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③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     )地低下了头。

              ④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⑤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子愣了一会儿,慢慢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⑥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⑦那个春天,很暖……

              (1) “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玩游戏,疼爱奶奶。

              (2)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3) 理解文章第②段的含义。

              那个冬天,很冷……



              (4) 谈谈你对文中第⑥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5) 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作为儿媳,“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母亲,“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时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的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⑪“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⑫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⑬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⑭“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⑮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 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象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⑰“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⑱“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⑲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2)⑭和⑲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3)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⑮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象山杨一样沉稳.
              (4)第⑯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⑰-⑲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明白
                                                   赵春亮
                ①楼很高,究竟有多少层,刚子没数完就有点头晕,索性不数了.扑进眼帘的大理石墙砖像面镜子,刚子隐约看见自己衣衫不整、蓬头垢面,而擦肩而过的行人无不神定气闲、步履优雅.他自己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拢了拢头发,拍打拍打衣服,再看对面的自己,还是觉得不协调.
                ②顾不上那么多了,衣兜里的钞票被身体捂得潮热,有些躁动.刚子推门进去,径直往里走.
                ③先生,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门口站着的美女微微躬身发问.
                ④问我吗?被称为先生,刚子有点心虚.
                ⑤美女笑得很含蓄,说,是的,先生.
                ⑥简直受宠若惊了,刚子赶紧挤出一丝笑,说,我给媳汇点钱.我在工地干活,她在农村老家…刚子还想多说几句,美女已经将一张薄薄的纸片儿交到刚子手中.先生,这是您的排号,请等叫号后,到7号窗口办理.美女再次躬身,并做出一个优雅的手势.
                ⑦银行大厅里很暖和,与屋外的阴冷截然不同.刚子环视四周,也没发现有空调.也许是快下班了,大厅里的顾客并不多,各忙各的,安静有序.
                ⑧在窗口前的椅子上坐下,刚子歪歪扭扭地将汇款单子填写好,又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把贴身衣兜里的钞票掏出来,一股脑儿从窗口塞了进去.刚子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媳妇荷花拿到汇款单子眉开眼笑的模样,跟放电影一样清晰.这娘们儿,莫非钞票比你男人还亲?刚子在心里嗔骂了一句,自己倒先笑了.
              哒哒哒,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音,拽住了刚子的目光.一个女人疾步来到旁边的6号窗口,鲜艳的披肩随着女人摇摆的身体前后挥动,带来一阵微弱的凉风,刚子敏感的鼻子里蓦然多了一股好闻的香气.
                ⑩这女人有30岁吗?念头一闪,随即被刚子否定了.不一定,城里的女人是看不出年龄的,木工老乔说过.在城市的工地上扑腾了大半辈子的老乔,眼界高,见识广,吐口唾沫是个钉.
              ⑪女人语速很快,说,我的银行卡丢了,请帮我挂失.
              ⑫请你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号,还有10元手续费.营业员的声音透着一股慵懒的气息.
              ⑬反正也没事,索性放肆一回.刚子认真打量着这个女人.咦?女人脸上全是疙疙瘩瘩的--也许是痤疮--暗红一片.厚嘴唇,小眼睛,稀疏的眉毛处被硬生生画上两道黑杠杠,一头栗色的时髦长发也掩饰不住底子.刚子在心底又想起媳妇来,细皮嫩肉的荷花要比这个女人漂亮一百倍.谁说城市里的女人都漂亮?这个恶毒的判断让刚子略略有些得意.
              ⑭女人窸窸窣窣在怀里的包包里翻找,半天,才娇呼一声,糟了,走得急,我一分钱都没带.女人开始左顾右盼,瞬间与刚子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⑮哥,先借我十块钱,好吗?女人问.这次刚子确信,女人是和自己说话,因为周围再没他人.我打电话让朋友来送钱,一会儿就还你.女人补充道.
              ⑯既然这样,刚子不想表现出丝毫的犹豫,就从兜里噌地掏出一张十块钱递了过去.谢谢哦.女人说.
              ⑰刚子的汇款很快办好了,接过从窗口递出来的汇款回执,他心里有些犹豫,接下来,    这个问题让他一时不知是该继续坐着还是立刻站起.
              ⑱先生,您还有什么问题吗?7号窗口里的营业员问.
