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满燕园
                ①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却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②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方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种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③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的心里一愣,我的眼仿佛有了佛经上叫做天眼通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写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出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
                ④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见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尖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梵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稀可辨.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似渴地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大学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做数学或物理化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鸦雀无声.
                ⑤我很自然地把昨天夜里的情景同眼前的情景联系了起来.年老的一代是
              ,年轻的一代又是
              .还能有比这更动人的情景吗?我心里陡然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到春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是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车轮般的莲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更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⑥这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幻象吗?不是的.这是我心中那个春天的反映.我相信,住在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眼前也都看到这样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即使到了金风送爽,霜林染醉的时候,到了大雪漫天,一片琼瑶的时候,它也会永留心中,永留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题目“春满燕园”的含义?
              (2)第⑤段中加点的“那样”和“这样”在文中分别指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请赏析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
              (4)第①段划线处和第⑤段划线处同是写景,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妙处?
            • 2. 背景
                                                   朱以撒
                春气氤氲,我倚在这个破旧石塔的阑干上想.一定有许多生物和我一样,走出沉闷的居室,到一个大得无边的空旷处,呼吸和张望.
                我看了很久,明朗的天幕一直没有飞鸟经过,这个飞禽最广大的表演舞台,此时虚静以待.难道我没有看到头顸盘旋的鸽群吗?这些由人养,供人玩赏的菜鸽,飞起来永远是那种落入圈套一般的路数,整齐划一.它们在天幕一角规划好飞翔线路,便一味进行着毫无新意地环行.它们的主人十分欣赏这种阵式,他每日花费的玉米、花生,就是要把它们训练成一个整体,而不是那些毫无管柬的野鸟.以前,这里的野鸟成群成片.尤其像菜鸽兄弟--飞起来箭一样的斑鸠,野性十足地在丛林中穿来穿去.斑鸠与鸽在形体上相似,使鸽的主人隐忧:可别拐带走整个鸽群.比斑鸠飞得高远从容的是鹞子,很风度地定定地摊在空中,像一片舒展的灰瓦.灰瓦像一大片阴影,令地面的母鸡神色紧张,在俯冲下来的瞬间,悲剧就发生了.更多的鸟是闪过天幕的游侠,从这边到遥远的那边,飞起来没有章法,时快时慢,升高跌落,成为不可规划的剪影.现在,没有了飞鸟,天幕沉寂空洞,像没有生命点播的土地,这么大的空间白白浪费.飞机是天幕上最大的鸟,自从有一个机场建在城市边缘,每日都可以看到钢铁大鸟腾空而起,夹带着夸张的轰鸣.这是比鸽子更为拙劣的表演,翅羽不动,身段刻板.那些自由自在的野鸟,竟然以身击之.这个偌大的背景,原先就是属于翅羽翻动的--当一颗流星匆匆坠落,漆黑的天幕为之生动片刻,当鸟群从晴朗的天幕消失,它成了我们不再仰望的理由.
                在田野里想念
              .写下这个句子时,田野里已经是一片绿色了,我一直带着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它,当时我对田野的理解,就是它的狂野.杂草长得比庄稼快,草丛中潜伏着竹叶青,信子像微小的闪电巡回;蚂蟥像幽灵一般浮游,刹那就贴在小腿上.田埂上行,野蔓绊着,冷不防跌入泥水.田野终须由农民治理,田野只能生长庄稼,还有农耕人家,它们是土地上紧密相依的几个部分--我们认识了庄稼的颜色,也就认识了这些生长元素.是从什么时候起,田野不再生长庄稼了呢?空间的历程是这么重要,千百年来,土地携带着众多浮华生命,向前.每一个时刻,这块厚实的地面上都在生着,或者死着.没有停滞下来的能量,任何一粒生命的种子,落入其中.不长出枝叶来是没有理由的.不再需要犁耙的田野,不再需要与泥水打交道的人.似乎在一夜之间站到了流水线的跟前,他们生理上做好了气力的准备,而心理上,还须静静地等待着适应时光的到来.
