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活力与担当。
              材料一:

              注:入世以来,中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约l400万个就业岗位;由于进口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美国消费者过去l0年共节省开支6000多亿美元,欧盟每个家庭每年可节省开支300欧元。
              (1)简析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入世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与摩擦并存。尤其是近两年来,在频频来袭的经济“寒流”中,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新呈现抬头趋势,为经济回暖制造了一系列障碍。我国东南沿海某外贸大省,
              2011年上半年共遭遇“两反两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案件14起,涉案金额8012亿美元,涉案企业234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涉案金额增长1.32倍。
              (2)假如你是其中一家涉案企业的负责人,面对国际竞争中不公平的待遇,你认为企业怎样做,才能既维护自身利益,又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十年来,中央政府多个部门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使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与入世承诺相一致;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知识产权立法修改工作,目前已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主动承担与自身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力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履行承诺的同时,中国全面享受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用足用好世贸规则维护国家和产业利益,有力推促了现代化建设。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三中我国入世后的各种举措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世界的目光正在聚焦中国、聚焦上海。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在上海隆重上演。最终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达到246个。迎世博600天行动开始以来,上海市政府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重点组织了城市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策划开展了“世博进社区”、“世博企业行”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还组织了“文明交通”、“文明餐饮”和“邻里一家亲”等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文明的软硬环境迎接世博会。
              申博成功8年来,上海市民全力支持、全情参与;迎世博600天行动启动以来,上海市民更以实际行动作答:“办好世博会,2000万上海市民都是东道主。”从200万到2000万,申城市民人人都是“志愿者”。上海世博会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志愿者人数最多的世博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海市民应该如何努力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2010年1月1日,某地开始实施《自行车和摩托车停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地城管执法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市民违章停放“两车”的,进行罚款处理。该《办法》制定的出发点是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出行环境。对此,绝大多数市民都自觉遵守市政府相关规定,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可也有人说,停放自行车是我的权利。
              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严重,相当于GDP的6%左右。为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于今年1月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今年3月,上海市提出,以“城市安全、人身安全,社会安定、人心安定”为目标,结合特大型城市的特点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为上海和全国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上海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安全与稳定建设,至今已有40万人参与社区“夜间巡逻队”、1.2万人参加社会志愿者队伍。上海市民的安全感逐年上升,上海已被誉为“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上海世博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仍留给世人持久而深刻的思考。“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上去了,高楼多了,道路宽了,人们的生活多彩了……另一方面,树倒了,河填了,水臭了,人口拥挤了,车辆拥堵了,城市发展中诸多的矛盾凸显出来……某校高三(3)班同学开展以“城市热的冷思考”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城市扩建与文化保护】
              第一小组的同学了解到,一座城市的发展如果只有现代建筑,没有文化底蕴,那一定是非常枯燥的,没有竞争力的。事实上,在城市的扩建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往往发生冲突。有人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为经济建设让路,而不应成为经济建设的“包袱”。也有人认为;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体现出更强的经济社会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当代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还要使“子子孙孙永葆用,世界人民共享用”。
              【城市发展与道路拥堵】
              下图是第二小组的同学在元旦期间下载的北京交通拥堵图。同学们了解到,“治堵”成了中国许多大城市的一个公共话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城旧格局与快速机动化的矛盾日渐突出,加之城市人口的膨胀、行政区域的相对集中、公共交通的相对滞后等,导致堵车成为城市“高血压”。如何破解“堵城”的交通不畅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元旦后“首堵”北京治堵方案出台,正式接受历史的检验。

              【城市品质与特色危机】
              第三小组的同学了解到,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大、快、高、全”而丢失了自身特色。盐城市市长李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指出,盐城是江苏苏北的沿海城市,占到江苏沿海海岸线的56%,滩涂资源的67%,这个特点应该使盐城成为全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要创出城市特色,要敢于标新立异。
              (1)结合材料【城市扩建与文化保护】,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城市发展与道路拥堵】,从经济、政治角度,请你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城市品质与特色危机】,针对李强市长“创出城市特色,敢于标新立异”的观点以及对三个探究标题的概括,谈谈你的辩证法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重申: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材料一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3752公里海岸线、125个天然深水港湾、750种鱼类资源,居全国前列,拥有“港、渔、景、涂、能”五大优势资源,海洋潮汐能可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约占全国潮汐能的40%……福建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福建海洋开发战略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将对福建海洋开发、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特殊支持。做足“海峡、海湾、海岛”这三篇文章,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规模,注重海洋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为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福建省发展壮大海洋经济的经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精神,如果政府邀请你参加制定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你应如何参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与台湾各界的往来,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活力。要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等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加强对妈祖信俗、南音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保护,进一步提升闽台缘博物馆功能。支持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试验区,加快海峡客家论坛中心和客家始祖文化园建设。深入开展两岸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方面交流互动。推动宗亲文化、宗教、民间信仰的交流,推进闽台族谱对接,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来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
              (3)请你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为两岸文化交流与发展提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建设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躲猫猫”、“楼脆脆”、“蜗居”、“蚁族”等网络热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网络开辟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新生活。在这个新的生活平台上,有“洗具”(喜剧),也有“杯具”(悲剧)。针对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侵权、隐私、责任等问题,某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实行网络实名制”的议案。上网者在参与网络论坛、电子商务等活动中,是否必须以本人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注册、登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是否赞成网络实名制”为主题召开辩论会,请你参与其中。
              场景一

              (1)请你站在其中一方的立场上参与辩论,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论证本方的上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二

              (2)请你继续参与辩论,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支持“场景二”中本方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三

              同学们:大家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网络实名制,都无法回避网络对我们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面对五彩缤纷、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我们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3)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我们怎样才能过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2010年9月2日,互联网迎来了41岁生日。41年来互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有人称,从信息发布的角度看,中国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也就是每一个国民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即时传播自己看到的、遇到的社会信息。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和政府部门应如何面对“全媒体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浪费公共资源行为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