              ⑲哦,没有了.刚子站起来,瞬时做出一个决定.刚子对女人说,你慢慢办吧,我走了.
              ⑳不行!我还没还你钱呢.女人也站起来了.
                21刚子笑了,一股豪迈之情让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杆.没关系,就当帮你个忙,钱我不
              要了.刚子吐字清楚,铿锵有力,说完,迈步往外走.
                22站住,你不能走!女人在身后喊.接着刚子又听到哒哒哒的脚步声.刚子站住,说,我真不要了,不就是十块钱吗?我也做一次好事,你别客气.
                23我朋友一会儿就到,我必须还你.女人说.
                24我做好事还不行吗?
                25不行!
                26刚子有些不解,问,为什么?
                27女人顿了一下,说,不为什么.
                28那我走了.刚子不耐烦地挥挥手.
                29女人又哒哒哒地追过来,用身子将刚子堵在了大厅中央.女人用手捋捋栗色的长发,又上下打量了刚子一眼,悠悠地说,我是借你的,又不是讨!我自然有朋友来帮,明白不?
                30刚子顺势倚住大厅中央的那根光滑的柱子,不再看女人,迷惘的目光穿过温暖的大厅,停留在外面阴冷的屋檐下,然后学着女人慢悠悠的口气,一字一顿地说:不--明--白.
                                                                         (选自2015年3月16日金羊网)
              (1)根据文章故事情节,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刚子去银行汇款→    →女子向刚子求助→    →女子坚决要求还钱→    
              (2)第⑥段中,“刚子接过从窗口递出来的汇款回执”“心里有些犹豫”,他犹豫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3)第⑦段、第30段中划线句子都写到“大厅的温暖”和“外面的阴冷”,这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分别说明.
              (4)结合全文说说:刚子是怎样一个人?并请任选一处人物描写进行简要分析.
              (5)请根据小说内容并结合社会现实,说说刚子不明白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状?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冰湖
                                                       陈彦斌
                (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2)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3)“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4)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5)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6)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7)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8)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9)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10)“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11)“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12)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遛网打鱼--    --砸冰行船--    --看到希望
              (2)试分析第(7)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3)笫(11)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
              (4)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 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站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1)“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一句中“掂量”能不能换成“揣测”?为什么?
              (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年轻媳妇”是一个    的人.
            • 6. 永远的门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来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暂,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那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衷情奉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通读全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对郑、潘二人的语言描写只有“你早”“出去啊”两句,这种简单、缺乏温情的交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B.小说高潮部分先写发现“门”,再写“门”是画的,最后以“一扇门在墙上的门”结尾,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C.小说中的邻居们对郑、潘二人的态度是有变化的:起头是热切盼望,接着是遗憾、同情,最后是倍感愤懑,这样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虚伪,揭示了主题.
              D.画线句子“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向往.
              (2)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    的特点,暗示这里的人们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3)文中郑若奎的性格特点是    ,着也是造成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4)依据文本回答问题.
              ①若奎在墙上画“门”,表达了其怎样的愿望?
              ②谈谈你对题目“永远的门”的理解.
            • 7. 挑山女人
                  ①漫漫石板路上刻着她坚实的脚印,峭壁岩石上留下她疾走的身影,一个普通的女人,用生命的“扁担”,挑起生活的“大山”,她就是安徽休宁齐云山下“女挑夫”汪美红.
                  ②清晨6点,齐云山脚下雾霭萦绕,当大多数村民还在休息时,她家中已经升起了炊烟.吃完早饭后,她又带上一盒饭,然后挑起前一晚准备好的货物开始爬山.陡峭的山路,一趟来回10来公里,汪美红每天要挑两三趟.这样的负重攀爬,别说两三趟,就是一趟,一个成年男子也难以吃得消,但汪美红已经爬了17年.
                  ③一个女人承受这样的命运,还要从多年前的变故说起.
                  ④1990年的汪美红26岁,是一个美丽淳朴的农村女孩,嫁给了岩脚村的青年农民汪淑华.第二年,汪美红生了一个儿子,但娩出的是一个患先天性白化病的残疾儿!按照国家政策,汪美红可以再孕.第二年她又身怀六甲,并产下龙凤双胞胎.双胞胎的降生冲淡了这个家庭的阴影,年轻的妈妈也对日子充满了美丽的憧憬.
