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运用,不仅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而且颠覆了传统商业运行模式,也使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悄然变化。
                    材料一:借助叫车软件进行网络预约拼车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的出行方式。这一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喝彩声,又有质疑声。
              有人认为,网络预约拼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打车难、运力资源浪费、经济与环境效益低等问题。网络预约拼车前景光明。但也有人认为,网络预约拼车行业从业人员进入门槛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偷逃税费现象较为普遍,同时民众的出行安全和隐私权等无法得到保障……网络预约拼车前景不容乐观。
              (1)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二:足不出户就能缴水电费、闲时拿着手机在网上购物、付款只需打开手机扫二维码……这样的生活场景,在几年前还无法想象。然而,仅仅3年时间,百姓的支付方式就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支付“足迹”也有了价值。使用网络付款的客户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在后台能看到这些人的年龄结构、性别、职业分类等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推送的营销信息就能更精准、更具个性化,帮助商家更简单、更高效地做生意,客户体验也更好。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在大数据时代,商家是如何利用每个人的“支付足迹价值”的。
                   材料三:如今,大数据已是互联网应用的大趋势。大数据分析是指对规模巨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其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V,数据量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类型多(Variety)、价值( Value)、真实性(Veracity).在人大代表履职方面,大数据也大有可为。大数据服务有利于代表从过去主要是通过开会、调研等方式获取履职信息,到享受“大数据服务”保障体系履职,通过网络服务平台获取更多履职信息。
              (3)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大数据时代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职,同时请你就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支撑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檫壶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这一探索历程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完成的,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过程。
            • 3.

              福建与台湾虽然相隔一百多公里的海峡,但阻隔不了两岸的交流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12日~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率领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一行在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视察。汪毅夫说,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太多是在祖国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同胞,具有较强的议政履职能力和广泛的代表性,希望通过此次视察,对福建有更全面、鲜活、立体的了解,积极为建设新福建献计出力,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副省长梁建勇汇报了福建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闽台交流合作、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况。

              材料二 过去一年,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福建推动湄洲岛妈祖庙等7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闽南、妈祖、客家、朱子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闽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赴台举办涉台族谱展等活动,提高了台湾民众对“根、祖、脉”的认同。

              (1)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闽台文化交流的意义。

              (3)从辩证法的角度,为提高台湾民众对“根、祖、脉”认同提两条建议。

            • 4.

              福建与台湾虽然相隔一百多公里的海峡,但阻隔不了两岸的交流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12日~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率领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一行在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视察。汪毅夫说,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大多是在祖国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同胞,具有较强的议政履职能力和广泛的代表性,希望通过此次视察,对福建有更全面、鲜活、立体的了解,积极为建设新福建献计出力,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副省长梁建勇汇报了福建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闽台交流合作、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况。

              材料二 过去一年,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福建推动湄洲岛妈祖庙等7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闽南、妈祖、客家、朱子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闽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赴台举办涉台族谱展等活动,提高了台湾民众对“根、祖、脉”的认同。

              (1)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闽台文化交流的意义。

              (3)从辩证法的角度,为提高台湾民众对“根、祖、脉”认同提两条建议。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围棋大王对弈,彰显现代科技的强大魅力。2016年3月9日至15日,Google公司开发的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韩国“围棋大王”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对弈,AlphaGo以4比1战胜世界级围棋高手。这是人工智能战胜国际象棋高手、欧洲围棋高手之后,对决世界级高手的再次取胜,被受世界关注。

              材料一 围棋的棋盘有19×19个点,每一步都有250种走法,这250种走法中任何一步的下一步又有250种可能的新走法,以此类推,围棋的走法多如恒河沙数。AlphaGo是Google科技人模仿人脑设计了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神经网络系统,被称为“两个大脑”:一个叫落子选择器;一个叫棋局评估器。这个智能机器人将世界围棋高手获胜的百万个以上的棋局输入电脑储存起来。在对弈的时候,棋局评估器将当前棋局快速扫描并输入电脑。落子选择器根据刚输入的当前棋局快速推算出3 000万步获胜的最佳概率,定位后正式落子。其运算之快、定位之精和数据之繁都是人脑所无法直接达到的。这就是AlphaGo的制胜之秘。

              材料二 我国人工智能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我国正在积极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力度和推广力度。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出现,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公民参加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监督方式、人类情感交流内容与交流方式、人才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培养方向、文化发展内容和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连胜世界高手,引发激烈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将替代人们应对绝症、从事繁琐劳动和复杂记忆,人类只需精神生活,那是人类的真正福音到来;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能将颠覆人类认识,出现失控效应,将像刀枪、炮弹和原子弹一样成为人类的巨大威胁,那是“人类噩梦”来临。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的围棋制胜之秘。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大人工智能研发力度?

