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8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一  表1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元)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

              2008

              43.7

              275.3

              8749.3

              2.8

              2009

              41.0

              295.3

              10183.7

              3.0

              2010

              41.1

              306.0

              12579.8

              3.1

              2011

              40.4

              471.4

              19305.4

              4.1

              2012

              39.3

              491.0

              22706.2

              4.4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1)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材料二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20分)

               

            • 2.

              如果每天只有23小时,你最能压缩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每天有25小时,你最渴望做的事情是什么?

              近日上海市统计局就此对上海市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部分结果如下:

              根据数据,推断在假设每天增或减1小时的情况下,接受调查的上海市民对“工作赚钱”的看法。你是否赞成这种看法?从生活质量的角度加以评析。(7分)

               

            • 3.

              (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志着福建的生态省建设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省长苏树林表示,《意见》是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肯定,也对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我省正在抓紧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实施方案,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材料二  福建省自2001年起就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力度大。多年来,福建省节能降耗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始终保持全国前列,特别是森林覆盖率连续37年冠居全国。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福建省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义。(9分)

              (2)福建省公民应如何正确进行政治参与,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献计献策?(9分)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说明福建走文化振兴繁荣之路是怎样体现和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12分)

              材料四  2014年,《来自星星的你》这部被称为自社交媒体以来最被热议的韩剧,剧集在我国还未完结时在中国视频网站上的点击量便已超过10亿次。下图是福建某中学几位同学就韩剧的热播展开讨论的场面。

              (4)请你参与其中讨论,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阐明应如何正确看待韩剧热潮。(12分)

               

            • 4.

              (4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其播映权。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语调,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12分)

              材料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体味中国饮食文化魅力的同时,“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而受讲面子、比阔气的消费陋习等影响,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央号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10分)

              材料三  《舌尖上的中国》首次采用高清设备微距拍摄,MV式的镜头和剪辑,BBC范儿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充满人性关怀的平民视角,传递出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敬意。这部记录片无论是理念还是手法,都成功地玩儿了把创新。

              (3)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2分)

              材料四  网友:看着电视上《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美食,再想想生活中舌尖上的元素周期表,让我这“吃货”情何以堪!什么时候才能吃得安心啊?

              (4)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才能让百姓“吃得安心”。(8分)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中美日信息消费状况(单位:美元)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信息消费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设施政策不健全、行业壁垒严重、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亟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材料二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互联网新兴媒体建设,实施网络文化信息内容建设。但当前互联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严重侵害了公民切身利益,也严重扰乱网络公共秩序,直接危害社会稳定,广大群众强烈呼吁整治网络乱象。为回应群众关切,公安部根据广大人民群众举报的线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1)材料一中的图蕴含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中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发展信息消费。(1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全国公安机关为什么要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12分) 

               

            • 6.

              (32分)“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

              材料一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0月12日统计)

              优[0—50]

              1.67%

              良[51—100]

              42.5%

              轻微污染[101—150]

              35%

              轻度污染[151—200]

              14.17%

              中度重污染[251—300]

              1.67%

              重污染[>300]

              5%

              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说:“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同时强调,要直面雾霾天气,政府“应公开透明、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PM2.5的数据”。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三  “美丽中国”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吸收了世界各国绿色、低碳等发展观念,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拓展和创新。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孕育并提升民族的持久创造力,有利于赢得当前和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面对空气质量问题各市场主体可以有哪些作为?(1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的唯物辩证法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美丽中国”理念的正确性。(8分)

               

            • 7.

              (32分)材料一:

              2013年11月份74个城市日空气质量分布        浙江省在全国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杭州2013年11月杭州空气质量指数

              注1:空气质量优(0—50),良(51—100),轻度污染(101-150),中度污染(151—200),重度污染(201—300),严重污染(大于300)

              注2:2013年GDP增速中国7.7%、浙江省8.2%。

              材料二:造成空气质量差因素主要有工业企业污染物,一些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缺乏,能源利用率不高。同时城市的发展密度高,人们生活中煤和油燃烧,车辆、船舶、飞机、汽车的尾气,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微粒、重金属等污染物,也是雾霾天气的元凶。

              材料三: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上指出: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企业和消费”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1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12分)

               

            • 8.

              (3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

              材料一:

              图:2012年第一季度—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

              注:①“100”为“乐观”和“悲观”的临界值。当信心指数大于100时,表明消费者趋于乐观;小于100时,表明消费者趋于悲观。

              ②2012、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③2012、2013年浙江省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消费者比月收入低于4000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要高,5000元以上的消费者比较乐观。

              材料二:

              表:2012—2013年中国GDP增长率、CPI同比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TRSSCG)情况

                 时间

              项目

              12年第1季度

              12年第2季度

              12年第3季度

              12年第4季度

              13年第1季度

              13年第2季度

              13年第2季度

              13年第4季度

              GDP

              8.1

              7.6

              7.4

              7.9

              7.7

              7.5

              7.8

              7.7

              CPI

              3.8

              2.9

              1.9

              2.1

              2.4

              2.4

              2.8

              2.9

              TRSSCG

              14.9

              13.9

              13.5

              14.9

              12.9

              13.0

              13.3

              13.5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和财政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分析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依据。(11分)

               

            • 9.

              (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 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 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 7个在中国。

              材料一  调查数据显示,北京雾霾颗粒构成情况(如图)。

              材抖二  2013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加强雾霾天气监测、分析、研究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空气污染提示。

              2014年l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环保部公布了《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4年2月24日,工信部宣布将采取六项措施降低工业排放。其中包括将抓紧制修订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两高”行业在能耗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重点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制度,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监管执法。

              2014年l月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获悉,为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从今年起内蒙古将对因工作不力、及职缺位森因导致持续 3 天重法律天气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依法实行问责。

              (1)结合材料一和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空气污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雾霾问题的对策建议。(14分)

              (2)政府重视雾霾问题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政府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 分)

               

            • 10.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目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世界比较情况

               

              占GDP比重

              中国

              40%左右

              发达国家

              80%左右

              世界平均水平

              60%左右

              注:目前中国的储蓄率高居世界首位,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的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第一,让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的问题。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1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