这一波红潮一直延展到9月。

                 ⑸接下来在金殿山茶园看到的悦目色彩是茶梅。它也是山茶的一种,花多为白色或粉红色,瑰丽而淡雅。茶梅10月开放,花期持续到12月。凋谢时,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漫起一袭彩色雨雾,铺下一块斑斓花毯。

                 ⑹有趣的是,它的香消玉殒,宣告的却是各色常规山茶的怒放。一时间,恨天高、童子面、朱砂紫袍、雪姣、十八学士、六角大红、赤丹、状元红……如盅如碗、如钵如盆,姹紫嫣红、浅淡深浓,争奇斗艳、各不相让。茶梅用它满地的落红真正实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而那被铺地锦绣托起的云霞,一直燃烧到次年4月底。到了5月,杜鹃红山茶就又轮回着开始了新一拨的激情涌动。

                 ⑺可以说,这里一年四季茶花开不断,正应了清代李笠翁(李渔)的评价:“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⑻在云南,山荼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公元898年绘制的《南诏图传》中,它就出现在南诏王细奴罗家里。现存最古老的云南山茶,也许应数生长在楚雄紫溪山功德林的“紫溪茶”,树龄六百五十多年。而丽江玉龙雪山东麓的玉峰寺院内一年能开上万朵花、荫地面积全国最大的“茶花王”,树龄大约五百年。大理巍宝山灵官殿的桂叶银红,高18.88米,是世界最高的茶花,树龄也近四百年。

                 ⑼让我对山荼之美有所顿悟的,却是这样一件事。

                 ⑽那天,我去郊区农村看望一位妻、儿早逝的独身老人。他的家,院墙多处泥块脱落,屋顶瓦 沟枯草抖索。从厢房到堂屋,说话有回音却看不清周围堆放了些什么。但我们还是不期而遇或者说狭路相连了,与山茶。它们一盆挨一盆摆放在地面坑坑洼洼的院子一角,绿叶像海水漾波,红花像火焰腾跳,拥挤着,喧嚷着,摇头摆脸,超越了这里的破败、空旷、凌乱、昏暗,那么醒目、夺目、灼目,迸溅出满腔欢喜,流溢出盈盈暖意,使得原本可能死气沉沉的一隅平添活泼生机

                 ⑾老人告诉我,他从小爱花。这些山茶是他在心情好时种下的,每天都要来仔细地照看。山茶活了, 长高了,枝繁叶茂了,好心情也就随之常驻常在了:山茶打苞了,骨朵饱满了、绽裂了,笑容也就随之在梦里开花。“今年,我还把它们一盆盆送到金殿去参加茶花展览了哩。”想不到老人对美的追求如此炽烈。是对山茶的爱,戳破了缠裹他的孤独,烧掉了包围他的凄凉。就是这生命中最原初的牵挂,鼓舞着他重构自己的人生。

                 ⑿云南的山茶之所以特别多,特别绚烂,大多源于人工的精心种植,栽培养护。尽管栽护它的人境遇会有不同,但他们栽下的都是对于美的不竭的追寻,养护的都是对于美的永恒的渴求。

                 ⒀别样山茶别样红,一枝一叶总 关情。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有删改)

              【注】漫漶:形容文字、图画等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的理解。

              答:                                                                        

              (2) 第⑴段描写寒流来时昆明冬天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3) 第⑷段写到“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                                                                        

              (4) 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⑽段中的画下划线句子。

                 它们一盆挨一盆摆放在地面坑坑洼洼的院子一角,绿叶像海水漾波,红花像火焰腾跳,拥挤着,喧嚷着,摇头摆脸,超越了这里的破败、空矿、凌乱、昏暗,那么醒目、夺目、灼目,迸溅出满腔欢喜,流溢出盈盈暖意,使得原本可能死气沉沉的一隅平添活泼生机。

              答:                                                                                        

              (5)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10.

