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资源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回答1~3题。
              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根本方法是
              [     ]

              A、发挥市场作用
              B、强化宏观调控
              C、增强节约意识
              D、依靠科技进步
              2、海水开源,大势所趋。天津是国家确定的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市政府将淡化海水纳入水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建立专项资金,采取一系列扶植措施,使海水淡化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市政府的决策主要是在履行
              [     ]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环保职能
              3、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实施这一战略的哲学依据是
              [     ]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 2. 河南省在扶贫攻坚战中引进种植大量野刺梨,这种野刺梨被营养学界十分看好,经济价值极高。但由于这种表面密生细小芒刺的果实不能鲜食,当地加工力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生产;而家庭小作坊式的榨汁、晒片,又因质量原因,销路渺茫。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
              [     ]

              A、正视矛盾,解决矛盾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问题关键
              C、抓住主要环节下大力气解决
              D、放弃野刺梨种植,另寻致富途径
            • 3. “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4.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近年来,中国电影业推出了众多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影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孔子》在短短40天的贺岁档期,票房收入过亿元,助推了“国学热”。说明下表列举的相关因素促进电影业发展的经济学道理。

              (2)根据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说明对待孔子思想的正确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索,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

              ①做事情要把握度  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6. 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     ]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7. 我国水资源短缺,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起的508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397亿立方米,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立方米,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倍,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指出我国国家机构在水资源保护中行使的职权。并分析他们履行职权时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原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政府承诺在“十二五”期间将工业部门用水效率提高30%。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政府会采取哪些经济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既要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又要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有助于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的制约,是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契机,而且可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他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从哲学家的角度讲,着重抓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以带动其他工作,符合辩证法的
              [     ]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观点
              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观点
              C、矛盾特殊性质是造成事物存在差别的内在原因的观点
              D、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1)根据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材料,指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自发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1)指出图1和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供求与价格关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一背景下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经济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