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奶奶

              曹文轩

              (1)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

              (2)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

              (3)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

              (4)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

              (5)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

              (6)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7)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8)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

              (9)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亲戚了。”

              (10)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

              (11)爸爸妈妈倒也同意。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

              (12)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13)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去的。”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

              (14)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

              (15)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

              (16)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

              (17)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船是夜里到的。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全家人都起来了。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这是怎么啦?”表兄说:“进屋再说。”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爸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奶奶轻得像一张纸!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奶奶说:“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

              (18)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

              (19)“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

              (20)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

              (节选自《青铜葵花》)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交代稻粒不容易被碾下来,碾一场稻子需要七八个小时等内容为后文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以及翻场的人们“哈欠连天”等内容作铺垫。

              B.奶奶说自己“活不了太久”,这说明奶奶年纪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过这句话不让家人阻拦自己走亲戚;同时,这样写也为后面写奶奶累病埋下伏笔。

              C.爸妈对话中,“爸爸很心烦”一句表现了爸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觉妈妈太唠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

              D.爸爸将奶奶抱起的情节,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明奶奶极其瘦弱、病情严重。

              E.爸爸表兄的话是补叙内容,交代了回家后的奶奶病情很重、体重很轻、头发更白的具体原因,表现了爸爸的表兄一家人对奶奶的关心和对爸爸的责备。
            • 2.

              修车老汉

              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个血肉模糊。

                  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在这个城市里骑车上下班,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早上准备骑车出门,发现车子丢了;火急火燎担心上班迟到猛踩脚踏板,轮胎不争气了——遭遇不测,扎上了钉子铁块,破了。

                  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

                  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一个还算精神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紧张地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

                  “赶紧帮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

                  “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

                  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

                  “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

                  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

                  “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忿忿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

                  “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与否地应了个单音字。

                  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

                  “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站了起来,拍了拍微微驼着的背,言简意赅。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老汉站起来的那一瞬,我突然有心悸的感觉——老汉特像乡下的父亲,苍老、能干又狡黠。

                  但愿钉子不是你撒的,但愿善良在你那还有一丝尚存,看着这像父亲一样的老汉,我把到嘴边更恶毒的话咽了回去。付了还算公道的两块钱,急急赶路。

                  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没多久,我再次“帮衬”老汉的修车档。依旧是麻利的动作,依旧是“嗯”到底的言简意赅,依旧是有些许的心虚。

                  老汉修好车站了起来捶捶腰。而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我不再有心悸的感觉,我更多相信我的判断,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

                  那天要陪领导坐早班机出差,天刚蒙蒙亮,我就骑车出门去单位。

                  清晨一切都还睡意朦胧,路上车少人稀。上桥时,远远见到一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

                  一开始,我没怎么在意,或许是黑影落下什么东西,在桥上寻找。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

                  难道是趁着车少人稀,在马路上撒钉子?

                  “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

                  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

                  “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 下来,“吓死了!”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

                  “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大到桥下江里的鱼虾大约都能听见。

                  “嗯!啊?”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

                  “别再这样了!”哎!面对像乡下父亲一样的老汉,怎么说他好呢?

                  ……

                  出差回来好长一段时间不用“帮衬”老汉。老汉被我撞见撒钉子后,或许是良心发现了,不再撒钉子,生意也就似乎“冷清”起来,上下班高峰期不再忙得没空站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

                  我每次都是呼啸而过,不停一分一秒。

                  但愿老汉改过自新了!

                  老汉不知改过了没有,老汉却死了。原本,像老汉这样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于世人毫无影响,也无人会记挂。然而,老汉在离去后半年,却引起了轰动——本城晚报报道了老汉的事: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对照那篇报道,我才知道,老汉右手那团黑黑的东西是磁铁,铁盒里装的是他每天吸走的钉子!

                  报道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怀揣着那份报纸,我骑车出门,在桥下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的老汉。

                  我也看到了乡下的父亲。

              下列各项中,对本文分析、理解 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来组织材料,并用倒叙方式来叙写故事的。
              B.小说结构精巧,前后照应,并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感人至深。
              C.“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是对老汉的特写,表现了老汉生活艰辛,形象丑陋。
              D.作者在第⑤自然段不惜笔墨地描写出老汉的修车档,是为了说明老汉修车档的简陋和人物的卑微,为叙写自己对老汉的不友好态度做铺垫。
              E.文中多次写到老汉像乡下的父亲,“我”之所以有这样一种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认为老汉苍老、能干又狡黠,而父亲也如此。
            • 3.

