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当前我国工业生产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不断改变能源结构,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材料表明    (    )

              A.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生态文明的对错难以区分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不可避免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工业生产要考虑到节能减排的需要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是世界难题不可改变
            • 2.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2009年全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而输液量最大的就是抗生素。我国人均消费抗生素是美国的10倍!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有如下数据:中国每年均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大量输液导致的另一大恶果,那就是新抗生素研发速度赶不上耐药性细菌出现的速度。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超级细菌”,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将来人类无抗生素可用”也许不是危言耸听。专家呼吁:不要把抗生素看成灵丹妙药,要慎用抗生素。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14分)

               

            • 3.

              从20世纪90年代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党的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当前提出“国强民更富”。党对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的探讨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

              2012年10月28日,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这台射电望远镜能够观测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对确保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二期三期的任务,及今后我国各项深空探测、天文学研究有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③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对“三角形内角之和”的认识历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 6.

              材料一: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筹算就演变到珠算。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8分)

               

            • 7.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科学实验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劳动力投入和出口拉动,没有形成技术、生产率和内需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现在,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变贵”将对那些资源浪费型、环境污染型、劳动力成本低廉型的企业形成“挤出效应”或“倒逼效应”,让那些居于产业链低端、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不得不通过增加技术和管理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不可避免地,生产要素价格的重估将是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一种强制性调整,当中国传统优势不再时,中国不能再“畏变”,而要积极“求变”。

              请你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为什么要积极“求变”?(10分)

               

            • 9.

              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①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③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说法所要表达的哲学观点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