              (3)请你本着科学理性的思维对材料三中的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2015年世界经济整体增速下降,中国经济p连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5%。
                  材料二 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首次突破50%.达到50.5%
              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持续增长,达到66.4%
              单位GDP能耗 比上年下降5.6%
              ※全员劳动生产率 比上年增加4733元/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西部地区7.8%,中部地区7.6%,东部地区6.7%
              ※全员劳动生产聿-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
              (1)结合材料,指出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亮点,并简要说明这些亮点的意义。
                  材料三  过去,我们比较注重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在传统产能还有空缺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但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有供给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2)请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材料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降低企业成本: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财务成本,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和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
              (3)上述材料对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 7.

              材料一 “一个球队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尽全力冲过去”。 这是老女排留下的遗产;“打一分算一分”“ 一分一分咬下来”, 这是新女排写下的精神。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的确,“女排精神” 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强化训练、一点一滴的艰辛付出凝铸出来的。从起步到巅峰,从巅峰到低谷,从低谷到崛起,从崛起再到巅峰,这支队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现体育的本质,让人看到不畏竞争、永不言败、执着坚持的精神魅力。

                 材料二 35年前的中国是百废待新的“追逐者”, 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赛场的“领跑者”。 但前面的道路不会以一片坦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啃下全面深化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硬骨头、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每一次的攻城拔寨,都需要像中国女排那样迎难而上,女排精神正是点燃亿万国人奋斗激情的动力引擎。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解女排精神的魅力。


              (2)请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谈谈今天我们的社会为什么需要弘扬女排精神?

            • 8.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呼唤和平、渴望发展是历史的潮流,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材料二: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1)请说明材料一中习主席讲话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6分)

               

              (2)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议性报告。(6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 9. 近几年,中国在促进中外经济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材料一: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提出,要充分考虑到中亚各国的不同政治经济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要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
                  材料二: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其创始成员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亚投行”成立之初,美国为了维护其“霸权”的需要而极力阻挠,千方百计阻碍亚洲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加入。虽然各国加入“亚投行”的决策过程各异,但最终结果显示出各方对于中国合作共赢理念的认同。“亚投行”的成立,是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有益补充,是东西方携手的新范例,必将更好地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西方煤体认为,现在的中国对外表现得原来越“强硬”。但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占不占“理”。
              (1)结合材料一,中国政府关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的。
              (2)请运用政治常识中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我国对外交往中要坚持哪些“理”。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全民阅读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两会首提“书香社会”的概念,再到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畅谈读书体会,并“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这不仅是彰显时代文明,提升民族素质的内在要求,更是使我们每个人成为中国梦参与者和书写者的“梦之队”一员的现实需要。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之类的读书故事和“开卷有益”的社会共识。但曾几何时,国人这种爱读书的文化传统似乎已风光不再。一组调查数据或可佐证当下的读书危机:中国每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2.37本,韩国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日本32本,以色列最多达62本。谈及“阅读危机”的成因和推动全民阅读时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怪罪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没有大把时间去读更多的书;有人说是信息科技惹的祸,它诱发了一目十行、浅尝辄止的浏览式、跳跃性和碎片化的“浅阅读”陋习;有人认为全民阅读氛围难以形成,阅读危机积重难返,阅读的软硬件差,人们爱读书的习惯不可能再培养起来。
                  材料二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他年轻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当知青的时候,可以走30里地,去向另一个知青借一本《浮士德》,看完之后,再走30里地送回去。俄罗斯作家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都是他喜欢的作品。他还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对“不同声音”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如此喜欢读书的原因。
              (3)请你就推动“全民阅读”设计两项活动并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