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提供的信息测算: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9分)

               

            • 2.

              (2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主席于2013 年10 月7 日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

              (1)某班结合上述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如果我国实现生态拐点,势必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请运用科学发展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知识谈谈你对此看法。(13 分)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回答,材料中“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发展”的做法有哪些危害性?(7 分)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中提出关于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的论述的重要意义。(9 分)

               

            • 3.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

              材料二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向污染宣战,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妥善应对大气污染,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生活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8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原理的?(12分)又是怎样把握“事物的变化状态”的?(4分)

               

            • 4.

              (28分)2014年1月6日,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在合肥召开,会上指出,全省美好乡村中心村布点规划已编制完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驱动美好乡村

                  科技创新是驱动美好乡村建设的支撑。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以生态宜居、兴业富民为目标,作出了科技创新驱动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创造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土地流转,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在科技驱动下,美好乡村建设将成为城乡联动的载体、生态文明的窗口。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现实经济意义。(8分)

              保护传统村落

                  安徽城乡建设一体化、城镇化加快了安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安徽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安徽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正慢慢被人遗忘,江南玉米之乡的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凝聚着安徽人勤劳勇敢、敢为人先的安徽精神,是安徽人精神坐标,也是维系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纽带。安徽各地在中心村建设上规划上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彰显多样的乡村自然文化特色。

              (2)结合材料说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享受美好乡村

                  美好安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安徽美,还要不断提升安徽人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安徽人是如何享受美好乡村提升审美素养的?(8分)

               

            • 5.

              (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南非等非洲三国,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设“非洲:古老大陆的新崛起”分论坛,八闽学子对非洲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画”说中国与非洲:近些年来,中国既保持对非洲的传统援助,又与非洲开展了经贸、技术合作,帮助非洲充分释放发展潜能,“授之以渔”(图15),同时,中国也得到了非洲的支持。“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

              (1)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给世界人民传递了哪些信息?(11分)

              (2)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同学认为:“古老非洲大陆的新崛起需要中国‘授之以渔”。请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角度评析该同学的观点。(10分)

              “话”说福建与非洲:福建农林大学发明的菌草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培育食用蘑菇、灵芝,可以治理水土流失等,该技术已被推广到非洲大陆。2 0 1 3年3月,由福建农林大学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共建的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揭牌,并发挥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等专业优势,两校加强在汉语教学、学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草拟了两个探究方向:A发展福建农业;B建设福建生态文明。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探究方向,并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就所选的探究方向谈谈认识。(12分)

              (4)假如你是名前往非洲的志愿者,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淡淡如何促进中非的文化交流?(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