                如果留心一下,山村背景里的生动,还是由一些
              组成.这些细节规范着一个村子和另一个村子的区别.在这个生长着成片的龙眼树的村子里,米粒大金黄的花开时,村子热闹起来.遥远的养蜂人载着一箱箱的蜂房来到树下,他们似乎与村里有着无形的契约,果树倚仗蜜蜂的勤劳授粉得以丰收,养蜂人则得到甜蜜.整个村头村尾,响着嗡嗡吱吱的鸣弦声响,人们嗅到了被万千翅羽扇起的幽香,树的主人,在养蜂人告辞的时候,可以得到一罐纯正的花蜜.这是养蜂人表示的谢意.很快,他们继续追花、采蜜,他们本身就是不倦行走的蜜蜂,熟悉各种花树花期,走南闯北.如今.龙眼树一年年的少了,房子一幢幢地起来,剩余的灰土、碎渣,都堆在树头上.加速枝叶的疏松、剥离.养蜂人已经不来了,他们肯定还在路上,却把这个村子忘在脑后.这个每年都有一段清幽弥漫的空间,存放在记忆的仓库里.
                与背景相适应的细节模糊了,或者消失了,人置其间,就有一些恍惚.我们所能自慰的,就是当我们口头上感叹着既往的种种琐屑时,它已经在我们的中间,对照着我们此刻的生活了.
                                                        (选自2005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有删节)
              (1)下面是在文中摘录的两个句子.其中加点词语具有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它们的理解.
              ①在田野里想念

              ②如果留心一下,山村背景里的生动,还是由一些
              组成.
              (2)文章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并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很快,他们继续追花、采蜜、他们本身就是不倦行走的蜜蜂,熟悉各种花树花期,走南闯北.
            • 3. 阅读《寂寞的老树》一文,回答第(1)-(4)题.
                寂寞的老树
                ①春天里,鸟儿们开始舒展他们嘹亮的歌喉,唱起春天的赞歌.花儿们在争先恐后的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在冬天里,几乎绝迹的小虫子们也开始蠢蠢欲动,不愿错过分享春天美味的一份羹.
                ②这时,在空旷的原野上,却矗立着一棵寂寞的老树.他佝偻着身躯,好像一位老态钟龙的老人.
                ③春天里,其他树早已长满了树叶,只有他依然是光秃秃的,没有一丝生机.过路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但在一个晚春的夜里,他那枯老的树皮中,竟然钻出了一片嫩叶,接着是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不久他就长出了许多嫩叶儿,虽然与其他树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夜晚,皎洁、温柔的月光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一条洁白的纱巾
                ④早晨,他的那些嫩叶儿在春风的怀抱中晃动着,好像一棵棵绿色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他的草朋友也苏醒了,还带着朴素的花儿,虽然只有几簇,但已足够了.当春雨纷纷扬扬的落下时,那雨点拍打在他的嫩叶上的滴答声汇成了一首旋律优美的雨中曲.
                ⑤他从来都不羡慕生长在森林的树,那些树们往往为了一缕阳光而你追我赶,毫不留情地淘汰弱者,残酷地扼杀同类,个个都显得那么自私自利.他也从不羡慕已被无数人赞美过的常青树,常青树冬天也不掉一片叶子,其实这只是自然所赋予的,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实在看不惯常青树那种傲慢的劲儿.
                ⑥老树其实也并不寂寞,至少还有他的草朋友和花朋友陪伴着他.他的身上寄居着一个蚂蚁王国,每天都有一位王国的劳动者从百忙中抽出时间骄傲地告诉他这勇敢、坚强的小王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如何赶走外来入侵者,如何战胜一场场恶战,老树这时总是静静地听着.有时会有从南国飞来的候鸟停在老树身上,叽叽喳喳地向他诉说这一路上的酸甜苦辣,向他诉说一些趣闻轶事.偶尔也有乌鸦停在他身上,告诉他这看似美好的世界黑暗的一面的,告诉他发生在黑暗角落里的不幸事情.诉说玩这些后,乌鸦只能无奈的拖着尾巴飞向夕阳.当听到这些不公的事情时,在春风抚慰下的小草就会愤怒地晃动着自己尖尖的脑袋,只有老树还是那样平静.
