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庆65周年之际,一名海外留学生发起“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的倡议,一下子戳中了国人的情感点。“爱国”再次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爱国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和骨髓中的一种精神,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基层岗位上,扎实工作、无私奉献是爱国;在科研领域,专心研究、耐心探索是爱国;在政府机关,为民服务、勤勉自律是爱国;在国外,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宣传中国是爱国。爱国最重要的是树立“共同体意识”,在我和祖国之间发现“我们”。
              (1)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爱国为什么要树立“共同体意识”。(6分)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爱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6分)
            • 2. 红色经典电视剧《毛岸英》自2010年10月20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以来,激起了广大电视观众的空前热捧。该剧全面展现了毛岸英从出生到英勇奋斗、壮烈殉国的生命历程。毛岸英对祖国、对老百姓的拳拳之心,对工作的谦虚好学,对同志的平易近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不良风气的嫉恶如仇的品质,令很多有着一定历史记忆的观众动容,同时也触动了不少“80后”、“90后”观众的心灵,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强烈的理想主义信念、道德情操的震撼,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很多观众发表观感认为,电视剧《毛岸英》打开了历史之门,触动了时代的神经,让人们看到了毛岸英短暂而辉煌的人生,为当今的观众树立了一个坚强、勇敢、充满人性美的新形象。也有许多观众认为,电视剧《毛岸英》是对不断蔓延的“三俗文化”(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和媚俗文化)的当头棒喝。
              (1)根据上述材料及相关知识对剧中毛岸英形象作出合理评价,并分析毛岸英的生命历程给我们人生价值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中观众的看法,请你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电视剧《毛岸英》为什么会触动“时代的神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材料一: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大多数人对学雷锋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少数地方、少数人身上,对学雷锋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句歌谣所揭示的问题,恰恰反映了今天我们某些单位和个人在学雷锋活动中的一种心态,即把它当作过节一样,应应景、做做秀,使学雷锋活动徒有虚名,甚至弄虚作假。
              材料二:2012年第49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刚刚过去,中华大地学雷锋活动方兴未艾。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为内容的志愿服务如火如荼。无论基于何种身份,通过何种方式,人们用行动向这位永生的年轻人献上敬意。教育部要求将学雷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结合材料一和二,分析雷锋精神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雷锋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价值观理论,谈谈雷锋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动以及日常的社区服务中,志愿服务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为更好地褒奖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将“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写入地方法规;还打算推广“志愿者服务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还可以在指定场所购物、参观、浏览时获得一些优惠。但上述对志愿者褒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个人应当如何在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2011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分)
            • 6. 2010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青海省西宁市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
              材料一这次大会全面总结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表彰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要求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奋力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材料二大会还宣读了《国务院关于表彰抗震救灾舍已救人杰出义工黄福荣的决定》。在2010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期间,正在当地做义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黄福荣,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冲进坍塌的孤儿院,抢救出3个孩子和1名老师后不幸遇难。黄福荣生前长期从事义工工作,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主动到灾区做了两个多月义工,并到青海高原关心照料孤儿。他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彰显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堪称“义工楷模”。为表彰黄福荣的英勇事迹,国务院决定追授他“抗震救灾舍己救人杰出义工”荣誉称号。
              (1)根据材料二,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应该如何以黄福荣为榜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玉树地震灾区的第一个寒冬来临之际,某校组织了“为玉树灾区同学献温暖”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采取哪些方式献出自己的爱心?并请思考你参加这项活动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自2003年起,教育部批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6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给试点高校提供自主选择自己所需人才的空间和舞台。下面是部分高校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这些试题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价值取向。
              *何为软实力,如何构建国家软实力?
              *《阿凡达》很火,欧美大片、日本动漫也很受欢迎。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展中国文化?
              *谈谈对雷锋精神内涵的理解,现在社会该不该提倡雷锋精神?
              *给你一张厚纸、一根铁丝,怎样煮熟鸡蛋?
              *“范跑跑”现象你如何看待?
              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试题内容对我们加强自身修养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曾经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求职之路愈来愈艰难,个人理想追求和社会客观现实的差距愈加突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目前,一些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已经从原先的一味追逐大城市、大牌企事业单位,转为“眼睛向下”、“弃大求小”,就业心态趋于务实、理性,努力在职场上寻找自己的合适位置。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怎样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