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6分)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得之于经济,失之于文化,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我们重视了文化的产业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却忽视了文化作为文化的自身逻辑;我们看到太多国人对自身文化的否定,而皆西方为是的倾向和现象。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文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归因观点进行佐证,并为解决我国文化短板寻找根本出路。(12分)

              材料二  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2)有人认为,建设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加强传统家风的教育。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分析方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0分)

              (3)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你认为怎样才能化解家风教育中的这种矛盾?(4分)

               

            • 2.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奉行“加法”的时代。很多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无休止的“加法”,往往让人不能承受之重。其实人生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这就是一种“减法”哲学。“减法”哲学告诉我们:减出轻松,减出健康,减出快乐,减出幸福。这表明(   )

              ①“加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减法”转化

              ②要调控好“加法”和“减法”的度,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③“减法”作为关键部分,其功能关系人生整体的轻松和自在

              ④“加法”与“减法”同等重要、不可或缺,都能让人生更幸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下列各项与上述谚语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4.

              (32分)“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

              材料一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0月12日统计)

              优[0—50]

              1.67%

              良[51—100]

              42.5%

              轻微污染[101—150]

              35%

              轻度污染[151—200]

              14.17%

              中度重污染[251—300]

              1.67%

              重污染[>300]

              5%

              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说:“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同时强调,要直面雾霾天气,政府“应公开透明、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PM2.5的数据”。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三  “美丽中国”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吸收了世界各国绿色、低碳等发展观念,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拓展和创新。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孕育并提升民族的持久创造力,有利于赢得当前和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面对空气质量问题各市场主体可以有哪些作为?(1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的唯物辩证法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美丽中国”理念的正确性。(8分)

               

            • 5.

              为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国务院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蕴含的道理是

              ①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而质变不等于发展     

              ②辩证否定源于外来力量,其实质是“扬弃”

              ③事物发展需要多种条件,必须统筹兼顾         

              ④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缺点,应该全面分析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6.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面对即将失传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10分)

              (2)对于那些面临失传的文化遗产,有人认为应当顺其自然让它们被历史淘汰,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理由。(12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 7.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改革要做到“蹄疾而步稳”主要体现了: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事物的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8.

              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这说明

              ①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变化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9.

              (32分)材料一:

              2013年11月份74个城市日空气质量分布        浙江省在全国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杭州2013年11月杭州空气质量指数

              注1:空气质量优(0—50),良(51—100),轻度污染(101-150),中度污染(151—200),重度污染(201—300),严重污染(大于300)

              注2:2013年GDP增速中国7.7%、浙江省8.2%。

              材料二:造成空气质量差因素主要有工业企业污染物,一些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缺乏,能源利用率不高。同时城市的发展密度高,人们生活中煤和油燃烧,车辆、船舶、飞机、汽车的尾气,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微粒、重金属等污染物,也是雾霾天气的元凶。

              材料三: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上指出: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企业和消费”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1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12分)

               

            • 10.

              专家表示:人为型空气污染(工业排放和尾气排放等)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成因,对此,需要抓住关键和薄弱环节,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同时呼吁市民树立环保观念,减少私车出行,倡导每人少开一天车,大家共同努力,共建绿色家园。以上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有

              ①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各方面协同减排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创绿色家园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践行环保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抓住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