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太空是全新的“物理疆界”,也是人类新的“知识疆界”,包含着大量激动人心、亟待探索的未知领域;伴随太空探索新工具的研发,人类还将由此前往新的“技术疆界”、“应用疆界”,促进通信、导航、天气预报等领域的发展,推动微重力环境下新材料、新物质的研发制造等,让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受益。
              材料二:2016年10月17日,我国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顺利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送入太空。50岁的景海鹏是第三次进入太空。景海鹏说,回报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多执行任务,把科技人员的智慧,通过航天员的双手在太空实现,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类。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2)景海鹏的事迹对我们认识和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
            • 2.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是不可能的
              ②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又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③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树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3. 很多时候,创业创新者产生一个想法,经过长时间论证,才能最终获得自己和外界认可。这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面对挑战和挫折,创业创新者只有拥有“破茧成蝶”的勇气和力量,才能演绎“化蝶”的那份美丽。创业创新者演绎“化蝶”的那份美丽,需要(  )
              ①发挥批判精神在事物辩证否定中的作用      ②不断推翻真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③在奋斗中创造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用外界的认可来衡量个人想法的正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4. 2016年3月,“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从来不缺少“工匠精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千千万万个工匠,支撑起适应各朝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手工行业,并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工匠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创造力的天然体现。
              “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历朝历代的工匠们,冲破“君子不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羁绊,共同承担起了传承中华民族最优秀最传统手工技艺的重任。他们凭着对所做工作的敬重、凭着严谨与专注,服务社会,成就自己,赢得了尊重。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维系各种传统手工技艺有序传承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着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当下,我们挖掘、重温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就是要让“工匠精神”释放新的光彩。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隐形的力量。今天,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必须学习“工匠精神”、把人生当作是一种“修行”,才能做出极致的“产品”,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1)请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应怎样让传统的“工匠精神”释放新的光彩?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把人生“做出极致的产品”
              (3)千锤百炼方成钢,“工匠精神”是“严谨、坚持、耐心、淡定”等良好工匠习惯的积累与升华。请选择上述“习惯”中的两个为关键词,就如何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提出两点建议。
            • 5. 国庆65周年之际,一名海外留学生发起“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的倡议,一下子戳中了国人的情感点。“爱国”再次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爱国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和骨髓中的一种精神,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基层岗位上,扎实工作、无私奉献是爱国;在科研领域,专心研究、耐心探索是爱国;在政府机关,为民服务、勤勉自律是爱国;在国外,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宣传中国是爱国。爱国最重要的是树立“共同体意识”,在我和祖国之间发现“我们”。
              (1)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爱国为什么要树立“共同体意识”。(6分)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爱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6分)
            • 6. 看到一位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如今这个问题让人纠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人的美德,但近年来曝光的多起助人为乐反遭讹诈的事件,让这一传统美德陷入了莫名的尴尬。上述事实说明价值判断
              ①具有导向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驱动作用
              ②具有相对性,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③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应学会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④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应根据自身实际做出判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7. 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要求我们要(  )
              A.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B.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C.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8. 材料一: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一要从那些沉迷于酒香的领导干部开始,一个喜欢读书的干部,必然是有修养的干部,干部读书氛围浓厚了,才能深刻影响全民读书和书香社会的普及度。 二要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为人之父母、长辈要率先读书。 家庭读书环境的好坏、氛围的浓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知识创新、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要发挥好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和传播力,营造“读书好、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要增加图书馆读书的功能空间,让更多设施体现时尚元素,以期符合青年人审美心理,营造浪漫的读书氛围。
                  材料二:2014 年10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无根是因为缺乏信仰,无病呻吟是精神空虚形成,无魂是心态浮躁所致。人民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 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1 )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 )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避免作品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3 )根据你所在的省份的文化底蕴,请你设计两句宣传语,展示文化名片。
            • 9. 2015 年1 月9 日,2014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 年3 个月,苏联用了6 年3 个月,英国用了4 年7 个月,法国用了8 年6 个月,中国仅用了2 年8 个月,其间隔之短,实现速度之快,为世界之最。这个奇迹归功于我国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领导干部、工人和解放军,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于敏。因为涉及国家机密,他的名字曾经长期是一个秘密。对于长期隐姓埋名,于敏这样说:“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
              于敏隐姓埋名几十年,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但他带领团队为国家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 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5 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表彰大会上,李克强总理要求我国广大科研人员要向获奖专家和他的团队学习,学习他们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共同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李克强总理提出我们要“学习他们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文化意义。
              (2)科学家于敏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
            • 10. 2014年7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电网特等劳模许启金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合肥举行,许启金高中毕业后,32年坚守输电线路检修维护岗位,足迹踏遍宿州电网,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组织参与110千伏及以上带电作业690余次,参与消除各类缺陷2800余处。只要工作需要,随叫随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急难险重的工作现场,总有他忙碌的身影。先后发明创造五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专业书籍,成为国家电网技能专家,登上大学讲台授课。许启金先进事迹告诉我们(  )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只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D.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