              匆匆过客

              路遥

              ①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②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③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④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⑤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⑥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⑦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⑧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⑨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⑩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⑪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⑫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⑬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⑭“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⑮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⑯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⑰“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⑱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⑲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⑳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21)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22)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23)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24)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25)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
              B.在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C.男青年因为最后一张票和青年妇女发生了争执,又被小女孩误解,腮帮子抽动,泪花子在眼里直转,都表现出他既懊恼又委屈的心理。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旅客暗中争相为盲老人买车票的故事,表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存有大爱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E.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震惊于男青年买票的真相后,把票让给青年妇女,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 4.

              (1)自从那次拜师被拒绝之后,我爸和麻爷的关系就开始冷淡起来。不是麻爷不理我爸,而是我爸不理麻爷,我爸见了麻爷就弯路,哪怕麻爷老远就招呼我爸,我爸也佯装着没看见没听见拐到另外一条路上去了,遇到旁边无路可拐时,我爸就会调转头往回走。
              (2)知道了我爸恨麻爷的原因后,我也开始不喜欢麻爷了。
              (3)其实,我以前很喜欢麻爷的。麻爷总说我是村里最聪明的孩子。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大群孩子在麻爷家的麻花店门前边玩,我们都盯着麻爷柜台上八字形的金黄色的麻花,喉结蠕动,吞咽着口水。
              (4)看到我们的馋样,麻爷说话了:“你们谁想吃麻花?”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想吃。”
              (5)“好,我出个题目考考你们,谁能算对,我奖给他10根麻花。”麻爷出的题是:“假如要你们站成一条队,你站在中间,你前面站了5个人,你后面也站了5人,请问你这条队一共有多少人?”
              (6)他们都抢着回答:“10人。”
              (7)就是我没出声,麻爷问我:“火焰,你说说等于多少?”我说:“11人。”
              (8)这时他们都笑我傻,说我不识数,连五加上五等于十也不知道。
              (9)麻爷去柜台里拿出10根麻花,他们欢呼雀跃地刚准备去接,可是麻爷却直接递到了我的手上。他们都不服气,说麻爷说话不算数,算错了的反而得麻花,麻爷笑着说:“你们好好动脑筋想想,你自己不是那列队中的人吗?”
              (10)他们一个个低着头想了想,这才蔫了下来。我没有独吞麻花,每人发了一根。麻爷上前抚摸着我的头说:“这伢子,将来有出息。”
              (11)这年我才5岁,还没上学呢。
              (12)7岁时上学读书,我的成绩年年优秀,一路顺风读到了初中毕业,以全校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名校黄冈中学。可是,我家里穷,我爸拿不出钱来供我读高中。我爸说:“高中就不读了,去跟麻爷学做麻花吧,以后可以养家糊口。”
              (13)我想读,但我爸不拿钱我也没办法。我爸去找麻爷,央求麻爷收我做徒弟。我爸与麻爷的关系最好,麻爷平时有空也爱到我家坐坐,经常考考我,我也爱到他店里玩玩,顺便蹭点麻花吃吃。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麻爷却坚决拒绝了我爸的要求。麻爷还在斜着眼睛对我爸说:“你家火焰,手脚太笨,不是做麻花的料子。”
              (14)我爸回家把麻爷的话转告了我后,我就再没到他麻花店玩过。
              (15)我跟我爸说我一定要读书,不能让人把我看笨了看扁了。我爸说:“我找人借借。”
              (16)我爸出去借钱去了,到天黑时才回,可是没借到一分钱。我爸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头一言不发。 第二天我爸又出去借钱去了,但不一会儿就神色慌张地回家了,一回家就拴上大门,从怀里拿出一个纸包,打开纸包,里面是一叠理得整整齐齐的十元钞票。我爸哆哆嗦嗦地数了一遍后说:“真是天助我家啊,这是我在竹林里的那条小路上捡的。够我儿子一年的学费了。”
              (17)我妈插了一句话,我爸眼里的亮光顿时不见了:“这钱,我们不能昧下,想想人家丢钱的人该多着急啊。”
              (18)我爸说:“也是啊……”
              (19)最后,我爸我妈决定,等10天,10天后是我报名的时间,要是没有失主寻找,就留着报名,就算是借,以后要知道了失主是谁,再还给人家。
              (20)我拿着那叠钱报名去了。临走的时候,我远远地站在麻花店的对面,看着麻爷。
              (21)后来我爸去建筑队打工,家里的经济条件好转了,我读完高中后,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我考上大学那天,我爸办酒,麻爷也不请自来了。我和我爸还是叫了麻爷,麻爷笑眯眯地答应了。
              (22)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北京工作。
              (23)一天,我接到我爸电话,我爸说:“你回来一趟吧,麻爷病危了,他喊着你的名字要见你。”
              (24)我连夜坐飞机赶回了家。
              (25)病床上的麻爷奄奄一息,听到我的呼唤,麻爷睁开了眼,断断续续地说:“火焰啊,当初没让你……跟我学徒……别怨恨我啊……如果跟着我,你的一生就……”
              (26)我流着泪打断了麻爷的话:“麻爷,别说了,我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当初那钱……”(27)说这话时,我仿佛又闻到了麻花的香味。我真真切切地记得,报名那天,拿着父亲给我的那叠钱时,我闻了闻,每张上面都有一股麻花的香味。
              (28)麻爷说:“别提钱的事了……你现在有出息了……我就高兴啊……”
              (29)我紧紧握着麻爷的手,泪流满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10期,有改动。)

