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江苏省政府建立健全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风险评估机制,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都要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是否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是否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等。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以及行政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领导和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江苏省政府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的政治学依据。
              (2)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 2. 2010年7月9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要求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政府和人民相信,继续坚持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各民族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有同学认为,“只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就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请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材料中体现的哲学道理。
            • 3. 科学离我们有多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图:

                  注: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日本在1991年为3%、加拿大在1989年为4%、欧盟在1992年为5%。
                  材料二  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2分)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分)
              ⑵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请运用社会历史观有关知识,说明“重视公众科学精神”的哲学依据。(6分)
            • 4. 材料一: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作报告强调,全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把增加收入作为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确保2017年全省居民收入比2010年实现倍增,坚决兑现对全省人民的承诺。
              材料二: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昆山市将大力弘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坚持“富民、亲商、高效、廉洁”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改善民生质量,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使昆山成为社会和谐的首善区、中国和谐幸福名城。
              (1)从政治生活角度思考,江苏省委为什么要坚决兑现对全省人民的承诺?
              (2)材料二中昆山市的做法体现了历史唯物论的哪些智慧?
            • 5. (13分)
              材料一: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前教育机构不足而导致“入托难”,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择校热”,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育差距,教学理念陈旧导致创新教育匮乏等。
              材料二: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会议上强调:“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回答我国为什么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4分)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坚持促进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9分)
            • 6. 材料一: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国标”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细微颗粒(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检测标准,这也是公众对纳入国标呼声最高的两项指标。公众推动PM2.5进国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82年,我国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并发布实施,之后先后经过了三次修订。在96年版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PM10被列入控制标准,未将PM2.5列入;2008年,环境保护部启动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第四次修订工作,但在2010年底首次征求意见后,只对PM2.5设立了参考限值,未纳入强制性限值。但相关专家表示,“时机不成熟”是PM2.5未进国标的主要原因;2011年10月,持续的灰霾天气让PM2.5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将PM2.5纳入国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1年11月16日,新国标二次征求意见,首次提出将PM2.5纳入国标,另外一项重要的指标---臭氧8小时浓度也同时被纳入。二次征求意见稿获得了公众“普遍赞同”,并于2011年12月底在环保部常务会上获得通过。
              材料二;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哲理?(10分)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10分)
            • 7. 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9分)
            • 8.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幸福”成为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共识。各地代表根据本省省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具体做法,如:北京代表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代表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各地代表根据本省省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理由。
            • 9. 3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的改革(  )
              ①是解放生产力                         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就是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

               建国6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村改革成果辉煌,令世人瞩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公社化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之后的31年,农村改革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使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第二步,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三步,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推进这步改革,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必将巩固第一、第二步改革的积极成果,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综合材料,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