                  ⑤然而1994年3月1日,汪美红的人生改变了.丈夫在村口横江打渔时不幸溺亡.丈夫突然故去,三个孩子嗷嗷待哺,深处绝境的她开始上山采茶、下田插秧.由于孩子小,她就挑着一双儿女,三人一起出工.大儿子不能见阳光,做母亲的怕他乱跑,只得忍痛将他捆在屋柱或桌腿上.“最对不起的就是大儿子了,他很小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家,有时候也饿得哇哇大哭,哭累了就靠在桌腿上睡着了.一个小孩,却比别人多流了多少泪.”亲戚们不忍心看着她如此艰辛,私下劝她再嫁,还有人直接劝她远走高飞算了,但当她看到儿女睁大眼望着她这个妈妈时,她下定决心:“抛弃孩子,天堂我也不去!”
                  ⑥当年10月,齐云山上的道观重建工程启动,大量的砖瓦、沙石、水泥和钢筋等建材需要挑运上山.于是,村里惟一的女高中生汪美红毅然咬牙扛起了扁担,换上了“解放鞋”,当上了挑山工.通向齐云山的九里盘山道几乎都是台阶,许多地方非常陡峭,挑货上山谈何容易.“当时是5元钱一百斤挑运费,从山脚爬上山大概五六公里,一般男人也就挑100斤,我第一天就挑了180斤沙石,希望能够多赚4元钱.”“开始并不觉得很重,但是越爬越累,那天下来,两眼发黑,好几次差点连人带担掉下山.”当她拿到卖命换来的9元钱时,人已经虚脱.但第二天一早,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剧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盘山道上.第一担沙石一过秤,203斤!到下午4点多,她已挑了两个来回,跑了四趟.可这个女子除了两个腿肚子练得结结实实,其实并不健壮,每走几百米,都要用拄棍撑着扁担休息一小会儿,密密的汗珠布在她脸上,而她的补救“秘诀”不过就是:“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菜,腌菜盐分多,上山淌很多汗,也不容易觉得累.”
                  ⑦汪美红挑山,大儿子在家煮饭忙家务,双胞胎从10岁开始,一到双休日和寒暑假就帮着妈妈一起挑东西上山,上高中的时候,学习任务非常重,他俩还是坚持要帮妈妈挑担,从来不喊一声苦.“家里条件差,有一年夏天,邻居吃西瓜,女儿
              了一眼,我知道她想吃.后来我准备买一个,但还是硬被她拉住了,非说自己特别不喜欢吃西瓜,其实当时孩子连西瓜什么味儿都不知道.”那一刻,惟一能安慰汪美红的是,“我此生能够有这三个懂事的孩子,我也知足了!”如今大儿子已经20岁,学会了按摩,可以自食其力,而双胞胎儿女都很争气,应届高考均达到了重点分数线,女儿还超出重点线40多分,考上大学的这个暑假,他俩没有歇着,而是来到了县城开始打工…
                  ⑧这位母亲17年风里来雨里去,踏着4000多级台阶,往返9000多次山下山上,行走20多万公里山路,磨破140多双“解放鞋”,加上挑断的70多根扁担,用母爱把一双儿女“挑”进了重点大学.当目送成才的孩子们走出深山老林的那一刻,她的目光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1)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2)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3)第⑥段“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剧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盘山道上”句中“一步一步”改为“一步步”好吗?为什么?
              (4)第6段写汪美红认为“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莱”,因为这是她“不容易觉得累”的“秘决”.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5)品析第⑦段中加点“瞟”字的表达效果.
              (6)第⑦段集中笔墨写了儿女们的表现,这样写的目的一是    ;二是    
              (7)本文在叙述过程中,多处引用了主人公的原话,除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外,还有何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 8. 骄傲的红薯
                                                  周海亮
                ①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近些日子尤为如此.有时在校门口匆匆见一面,母亲塞给儿子零食和钱,表情局促不安.然后母亲说,该回去了.儿子说再聊一会儿吧,眼神却
              .母亲笑笑,转身,横穿马路,走出不远,又躲在一棵树后面偷偷回头.她想再看一眼儿子,哪怕是背影.儿子却不见了.儿子像在逃离,逃离母亲的关切.
                ②母亲很满足--一个读大学的儿子,高大英俊,学生会干部,有奖学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并且她知道,儿子正在偷偷恋爱.她曾远远地看过那姑娘一眼,瘦瘦高高,和儿子很是般配.