            • 5.

              苏比拉的礼物

              一天,健康恢复中心的一群年轻人来到香巴拉野生动物保护区考察旅行。香巴拉的创建人蒂皮·赫德伦笑容满面地指着围栏中的猎豹介绍说:“它叫苏比拉,是只3岁的猎豹。”

              苏比拉把头转向观众,凝视着他们。浓密的茶色皮毛上,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纹那么耀眼,观众们发出由衷的赞叹:“啊啊……瞧啊,它真美!”

              唯独后排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不耐烦和不满意地嘟嚷着,他是科里。17岁的科里一直梦想做一名职业棒球队球员,没有人怀疑科里的能力。州里一位为名校物色棒球人才的人也是如此,他招募了科里。然而这都是车祸以前的事了。

              科里在车祸中失去了一条腿,一同失去的,还有希望、精神支柱。他苦恼万分,身心疲惫,万念俱灰,自暴自弃。他不敢想未来,他拒绝别人的帮助。“别缠着我,”科里曾对康复中心主任说过,“你帮不了我,没人能帮我。”

              导游介绍说:“猎豹从不吃腐肉,而是吃鲜肉。虽然被关在围栏里。”

              腐肉?这个词似乎引起了那个男孩的兴趣。那不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大声问道:“腐肉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解剖用的尸体,一般的尸体,遗体。”年轻的助手说。

              “猎豹不吃被车撞死的人和动物。”那男孩嘿嘿地笑着说。

              观众们议论起来。

              苏比拉喜欢观众的反应,总是愿意展示一下它的本领。它绕着围栏飞奔起来。参观的人群惊叹道:“啊,它真是太美了!”

              “它只有三条腿!”有人惊讶地叫道。

              “真的?”前排的一个姑娘叫喊说。其余的年轻人屏息睁大眼睛看着,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没有人比科里更震惊。他迷惑不解地看着那动物令人难以置信地全速奔跑,他提了一个所有人都在想的问题:“用三条腿它怎么能跑那么快?”猎豹轻松自然的动作使科里惊异不已,他低声说道:“难以置信,真是难以置信。”他凝视着那少了一条腿的漂亮动物,脸上露出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之光。

              蒂皮站在人群后面解释说:“你们大家全注意到了,苏比拉是头独特的豹。没有人告诉过它不应该或者是不能像四条腿的猎豹跑得一样快,它也不认为自己做不到,所以它才跑得这样快。”

              那男孩沉默不语,饶有兴趣地听蒂皮继续往下说:“我们是从俄勒冈州一家动物园里得到苏比拉的。它还在娘胎的时候,脐带缠在腿上,腿肌肉萎缩,出生没多久就失去了那条腿。只剩下三条腿,前途看来没有希望。动物园当时正考虑让它安乐死。”

              她接着说:“我们听到苏比拉的事,收养了它。”

              “它来后不久就表现出它的价值--具有爱和意志顽强的特殊天赋。过去的几年里,苏比拉的天赋感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它无需言语,却成了我们最有说服力的发言人。”

              科里不再说风凉话了,温和地问道:“我们可以摸摸它吗?”

              参观旅行结束时,领队要找一名志愿者把滚轮式大活动门打开并顶住,让面包车开出保护区牧场。出乎大家的意料,科里举起了手。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科里是一个很有运动天赋和运动才能的年轻人,如果没有那次不幸的车祸,他做一名职业棒球队球员的梦想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B.科里说“别缠着我”,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其实在这时他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启发、鼓励和支持。
              C.科里听到导游说“猎豹从不吃腐肉,而是吃鲜肉”时大声问“腐肉是什么意思”,表明科里开始积极提问,对生活已经有了希望。
              D.科里听到苏比拉“只有三条腿”时的震惊和“难以置信,真是难以置信”的低语说明他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认为这都是假的。
              E.科里在参观旅行结束时,主动举手做打开并顶住活动门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他已经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接受了苏比拉赠送的礼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