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16年名副其实的高频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匠精神”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首先契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将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实现人生梦想、展示人生价值,对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l)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结合材料阐述我国为何要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
                   材料二:工匠精神的养成,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其次是崇尚劳动与创造,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三是崇尚技能和素养,关键是要让技能人才有地位、有较高的收入和发展的通道;四是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精心打磨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进而全面激发我国制造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阐述材料中“工匠精神”的养成过程。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 年 10 月 5 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
              请你结合对“人生价值”理解,分析上述材料带给人们的启示。
            • 3.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那些巧夺天工的建筑、叹为观止的器物,都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历史上的“工匠精神”一度逐渐被漠视甚至在某些领域消失。面对新的经济形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工匠精神”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
                      《中国制造2025》提出:一方面要以创新支撑和引领制造强国建设,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又要以工匠精神做感动人心的“新国货”,促进中国制造业实现质的飞跃。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强国战略的两大支柱。
                     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爱岗敬业,坚韧专注,勇于创新,担当奉献。“大国工匠”高凤林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发动机喷管焊接。“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需要他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完成,有时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他咬牙坚持。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简析要弘扬创新精神的原因。
              (3)某班同学在学习高凤林等“大国工匠”的事迹后,召开“做匠心青年”主题班会。假如你是班级同学,请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写出你的发言提纲。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材料二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则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1)依据材料一,从哲学上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2)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
            • 5. 劳动满足了人们对于温饱的需求,也是劳动提升了生活品质,更是劳动缔造了人类的幸福。清洁工人爱岗敬业,换来了我们生活环境的干净美丽;产业工人爱岗敬业,换来了企业不断发展,为富民强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普通的劳动者都在用平凡却伟大的劳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小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历史经验论来看,国民的敬业程度往往与一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紧密相关。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高低,只要热爱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就是抓住了爱国主义的着力点,就是在实践中对爱国主义的最好诠释。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劳动者应如何在敬业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中有获得诺奖的老科学家,也有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有琴弦上的放歌者,见义勇为的大学生;有女排主教练、基层村官,也有好校长、热心公益人士。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身份各异,却都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事迹。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谈谈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 7. 天工开物,随物赋形。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谨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航空手艺人”胡双钱,35年里零失误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53岁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三十余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就为磨好“一把刀”;美的集团的“煮饭哥”,为了开发新电饭煲,两年内煮了两吨米,练就了“闻香奇技”……他们始终把人生价值根植在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企业发展之中,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企业梦当中,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倾注了所有心血。正是这些匠人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1)“工匠”是一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工匠精神”是企业、产业和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弘扬“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2)在弘扬“工匠精神”上,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传统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弘扬“工匠精神”应该以传承为主,让技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观点二:只有创新才能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弘扬“工匠精神”应该以创新为主,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你赞同哪种观点,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理由。
              (3)当下,“工匠精神”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价值追求。结合材料,谈谈自己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至少两条)
            • 8.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她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翻阅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搜集了包括青蒿在内的600多种可能对疟疾治疗有效果的中药药方,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用老鼠做实验,但没有发现有效成分。“后来,我想到可能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破坏了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为用乙醚提取。那时药厂都停工,只能用土办法,我们把青蒿买来先泡,然后用叶子包起来用乙醚泡,直到第191次试验,我们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经过试验,用乙醚提取的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为了确保安全,我们试到自己身上,大家都愿意试药。”屠呦呦说。
              请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谈谈屠呦呦获奖给我们的启示。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 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材料二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词。刘盛兰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2)谈谈刘盛兰老人的事迹给你什么人生启示。
            • 10.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
              (2)“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3)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