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期,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的新的目标要求。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实现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目标对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意义。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4年我国部分经济数据统计情况

              注: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为24年来最低增速。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就业总体稳定、物价基本平稳、农业稳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材料二  2014年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银行业调整信贷政策,将信贷资源更多转向节能减排等绿色信贷领域。加快简政放权,借助财税改革,为现代服务业松绑提速。依法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养老保险并
              轨,为待岗、转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撑起保护伞,补齐保障短板,政府“兜底筑网”,为结构调整免除后顾之忧。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并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所采取的措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调结构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信息  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全国信息消费量信息消费占GDP的比重同比增长率
              2012年1.7万亿元3.3%29%
              2015(目标)3.2万亿元4.5%超过30%
              注:人均信息消费量我国为192美元,美国为3400美元。
              (1)分析说明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有专家提出,促进信息消费应以市场为向导,打破行业进入壁垒,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企业公平竞争,在竞争性领域坚持市场化运行。政府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安全诚信有序的信息消费市场环境。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促进信息消费。
            • 4.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的必要性。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5.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率通常是指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目前高收入国家消费率达到62%,全球平均为61.5%。
                  材料二:向消费大国的经济转型,既决定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又关乎下一步经济转型与改革的基本选择。到2020年,我国消费需求有望达到45万亿-50万亿元,如果能够抓住国内需求潜力释放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就有条件支撑未来10年7%-8%的经济增长。这取决于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的实际进程,即能不能用5-8年的时间形成以释放国内需求支撑可持续增长的基本格局。
                  材料三: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从消费需求看,2011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比约为3.3﹕1,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合理转入城镇就业和生活,其收入与消费必然会明显增加。
              (1)图1图2各显示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探索世界”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向消费大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3)运用“收入与分配”和“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该如何释放国内消费需求以支撑可持续增长?
            • 6. 材料一:2007年--2012年我国部分经济指标曲线图

              注:当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约在63.6%、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的世界平均水平是65%;为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底我国出台4万亿元刺激经济政策。
              (1)请分析图表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积极因素和隐忧并存。我们要立足当前,长远考虑,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综合上述材料,从优化经济结构的角度说明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 7. 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图:2010年和2012年消费、投资、出口对我国GDP的贡献率

                          注:贡献率(%)=某因素增量/总增量×100%
              (1)如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运用经济常识回答,我国牢牢把握这一战略基点的原因。
            • 8. 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发展的主题主线”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材料和问题,请你参与研究。

              材料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议: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
              (1)描述图l与图2显示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实现材料一中的建议?
              材料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幸福感。
              (2)据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省委、省政府应如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材料三 2013年山东省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3)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山东省城镇化建设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 9. 上海市委、市政府强调: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是为了百姓有更好的生活。我们讲经济质量,讲转型发展,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民生,持续地改善民生。上海坚持“民生优先”导向,明确政府职责,改善民生不满足于被动回应,而是主动对接民生需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2011年上海市主要经济指标变化(与前一年同期增加%)
              区域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第一产业
              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上海8.20.312.316-0.76.59.5
              注:2010年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额5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9.5%.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568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9%
              (1)①上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创新、扩大消费需求、经济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其中两个因素对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2)运用政府建设和党的领导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财政部负责人表示,2009年我国的财政可能“非常困难”,但民生仍然是财政投入的关键点。中央财政在2009年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0元的标准,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资金。
                  材料二
                  2009年1月,某市政府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向特困户、退休市民、残疾人和在校中小学生等8类人员共67万人发放消费券,成人每人200元,学生每人100元。消费券可在400多家商家使用,不但能抵用同等面额的现金,还可以享受程度不同的让利折扣。
                  此外,各地还出现了其他形式的消费券。“混用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和企业让利,但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一定的现金混用。如游客每花40元现金,可以使用10元旅游消费券。“让利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企业让利,也与现金按一定比例消费。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有人认为,发行消费券对我国经济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发行消费券治标不治本,有局限性。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政府的责任和具体职能。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发行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发行消费券的局限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