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入选2012年十大流行语的“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社会犹如列车,需要正能量的驱动才能安全前行。而正能量的创造与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

              事例一 “车主,对不起,请联系我”——扬州市一名中学生,骑车不小心碰擦了停放在路边的小轿车,欲赔偿,等候车主未果,便主动留下联系纸条,被人们誉为“诚信中学生”。

              事例二 “光盘行动”进校园——近来我省许多学校积极参与团省委组织的“校园光盘联盟”活动,同学们纷纷践行“我节约我光荣,剩菜剩饭要打包”。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简述个人的“微贡献”对社会进步的作用。(6分)

              (2)请结合材料,说明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在“微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6分)

               

            • 2.

              2013年,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认识问题  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我国生态问题的看法。(6分)

              分析问题  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唯物史观依据。(8分)

              解决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地纷纷颁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达成社会公众的期盼。

              (3)请结合材料,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由。(4分)

               

            • 3.

              (2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6月,深圳乘客将装有折合人民币537.85万元的行李箱遗忘在出租车上,梅州籍 “最美的哥”李东英完璧归赵的新闻在微博中持续发酵,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 “正能量”。“微时代”下,微博在问政、反腐、打拐、抗暴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在一些领域中的自发性、盲目性等缺陷也有所暴露。微博的管理者当进一步压缩谣言等负能量的存在空间,让微博在“释正减负”的格局中继续成长。

              材料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但是它的推行却困难重重,像酒楼做出的一桌饭菜,成本要素的价格是隐蔽的和不稳定的,税务部门要对一个服务产品的增值额进行核算很困难。为此,国家把上海作为先行试验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向北京、天津和广东等地推广,采取“分档分行业税率”等具体措施加以落实,使这项改革在曲折中得以前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利用微博等现代媒体传播“正能量”。(10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营改增”的认识。(12分)

               

            • 4.

              德国《团结报》曾推出过完全手写的头版,意在警告人们不要因为使用电脑书写而荒废了手写技能。对此,社会上存在两种看法:第一种是,电脑书写可以提高书写效率,符合时代潮流;第二种是,电脑书写使人产生依赖,造成提笔忘字,不宜过度使用。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这两种看法的合理性。(14分)

               

            • 5.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材料一:历史昭示我们,不理性、不科学的文化立场和观念,对社会发展极具阻碍力。

              其一是“文化自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四夷率土归王命”一直是根深蒂固的“天下观”,致使我们长期自满自大、固步自封、排他拒外,严重阻碍了历史转轨的可能性。

              其二是“文化自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质疑和争论空前白热化,对待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否定与抛弃,表现出极大的思想自卑。一些社会精英高举“反传统”大旗,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有关知识,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共性错误予以评析。(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