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当代中国青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内心更充满理想和责任。于是,青年创客层出不穷。他们的创业之路不仅是完成自己的梦想,更推动了中国的未来、中国梦的实现。
              在一份关于创客的在线调查中,1093名受访者认为目前创客发展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青年创客有哪些优势?
              (2)根据在线调查结果,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助力青年创客。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中国游客赴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锅的热潮,引起人们的反思:中国制造怎么了?
                  事实上,中国从来不缺好工匠。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既有鲁班、马钓这样大师级的工匠,也有修造出长城、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无名工匠。这足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流淌着工匠的血液,而且在不断延续和传承。
                  央视《大国工匠》节目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的故事无不充满梦想与拼搏的跌宕起伏,无一不用朴实而感人的细节诠释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点赞。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需要大批不断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能够代表中国水平与中国制造实力的工匠;更需要对工作耐“心专注、执着坚守和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
              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让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的依据。
              (2)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明“朴实的细节”能“诠释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
              (3)结合材料,请就弘扬工匠精神拟定写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十五字以内。
            • 3.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项目
              年份
              GDP增长速度(%)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亿元) 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2010年 10.3 53827 7063 43.1
              2011年 9.4 58705 8687 51.6
              2012年 7.8 63005 10240 51.8
              2013年 7.7 67602 11906 50
              2014年 7.4 72313 13312 51.2
              注: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
              (1)揭示材料一所示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上述改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微观主体的角度,为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 4.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扬契约精神发展市场经济】
              有学者研究发现,徽州所保存的历史文书,有60%-70%是契约文书,这说明当地传统非常重视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规则维持,这是徽州成为商业名镇的基础。
              (1)结合材料,从企业和劳动者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普法宣传建设法治文化】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986年,全国普法工作开始,每五年一个周期。2015年是“六五”普法活动的最后一个年头,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普法宣传活动的热潮。
              (2)为扩大普法阵地和影响力,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指出其理论依据。
              【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立法要求的合理性。
            • 5. 就业关系百姓生活,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民生之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至今我国部分经济数据

              注:1979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9.8%,、据IMF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3.3%,其中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1.8%和4.4%。
              (1)解读材料一中图1(含注)、图2的经济信息及关系。

                  材料二:专家分析,2015年我国就业形势将依然严峻,影响我国就业形势的因素纷繁复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愈发复杂多变,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面临深度转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继续保持稳定。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
              (2)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政府和市场在促进就业方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劳动就业问题。今年4月28日,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完善制度,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3)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劳动就业问题。
            • 6. 运用经济常识,论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图表

              注: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10年,中国汽车生产量和消费量有可能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材料  目前,几乎在所有的中国大中城市,私人轿车拥有量不断攀升,私人轿车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财富、地位的象征,而是成为相当一批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使更多的人体会到了“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但随着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负面效应也逐步呈现并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请回答: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汽车生产企业和政府怎样才能既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又尽量减少其负效应?(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