                ⑦有一天,老树发现上次告诉自己趣闻轶事的候鸟用绝望而又依依不舍的眼神望着自己,也望了望花和草,突然那鸟紧闭双眼重重地倒下压在草上,一个小小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消逝了.小草心甘情愿地被压着,好让鸟儿死的更舒服些.而老树依然那样平静.他知道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这样.但他并不会死的那样舒服,因为他知道他死也得站着死.他想到他的叶子到秋天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勇敢地、无怨无悔地离开他跳向大地,与大地融为一体,滋润着他的朋友们.可他死后,那枯老的躯壳又有什么用呢?他没有再往下想,他觉得自己只是一棵普通的树,只能活着.忽然间,他又觉得整个世界都展现在他面前,但不管怎样,他还是过着那平淡的生活.
                ⑧春天里,有鸟语、有花香,还有那棵寂寞的老树.
                                                                                     (选文有删改)
              (1)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本文题目是“寂寞的老树”第⑥段又说“老树其实也并不寂寞”,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本文主要写老树,第⑤段为什么还写了其他的树?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2)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
              (3)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
              (4)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 5.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荚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
              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乙】
                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 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 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 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农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 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过一丝的微笑.
                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鲁彦《活在人类的心里》
              (1)两选文各记叙了鲁迅先生什么事情?各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简要分析【甲】文最后两段中加点的“站”与“停”好在哪里.
              (3)【乙】文第二段,为什么详写鲁迅先生的相貌、声音和姿势?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试各举一例,简述其作用.
            • 6. 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雪的启示
                ①风,刺骨的寒冷,夹杂着朵朵花瓣般的雪花,发出簌簌声响.白色的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漫山遍野,画出一个银妆素裹的世界.我的世界好像突然出现一颗美丽的星子,划过我心中的夜空,使我豁然明朗起来.
                ②落雪就这样在一片沙沙的声响中飘然而下,地上全白了.不沾一丝杂质的白,风吹呀吹,雪花跳起了自己的舞蹈,悄无声息地落在雪地上.虽然他们在空中漂浮不定,可一旦飘落到大地,就有了自己的归宿.
                ③极度焦躁中,郁闷的我抓起一把雪,恶狠狠地掷向墙壁.咔嚓!雪团炸开了,落入茫茫的雪野中,碎雪也溶了进去.蓦然,我低头发现溅上雪团的地方却分不清哪是雪团,哪是雪地.就在那一刻,我豁然开朗了.雪花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无论落在何处,都会有一个地方接纳它,给它留一个位置.而我呢?
                ④那一年,雪下得好大,我在雪中,听那沙沙的雪声,明白了自己的锴误.自己成了“唯独”被人冷落的“丑小鸭”,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人际交往的路障.
                ⑤去年,一年无雪…
                ⑥今年,又到瓢雪时,我记下自己的思绪,也算是对往事的回忆,并告诉自己,冬雪是美的!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融入环境,悦纳他人.
              (1)读了该文后,你认为在写作上值得你借鉴的地方有哪些?自选角度写出两点,并作分析;
              (2)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指出一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②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在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竭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橘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正想着能不能尝尝,却差点被绊倒.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③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的墓碑后面还有一行字:妈妈我想你…
                ④“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被雨水冲下的土里.我伸手摸了摸,字凸起,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年-1999年,活了29岁.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是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
                ⑤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⑥在节日,在取得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妈妈我想你.“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孩子的家人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⑦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⑧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和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⑨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5个字.
                ⑩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⑪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⑫大树在风中呼吸,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选目《人民日报》有删节)
              (1)文章第①段中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这墓碑”特殊在何处?
              (2)文中第②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文中第⑩划线句子“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应如何理解?
              (4)在作者看来.“不尊重语文”的表现是什么?“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又是指什么呢?
            •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花儿悄悄绽放
                                                  程 刚
                ①她是最后一个上场的.如果只闻其声,定会以为她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是的,她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朗诵,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评委们在进行合议,一致认为冠军非她莫属.但我坚持只给她第二名.
