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为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划出“红线”,从而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了制度保障。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自身特殊利益的政党
              B.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这一基本方式
              C.在我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具有立法权
            • 2.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凡经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体现了(  )
              A.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B.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享有决定权
              C.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D.发扬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 3. 2014年12月4日,中国迎来首个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 4.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依法治国方略形成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978年到199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现行宪法,初步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宪法基础。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依法行政”,进一步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
              第二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1997年到2012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改的基本方式。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方略做出一步完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性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同上,强调依法治国必须依宪治国。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  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依法治国方略的完善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结合材料,运用“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三:从字面来看,依法治国似乎与经济没有关系,但是,实际上,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诚信经济,这都需要法律予以规范和提供保障,需要市场参与者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即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此次之所以要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中国经济转型扫清障碍。中国经济将迎来新红利。
              (3)结合材料,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依法治国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 5.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健全法制目标,到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再到今日,依法治国理念渗入国家治政肌理。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 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 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表明我国(  )
              ①重视人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③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④政府对人民负责,注重树立政府威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7. 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人类在全球化时代新的政治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我们(  )
              ①把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职责逐步转移到社会组织
              ②扩大公民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直接管理权
              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④积极推进协商民主,保障人民权益和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 我国现行宪法已经过四次修改。修改的程序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再向全国人大提议修宪,全国人大最终通过具体修改宪法的决定。这一程序表明(  )
              ①党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②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党通过行使立法权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④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9. 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城镇化”“美丽中国”“中国梦”等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阅读材料,回答伺题。
              材料一    2002~2011年我国城镇化发展及从业状况表
              年份人口从业人员
              数量(万人)比重(%)数量(万人)比重(%)
              城镇乡村城镇乡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002502126565639.0960.913664015682209585021.428.6
              2011690715307151.2748.7326594225442728234.829.535.7
              注: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而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均在80%以上。
              代表委员们认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材料二针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代表们认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三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实现“中国梦”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是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理当成为撑起“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只有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才能将中国“复兴之梦”向纵深推进。
              (1)概括材料一中图表(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中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角度,说明为什么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解。
              (3)联系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为国家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 10.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法治中国建设开启新的征程: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设立宪法日(  )
              ①是捍卫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根本举措
              ②是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夯实法治基础的有效途径
              ③能确保政府决策内容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
              ④能唤醒广大公众善于监督、敢于监督的法治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