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应如何领导生态文明建设。(4分)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6分)

               

            • 2.

              安徽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熟料生产基地之一。该公司立足于国家发展的大局,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海螺公司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矿山理念,规范有序开采,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该公司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建成国内首个利用水泥窑处理生活垃圾项目,彻底解决了城市垃圾填埋污染环境的难题。并对开矿过程中损坏的植被,及时播种草籽,避免水土流失造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和改善了周边环境,实现了循环可持续的发展。

              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海螺公司是如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9分)

               

            • 3.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7月30日召开会议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进行调整,稳中有为。要统筹各种关系、优化经济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分析上述材料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12分)

               

            • 4.

              材料一:乔布斯的一生都与“创新”一词紧密相连,苹果的产品被视作时尚的象征。他领导的苹果公司最早在个人PC上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的iPhone系列产品,利用多点触控技术创造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开发的ipad产品,四个按键就能实现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美国总统奥巴马评价说:“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及创新的作用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奥巴马评价“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 (6分)

              材料二:细节决定成败。为了重新设计OSX系统的界面,乔布斯几乎把鼻子都贴在电脑屏幕上,对每一个像素进行比对,他说:“要把图标做到让我想用舌头去舔一下”。有人评论:“近乎变态地注重细节才是乔布斯的成功秘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乔布斯成功的秘诀。(4分)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集体出现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好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自觉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

              材料三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的意义。(9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成就“中国梦”。(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10 分)

               

            • 6.

               材料一: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材料二:近十几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提升,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

              材料三: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如城镇体系发展不协调、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严重考验,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相同职能类型的城镇重复建设,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滞后。城镇化进程对资源消耗过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重。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产业与居住配套不合理,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无序,既浪费珍贵的土地资源,又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园区的生活配套功能缺少,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城镇化速度太快,新增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需要健全,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尚需改进等。这些矛盾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妨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悖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旨。因此,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9分)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12分)

               

            • 7.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省市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灾区人民克服种种困难,重建家园。

              对此,有人提出“联系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你怎么看?(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