              阅读《会走路的花》,完成下列小题

              会走路的花

              ①我在昭苏高原垦区住了四年,见了四年昭苏的云起云落。当我意识到昭苏的云是一道风景时,我已经快要离开了。

              昭苏的云每时是不同的,常常让我应接不暇,让我的笔尖落在纸上,凌乱不堪。而昭苏的云有时也是凌乱的。凌乱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人的观感,说不定他们正在汇聚,向雨水即将落下的地方靠拢,给亟需雨水的干涸土地来一场透彻的漫灌,让需要的土地都湿润 ,让这片土地上的牧草都能喝到水,让麦子和油菜在该有雨时就会落雨。

              ③高原上的人,大多都可以分辨出哪一片云可以下雨,甚至下在什么地方都心知肚明,比天气预报都准确。他们抬头看看云,再看看天,用手一指,喏,山那边有雨,还不小呢。有一回我正巧路过落雨的地方,算是去验证,结果当然准确无比。这是在昭苏高原生活多年的经验积累吗?

              ④在昭苏高原,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

              ⑤有一年的雨水真是多。看见云就是雨。雨说下就下,有时滴下几滴就停了;有的时候下得没完没了,许多人就会喝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走在雨水中,就像是麦地里的麦子在风雨中被吹的样子。

              ⑥雨停了,云还在。

              ⑦乌鸦似乎和雨水相约而来。雨水多的年成,乌鸦也特别的多。我在昭苏生活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乌鸦在高原周围绕来绕去,到处都是乌鸦的影子和声音,在空旷的草原听着乌鸦啼鸣,丝毫没觉得疹人,草原实在 太安静了。不光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乌鸦,那些在高原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军垦也见得不多。夏天的清晨或者晚饭后的黄昏在漫步时,就常听到他们在讨论乌鸦之多,带着许多地方口音的老人,走在高原的路上,云跟在他们身后,默默看着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他们。云跟在他们身后,不断地看着他们往更远的地方走去也无能为力。

              ⑧乌鸦并不是一直都在空中,更多时候都停在树上,树是老军垦们初来高原的五六十年代栽下的。五六十年过去了,树上停歇的乌鸦和落下的叶于一样多吧。乌鸦也并不是一直歇在树上,天气正热的正午,他们会成群地落在草地上,喝草地喷灌、滴管洒到地上的水,也会踱步,黑压压的一片落在草地上,绿色就成了点缀,这时候再抬头看天上的云,黑白相映。乌鸦们在草地上不会待得太久,就会一齐飞走,几乎和云层相碰。

              ⑨乌鸦飞走了,云还在。

              ⑩云一直都在。

              ⑪云在许多人的手机和视线里。我的手机里、电脑里就存着近千张昭苏的云。上班路上,散步路上,去连队的路上,看到云漫不经心地在天上飘啊飘,就拿出手机随便拍几张,随手发到微信朋友圈,引起的赞和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这是我生活中的云,再普遍不过了,完全无须大惊小怪。当越来越多的人评论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干净清澈的云时,我才慢慢意识到,生活在这里我是幸福的。不用为空气担忧,也无须担心喝的水,吃的菜蔬和粮食。

              ⑫当工业文明发展到许多人随手可以用智能手机记录下每时每刻云的不同姿态,也让许多人想看一片没有杂质的云而不得,许多人从出生就未见过蓝天,更未见过诗句中的白云万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真的只成了一句歌词。

              ⑬当我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云,苦闷于无法描述时,有一天在一家哈萨克人的切面店里买鲜面,店主五岁的女儿正拉着她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快看,会走路的花。”她的手指的正是天上在移动的云群。我知道,这一刻,她是天生的诗人。

              (1) 阅读全文后,请以“云”为陈述对象概括文中关于云的“风景”。

              ① 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云与鸦黑白相映→③____________→云是“会走路的花”。

              (2) 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以“会走路的花”为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