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观察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根据图一数据,推测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上述变化对扩大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说明理由。(4分)
            • 2. 环境问题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后,环境保护开始走上法治化的轨道,我国环境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环保法》,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环保法》法律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其主要亮点包括:强调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明确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加大惩治排污力度,对于拒不改正的排污企业,可以“按日连续处罚”;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等权力;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将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等。对新环保法的实施,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郑学林表示,在新的形势下,应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生态资源的司法保护力度。
              材料二:保护环境,你我责任。“今天,你低碳了吗?”每个公民都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生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依法进行环境保护。
              (2)请你向你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就低碳生活提两条建议,并用哲学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 3. (12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再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 4. (24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宪法的制定和历次修改,都是由党中央提出修宪建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成为修宪草案。同时,宪法原则、宪法规范和宪法的其他内容又是建立在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基础上。宪法是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表现为法律原则和规则的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所以,主张宪法至上,实际上也就是主张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同样,主张党的事业至上和人民利益至上,也必然要求宪法至上。
              (l)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2分)
              材料二 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中竞争政策的核心部分,反垄断法是维护自由市场机制的基础性法律,有“经济宪法”之称。2013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反垄断调查的案件主要有:
               
              时间
              涉案企业
              案由
              处罚措施
              2013年8月
              6家乳粉企业
              限制竞争行为
              共计罚款6.7亿
              2014年5月
              眼镜行业主要镜片生产企业
              对下游经营者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转售价格维持,存在固定镜片转售价格或限定镜片最低转售价格的行为
              共计罚款1900多万元
              2014年8月
              日本八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四家轴承企业
              价格垄断行为
              合计罚款12.354亿元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政府反垄断的重大经济意义。(12分)
            • 5. (13分)文化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文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开放水平和国家软实力。  

              表  2009、2013年我国文化贸易增长与近5年进出口比情况
              项目
              2009年
              (亿美元)
              2013年
              (亿美元)
              年均增长
              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引进量比
              引进和派出文艺演出收入比
              文化产品进出口
              127.9
              274.1
              20.2%
              1:2.5
              6:1
              文化服务进出口
              28.3
              95.6
              28.7%
                注: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贸易出口额大于贸易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反之为贸易逆差;②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额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一,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
              (1)指出材料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贸易提出合理化建议。(7分) 
            • 6.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11月11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大计。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开展互联互通合作是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互联互通是一条脚下之路,是一条规则之路,是一条心灵之路。实现亚太全方位互联互通,就是要让脚下之路、规则之路、心灵之路联通太平洋两岸的全体成员,实现联动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对“打造亚太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必要性的理解。
              要求:
              (1)围绕论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7. 2014年11月8日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座的各国领导人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辅相成的。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1)运用“我国的对外政策”知识简要回答,我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什么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相关国家的积极回应?(4分)
              (2)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就相关国家如何参与亚洲互联互通提出两条建议。(4分)
            • 8. (18分)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收益,但收益是未来的,而且一般情况下难以事先确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就是投资风险。如何明晰收益,规避风险?怎样才能掌握投资技巧,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又成功地在财富世界筑起自己的理想王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充满诗情画意?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以“投资的收益与风险”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准备通过哪些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开展此课题研究?(4分)
              (2)你准备通过哪些方式将自己的研究结果表达或者呈现出来?(4分)
              (3)有人认为: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说明自己的理由。(6分)
              (4)请你概括总结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