                ③可是今天她很想见儿子一面.今天,她有了充足的借口.老家人送她一小袋红薯,个儿大皮儿薄,脆生生地喜人.煮熟了,香甜的红瓤化成蜜,直接淌进咽喉里.母亲挑了几个大的,煮熟,装进保温桶,又在外面包了棉衣,然后骑上她的三轮车.儿子从小就爱吃红薯,一路上母亲偷偷地笑.她想,应该叮嘱儿子给姑娘留两个.
                ④这是冬天,街上的积雪未及清理,就被车轮和行人轧实,变成光滑的冰面.家离学校约五公里,雪还在下,母亲头顶白花花一片,分不清是白发还是雪花.她把三轮车在街角停下,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儿子,母亲再一次偷偷地笑了.
                ⑤所以,她没有注意到开过来的一辆轿车.车子在冰面上滑行好几米才停下来.司机摁响了喇叭,母亲一惊,忙往旁边躲闪,却打一个趔趄,然后滑倒.她慌慌张张爬起,未及站稳,又一次摔倒. 她的手里,仍然稳稳地
              着那个保温桶.她的脸被一块露出冰面的玻璃碴儿划开一条口子,已经流出了血.
                ⑥司机吓坏了.他说,我得陪你去医院看看.母亲笑笑说,没事.司机说可是你的脸在流血…
                ⑦在流血?母亲变了表情.果然,汽车的反光镜里,她看到自己流血的脸.她想这样的脸,怎么去见儿子呢?
                ⑧司机看着母亲,好像除了脸上的伤口,她真的没事.司机便掏出两百块钱和一张名片.这上面有我的电话,他说,随时可打电话给我.
                ⑨母亲一只手抱着保温桶,一只手推搡着名片和钱.突然她停下来,认真地对司机说,你真的想帮我吗?如果这样,能不能请你把这个保温桶转交给我的儿子…他在这个大学读书,他功课很好…
                ⑩母亲指了指那座气派的教学楼,脸上露着骄傲的表情.
              ⑪片刻之后,司机在校门口见到母亲的儿子,将保温桶递给他,说,你妈让我带给你的.男孩说,哦.眼睛紧张地盯着校园里一条卵石小路.小路上站着一位高高瘦瘦的长发女孩.
              ⑫司机提醒他说,是煮红薯.你妈让你先吃一个,她说,还热着.
              ⑬男孩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她人呢?
              ⑭司机说,她横穿马路,我的车开过来,她一紧张,滑倒了,脸被划破一条口子,流了血.她不敢来见你,可能怕你伤心…她任凭身体跌上冰面,却用双手保护着这个保温桶,她嘱咐你现在就吃一个,她说,现在还热着…
              ⑮男孩愣愣地看着保温桶,慢慢将它打开.那里面,挤着四五个尚存温热的煮红薯.它们朴实、土气,甚至丑陋,可是它们香甜、温热,就像老家的乡亲,更像母亲.
              ⑯司机拍拍男孩的肩膀,说,她还没走.顺着司机的手指,男孩看到了风雪中的母亲. 她躲在一棵树的后面,
              往这边看.似乎儿子看到了母亲的笑容,似乎母亲发现了儿子的目光.母亲慌慌张张地上了三轮车,转一个弯,就不见了.母亲的头发,银白如雪.
              ⑰男孩没有追上去.他知道母亲不会也不想让他追上去.可是他已决定,今晚,就回家看看母亲.他还会告诉女友,母亲并不是退休干部,她一直靠收废品供他读大学.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是他的骄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1)联系语境,解释第①段加点词语.
              飘忽不定:    
              (2)文章开篇“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母亲为什么“很少去看她的儿子”?
              (3)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品味文中画波浪线句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她的手里,仍然稳稳地
              着那个保温桶.
              ②她躲在一棵树的后面,
              往这边看.
              (5)结合全文,说说题目“骄傲的红薯”的含义.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谋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吸.”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 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够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2)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    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
              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        的好女人.
              (3)文中【B】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4)请对【A】处划线句作简要点评.
              (5)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 10.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变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一次次被放出来.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边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人们一看见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你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着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了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转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所说的,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选文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作用是什么?    
              (3)对选文⑤段加点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    
              (4)你认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