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秋天的怀念》节选,回答问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 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
                  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 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 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 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 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 又悄悄地出去了。
              (1)划线句是什么描写,表达了“我”什么情感?
              (2)母亲“挡”在窗前,是什么描写?这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行为?说说你的 理解。
              (3)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春雨    这几天心里浮燥,看什么都是灰的,做什么都是错的,说什么都是带气的。 索性离开屋子,到外面透透气去。
                  下了楼,方见地上湿露露的。并没有看见雨点打在地上溅起的水花,抬眼望 天,灰蒙蒙的,并不见千条万条的雨丝。仰起脸,细细密密的雨雾似的扑到脸上。
                  细如丝,密如织。寻之无形,落地无声。却把花草树木滋润个透,草木象长 了无数的小嘴,贪婪地吮吸着,拍着饱胀的肚,心满意足地生长再生长。
                  公司公园里几株桃树的枝条,微雨中泛着淡淡的紫,枝上,小小的花蕾,仿 佛用了力想要挣出粉红的脑袋来。
                  公园里的几株柳树,如一幅水墨画,烟雨蒙蒙是灰色的底,黑色的树干,是 泼墨挥就的,细细的枝条则是墨蘸了水,笔触轻轻拉下若有若无的几笔。纤纤枝,薄薄雾,疏密有致,浓淡相宜。
                  再往里走,是一潭水。夏日时,满池荷花开得热闹,也偶有蜻蜓立上头,诗 意盎然。
                  但现在,满池狼籍,有的只剩光秃秃的一茎,象老妪干枯的手臂;有的,茎 上卷着半只残荷,打了褶,低着头藏起了半个脸,对着幽幽的池水自照自怜。
                  李义山曾作“留得枯荷听雨声。”但这场春雨打在枯荷之上,却连雨声也听不 到。这三月的春天,也改变不了一池萧索。
                  低了头,猛见小径旁铺着地毯似的绿苔,在微雨中愈发的浓绿。仿佛趴在地 上,就能听见它们在闹嚷着长高长高,笑嘻嘻地仰着头不放过哪怕是一滴雨的滋 润。我着实不知青苔这种植物是不是四季长绿,但那一刻,我心里认定,它就是 因为这场春雨才萌发了生机。
                  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再不起眼的角落,也有蓬勃的令人惊讶的顽强  与坚持。我为这些微不足道的生命喝起彩来,竟渐觉人生开阔。或者,我内心,终 是坚强的,向着光明的,有着希望的。
              夜晚时分,雨大了。透过窗子,看路灯下的雨,纷纷扬扬,象千万颗珠子铺 天盖地洒将下来,而雨声在夜的静寂里分外响亮,“哗哗”连成一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脱口吟到。猛觉得,这场春雨亦是我心中的 及时雨,浮燥的心不知何时沉静下来,象饱饮了春雨的土地,滋生出无限的希望 来。
              (1)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仿照格式回答。
              心里浮躁→ ______ → ______ → ______
              (2)作者笔下的春雨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赏析句子。
              ①枝上,小小的花蕾,仿佛用了力想要挣出粉红的脑袋来。(该句运用了 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②低了头,猛见小径旁铺着地毯似的绿苔,在微雨中愈发的浓绿。(体会“铺着”的含义。)
              (4)体会划线句的含义,并谈谈你的感悟。
            • 3.
              阅读课文《都市精灵》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顾客,甚至搭起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 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看海兽,看海鸟,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1)横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2)结合选文,概括说明加点词语“衡量标准”的具体内容。
              (3)选文表达了作者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 4.
              阅读课文《枣核》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1)这段文字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
              (2)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 5.
              阅读《老海棠树》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就不能劳驾你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学上班,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叙写了奶奶做的哪些事情?请逐一概括。
              (2)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3)品读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中的“胡乱”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有何妙处?
              (4)品读第⑥自然段中的划线句,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5)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
            • 6.
              敬仰名人风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②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③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④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⑤“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⑥“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⑦“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⑧“那怎么--”
                   ⑨“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⑩“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⑪“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⑫“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⑬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⑭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⑮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⑯“怎么了?”爸爸问他。
                   ⑰“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⑱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⑲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20)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21)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22)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2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在文章中,作者与生前的鲁迅先生接触过几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次接触的主要内容。
              (2)21)段中“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3)(22)段写阿三和阿三的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请将《风筝》中节选的片段与文章中画线部分进行对比阅读,探究鲁迅在关怀爱护少年儿童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风筝》
            • 7.
              品味智慧人生
              枯     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 ______ 。”它是苏轼,“ ______ 。”它是郑板桥,“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
              (1)这篇散文以 ______ 为线索,表达了作者 ______ 的情感。
              (2)从全文看,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运用了 ______ 顺序,作用: ______
              (3)下面诗句是从第⑥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还原,只填字母。    
              选项:
              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 ______ 。”它是苏轼,“ ______ 。”
              (4)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请结合第⑤段,说说句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 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
              ②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角度简要品析)
              (5)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我选择 ______ (填字母),理由是: ______ 。
            • 8.
              阅读诗歌《一片槐树叶》,完成问题。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甲】 ______ (A、珍奇   B、珍贵),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树叶。……
              蝉yì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zhān着些故国的泥土啊。故国哟,啊啊,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乙】 ______ (A、淡淡  B、浓浓)的槐花香的季节?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薄的 ______   ②树叶 ______   ③蝉yì ______   ④zhān ______ 着
              (2)在甲、乙、丙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甲】 ______ 【乙】 ______
              (3)请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 9.
              (二)比较阅读
                  甲段: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束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乙段: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分别概括甲乙两文的内容。
              (2)乙段文字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受了他的影响了。”一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中的“他们”指什么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对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
              (5)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共写到哪几种中国人?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 10.
              阅读《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回答下列各题。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①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②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③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④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⑤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馑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⑥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⑦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⑧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⑨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⑩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1)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分条陈述。
              (2)文章所写的对象是小草,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作者说“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又说“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失望”“悲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最后一段的“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的含义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