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大多数人对学雷锋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少数地方、少数人身上,对学雷锋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句歌谣所揭示的问题,恰恰反映了今天我们某些单位和个人在学雷锋活动中的一种心态,即把它当作过节一样,应应景、做做秀,使学雷锋活动徒有虚名,甚至弄虚作假。
              材料二:2012年第49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刚刚过去,中华大地学雷锋活动方兴未艾。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为内容的志愿服务如火如荼。无论基于何种身份,通过何种方式,人们用行动向这位永生的年轻人献上敬意。教育部要求将学雷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结合材料一和二,分析雷锋精神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雷锋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价值观理论,谈谈雷锋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雷锋生活工作过的鞍钢矿业公司一名矿山公路管理员郭明义,30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群体排解困难,化解矛盾,给数百个无助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作为全国无偿献血量最多的公民之一,意志和身体一样坚韧的郭明义堪称一间最可靠的“流动血库”。15年中,他累计献工1.5万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从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1994年以来,他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
              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被誉为“当代活雷锋”。
              (1)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8分)
              (2)结合自身谈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4分)
            • 3. 材料:“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七发射这三大历史事件,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改革开放再一次汲取巨大精神动力,迈向新的境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说“这是灾难和盛典留给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请用《文化生活》中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抗震救灾等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人们只求奉献不讲索取,谈索取的人是可耻的。请从《生活与哲学》中“人生价值”的角度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