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描绘了1978-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知识链接: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在50%左右。
              (1)根据材料信息,预测今后3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趋势,并运用经济常识简要评析这一趋势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信息,运用经济常识,推测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
            • 2.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②推进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④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3. 产业发展是指单个产业或整个国民经济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某一产业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产量等数量上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量上的变化,而且主要以结构变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方向。因此,产业发展包括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
              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从表象上看是经济增速减速换挡,但本质上是经济结构重构和增长动力重塑的过程,是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发展水平的跃升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从产业发展角度,阐述对我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理解。
              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4.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设备制造、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
                  材料一 近十年以来,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年增长率约为15%--20%,大大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度。与生活相关的环保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环保产品消费趋热。随着大量资本融入,2015年环保企业多达25710家,从业人员总数达328万以上,同时出现了国内环保市场产品质量不高,行业的投资供大于求,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在设备制造、产品生产方面,一些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加工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大力促进环保产业提档升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我国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环保产业提档升级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加强环境法治建设,既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治理的改革方向。我国非常重视搞好环境法治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对环境立法工作的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涉及环境立法的问题,领导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通过法律的完善和执行,让环境违法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全面推进排污单位和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举报平台和制度,使每个公民都成为环保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公民在环境法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 5. 仔细阅读图表,然后回答:(单位:亿元,占比%)
              年份201120122013
              GDP总量471564519470568845
              其中占比其中占比其中占比
              第一产业4771210.15237410.15695710.0
              第二产业22059246.823516245.324968443.9
              第三产业20326043.123193444.626220446.1
              图表中体现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亮点是(  )
              A.农业的基础地位日益巩固,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B.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得到增强,市场规模和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C.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强有力的支撑
              D.我国三大产业健康协调发展,我国人民富裕水平进一步提高
            • 6. 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快递是一种时效特快的“门到门”、“桌到桌”甚至是“手到手”的传递服务。目前我国70%以上的网购业务需依靠快递来完成,快递行业50%以上营业收入来自电子商务。
              2006-2013年间,中国快递业务量翻了三番多,并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快递市场规模已升至世界第二位。中国快递业的高速成长主要归功于网购电商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但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行业内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需引起关注。
              材料二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快递产业的发展。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首次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确立了“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2011年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将快递服务纳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国家邮政管理局制定的《快递服务“十二五”规划》从提升服务品质、鼓励快递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对快递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交通运输部于2013年颁布实施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对快递产业的市场主体、服务和物品安全作出了明确规定。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我国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连续出台政策,推进快递服务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该如何制定政策来促进快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 7.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引起全世界的厂泛关注。为此,某校政治教师让学生围绕“新常态”展开研究性学习。学生经过调查,找到下列资料,请大家共同分析。
              1班同学在网上查找到的材料如图1所示

              (1)我国产能过剩说明什么经济问题?
              2班同学听取专家报告,学习到一个“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如图2所示

              (2)结合公式指出解决我国产能过剩要合理调控哪些要素(列出2项),说明这些要素在化解产能过剩中起到的作用。
               3班同学查阅《半月谈》看到一篇报道某省面对经济新常态,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负面清单进行规范,其中对责任清单要求三过关。法律关:所有责任事项、追责情景来源必须合法;部门关:选择部分单位进行试点,接受考验和反馈意见;社会关: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基层群众进行专题论证,征求意见力求责任清单看得懂、记得住、都会用。
              (3)结合材料,指出该省在规范责任清单时,运用了《政治生活》中公民的哪些相关知识?
               4班同学就新常态下如何行使权力提出了一个问题
              (4)面对经济新常态,为避免让权力任性而为,隋性不为,随性乱为,好心错为,要提高权力行使者的哪些素质,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5)面对经济新常态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特点,5班同学制作了资料卡,请从A,B中任选一题作答
              A题:结合《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完成表1。
                                 表1:政治制度的比较
              国别政体的类型政体的基本特征
              英国君主立宪    政府掌握行政权力,它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法国    议会只是立法机关    
              B题结合《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完成表2。
                     表2:经济体制的比较
              国别所有制特征调控机制优点
              美国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强调发挥市场作用,激发企业活力
              德国            
            •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2010年 2014年我国GDP增长状况
              年份GDP总量(亿元)GDP比上半年增长幅度(%)
              2010年39798310.3
              2011年4715649.2
              2012年5193227.8
              2013年5688457.7
              2014年6364637.4
              表二:2010年 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发展状况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增加值(亿元)占GDP中的比重增加值(亿元)占GDP中的比量增加值(亿元)占GDP中的比重
              2010年4049710.2%18648146.8%17100510.3
              2011年4771210.1%22059246.8%2032609.2
              2012年5237710.1%23531945.3%2316267..8
              2013年5695710.0%24968443.9%2622047.7
              2014年583329.2%27139242.6%3067397.4
              材料二《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材料三 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最大看点,是政府职能转变所释放的“制度红利”。通过政府的“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不缺位,是指政府着力投资民生工程,缓解大众的“后顾之忧”;不越位,是指政府告别把市场准入大权牢牢捏在自己手中的做法,政府该做的是优化监管体系,及时将劣质企业驱除出市场;不错位,是指政府不与民争利,及时做好市场参与者的各项合理的服务,从而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依据。
            • 9. 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最近二、三年以来我国GDP由原高速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增长,人们越来越用发展促进增长,用社会全面发展扬弃GDP增长,用价值机制、创新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经济学家称之为新常态经济。
              下列图表为近年我国经济发展数据变化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阐述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解。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述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10. 如图所示: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指出:经济增长速度快,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劳动力需求量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而我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上述情况可以推知我国(  )
              ①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②经济活动逐渐个体化小型化
              ③科技创新渐成经济发展核心
              ④经济发展环境随改革深化而改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