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都旨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某校高-(1)班同学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交流感悟】同学们就自行车这一出行工具展开讨论:
              甲同学:1860年第一代自行车出现后,就深受富有阶层的青睐,将其当作寻求刺激的冒险玩具。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自行车因其安全、轻快、便捷,倍受中国老百姓的追捧,成为平民化的交通工具。
              乙同学: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驾车出行舒适、高效、时尚,自行车这种出行工具逐渐“失宠”。
              丙同学: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因其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减少交通拥堵等优点,重新受到人们的眷顾。
              (1)他们的讨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理性分析】
              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突出:自行车停放场所普遍缺乏,路权严重受损,许多自行车道被用作汽车泊车位;汽车文明欠缺,骑车人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解决绿色出行难的问题。
              【建言献策】
              未来10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要靠市场来推动,又要靠政府来扶持;可以在某些地区率先发展,然后再带动全国的发展。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支招献策。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拓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太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三  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理论学说,弘扬中国精神,求真务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明天迈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十八大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  
              (3)结合材料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分析我国实现“中国梦”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 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国内到国外,从科技到政治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的飞船顺利将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11月3日,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跨入世界大吨位火箭发射行列。“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回望一甲子,中国弹星箭船的每一次升空、每一次飞行,无不是在挑战中实现跨越,在艰辛中铸就辉煌,航天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中国航天人历经千百次的地面模拟实验,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航天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神州一号无人飞行到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我国一步步坚实地迈向太空。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建成了练完备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探索浩瀚宇宙、发现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航天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1)根据材料,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人为什么能“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建成必然受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与制约。我国自古以来,民“以吏为师”,政府率先守法成为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是一项从中央到地方,从 地区到行业,从立法到执法、司法、护法、守法、学法的系统工程,应上下呼应,左右协调,前后衔接。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对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启示。
              材料三:2015年10月16日,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经过我国自身的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积极展开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扶贫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3)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济新生态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16年1月份以来,某市环保部门因分别抛出“熏腊肉致霾论”和以环保执法名义对“烟熏腊肉”开刀,受到舆论广泛关注。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虽然污染的程度有高低,污染源有大小,却不应该“抓小放大”。 事实上,对烟熏腊肉只要处理得好,其排污的程度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彻底治污,就要反思我们的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建设。如果没有抓住工业污染“大老虎”而抓住生活污染的“小苍蝇”恐怕很难从根本上治污。
              材料二 人才引领低碳变革,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环保产业需要引入人才,国家要从改善投资环境、科研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鼓励创业、更要容许失败。
              材料三 十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有所减缓,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显著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但我国依然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主次矛盾的知识谈谈治理环境污染该如何正确处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关系?
              (2)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也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阅读材料三,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将“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此,有人认为,不再强调“985工程”“211工程”对部分学校是打击,会伤了元气。确实,多年来,通过实施这些重点建设,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重点建设确实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
              习近平指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可避免地要参照国际通行的世界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外文化的交流互鉴,学习借鉴国外办学的成功经验。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评价指标体系在很多方面还无法充分反映我国大学的真实水平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实际贡献。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如民族教育、国学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因此,“双一流”建设不能盲目照搬世界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世界一流“中国标准”,逐渐将中国标准融入到世界标准中去。
              (1)有人说,不再强调“985工程”“211工程”对部分学校是打击,会伤了元气。请从认识论有关角度指出此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我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3)请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6. 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上世纪7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用激光干涉方法探测引力波。上世纪90年代,探测需要的技术条件逐渐趋于成熟,并于1999年建成“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后经过多次技术升级,终于在2015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引力波的发现过程反映了(  )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7. 2013年6月5日是第41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某校高二(1)班同学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请你一起参与!
              【交流感悟】
              同学们就自行车这一出行工具展开讨论:
              甲同学: 1860年第一代自行车出现后,就深受富有阶层的青睐,将其当作寻求刺激的冒险玩具。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自行车因其安全、轻快、便捷,倍受中国老百姓的追捧,成为平民化的交通工具。
              乙同学: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驾车出行舒适、高效、时尚,自行车这种出行工具逐渐 “失宠”。
              丙同学: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因其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减少交通拥堵等优点,重新受到人们的眷顾。
              (1)他们的讨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建言献策】
              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未来10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始于2001年,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我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技术处于持续进步状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要靠市场来推动,又要靠政府来扶持,而技术进步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支招献策。
            • 8. 据报道,广州市从2010年11月8日起取消亚运公共交通全民免费措施,改为发放交通补贴。原因不复杂,交通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共交通免费一周来,公交地铁的日客流量高达1754万人次,地铁日客流量更是近800万人次,大大超出运输能力,严重影响地铁正常安检和亚运安保工作,对市民上下班正常出行造成极大不便。”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公共政策的制定要以人为本”为主题召开辩论会,请你参与其中。
              问题探究
              11月1日是广州实行亚运公共交通免费‘“大礼包”首日,当天广州地铁便被“挤爆”,市民用“震撼”来形容汹涌客流。一份原本亚运会期间给市民的“礼物”终因客流激增“吃不消”昙花一现般天折掉了。6日晚广州决定取消亚运全民免费乘坐公共交通,改为发放交通补贴(11月7日《新京报》)
              (1)请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广州市政府的做法予以评析。
              放眼未来
              “免费地铁‘不免费’的喜与忧”。在微博上,这一城市公共交通调整措施被演绎成一场悲喜剧,奚落与调侃的文字争奇斗艳,广州地铁免费后很挤:西装进去,三点式出来;水桶腰进去,水蛇腰出来”……可喜的是,广州政府能及时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对公共政策的缺陷进行弥补和完善,而不是“闭门造车”,刚愎自用。
              有网友A评论:短短的7天时间内,政府灵活性调整了政策相关内容,使政策更注重从实 际情况出发,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民需要。
              有网友B评论:作为涉及到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应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从而使做出的决策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能为人民的切身利益服务。
              有网友c评论:公交地铁免费的政策给地铁带来的压力首当其冲,最受影响的便是那些有刚性出行需求的上班族。希望交委能对目前的政策做些积极改进,着重解决上班族的需求的同时,使得各阶层人群都能从中获益,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请简要回答上述论断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观的。
              我来参与
              广州“地铁事件”折射出大城市交通管理的普遍难题。本周日晚六时,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将召开市民座谈会,积极听取社会各界对“免费新政”的体会和建议。
              (3)如果你是一位市民代表,请你就如何更好地服务市民,让大家能更轻松愉快地享受亚运带来的优惠便利出谋划策,提两条合理性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
            • 9. 201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特区理念,到打破“铁饭碗”的创新勇气……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结合材料,分析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成功实践,给我们有什么认识论启示?
            • 10. 辨析题: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请运用认识论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