                ②她叫刘若花,然而她实际的容貌与名不符,这也许是上帝犯下的大错.
                ③这是一个面部重度烧伤的女孩,疤痕纵横,色斑重叠.她的右手,有三个手指略短,手背布满烧痕,勉强可以握笔.在新生军训时,我看到这个特别的小女生昂着头站在前排,勇敢地面对着上千个陌生的面孔和无数好奇的目光,心里陡然生出惊异与佩服.高二文理分科后,她分到了我们班,我才得以了解她的故事.
                ④若花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那年冬季,天寒地冻.穷困的山区人家,通常是不生炉子的,但是因为有了刚满一岁的她,家里借钱买了五百斤煤,生了一个火炉.粗心的父亲竟然把一只汽油桶放到了炉子一侧,因为他每天一大早就要骑摩托车去打工,生怕油冷打不着火.灾难就这样发生了:烤热的油桶爆炸了,烈焰瞬间吞噬了整个屋子.当惊恐万分的父亲裹着浇湿的被子冲入火海抱出襁褓中的小若花时,她已经几近窒息.
                ⑤若花的命保住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由于家境窘困,她只住了十几天院就被抱回家了,巨额的整容手术费扼杀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女孩爱美的资格.十六年来,幸运一直不肯光顾这个可怜的孩子,整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今日也未能实施.
                ⑥我经常见到,班里爱美的女生在课间拿出小镜子对镜自怜,哪怕脸上只是生出一粒小痘痘,也会耿耿于怀,欲除之而后快.就是男生,也不会对自己的外表满不在乎.尚美的时代,爱美的年龄,谁能把容貌置之度外?可是,谁又能想见,一个花季少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扛负着怎样的压力?
                ⑦我曾经在课堂上说,不管你们将来怎样,刘若花同学都将是我们班最大的骄傲!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但回到宿舍后,她哭了,并非因为我的理解,而是她觉得,她的坚强不需要宣布!
                ⑧可人生在世,总得面对现实.成绩优异的若花将来步入社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俊男靓女,又会经受怎样的心理考验?于是,我决定带她去省城大医院看看,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她有所改观.
                ⑨我们很幸运.一位可敬的学生家长帮我们联系了整容方面的专家,专家对若花的整容治疗提出了建议,而且,医院在了解了若花的家庭情况后,决定免除她的部分医疗费用.我们从医院出来时,若花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灿烂.
                ⑩现在,若花的面色,正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渐渐好起来.
              ⑪这次演讲比赛,我没想到若花会主动报名.我心里暗自欣喜,只要她敢于站在初赛的现场,她就是胜利者!谁能料到,她一路过关斩将,闯入了最后的决赛!站在决赛的舞台上,自信的若花把诗歌的韵律和生命的激昂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声音,既具少女之甜美,又兼少年之浑厚;既有敲骨入髓的穿透力,又有振金击缶的磁性.
              ⑫然而我知道,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主要是献给她的勇气、自信和纯美的音色.毕竟是首次登场,在台风、技法和肢体表现力上,还略逊于高倩.大家决定给她冠军,里面更多地包含着对弱者的同情和激励.我了解若花,她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在公众面前,我们得合理地保护一个孩子才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得想到,她还有第二次,还有更大的舞台,我们最好让花儿悄悄地绽放.
              ⑬于是,我们给了若花第二名.        
                                                               (选自《教师博览》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选文标题“让花儿悄悄绽放”的含义是什么?
              (2)选文④⑤两段插叙了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⑦段写到:“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方法,80字左右;)
              (4)如果“我”和评委一致同意并给了若花第一名,你认为会对若花以后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5)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
              【链接材料】
              【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
              【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2010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选自《昆明市2011年中考政治试题》)
              【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 9. 阅读《清秋书简》,回答下列问题.
                                                  清秋书简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
               
              ,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3)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
              (4)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10.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之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坐在静静葡萄架下,仰望着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1)文章标题“生命之芯”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何寓意?
              (2)文章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写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