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分享经济是公众通过社会化网络平台,以分享各自所拥有的闲置资源的方式,来帮助其他有需求的人完成消费的模式。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 95万亿元,分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超过5亿。业内预计,未来5年我国分享经济增长年均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我国GDP的10%以上。资源的闲置与分配不均是分享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充分调动分散的闲置资源、集 中解决现有市场难以消化的巨大需求,成为一块值得挖掘的大金矿。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则是分享经济得以发展的现实因素。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供给与需求统一对接,降低了交易成本,让各类服务更加便宜、便捷。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支持分享经济发展的合理性。

            •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统计列表

              年份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1978年

              343.4元

              133.6元

              57.5%

              67.7%

              2002年

              7702.8元

              2475.6元

              37.7%

              46.2%

              2015年

              31195元

              11422元

               36.0%

              37.7%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然而我国目前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等待脱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要把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引导人们以俭养德、以俭修身,使节俭节约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

              (1)结合材料一,请就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经济生活依据。




              (2)根据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评析观点“节俭是好事,消费是坏事”。

            • 3.

              据统计,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70万个就业岗位;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吸纳150多万人就业;我国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从1996年的7400多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1.2亿多人;2002年,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这一系列政策将在3年内创造1300万个就业岗位。结合上述材料,应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 4.

              某校组织了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社区劳动力现状:现在有劳动力2038人, 3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155人;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50人,其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180人,约占45%;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的人员 315人,约占70%。实现再就业情况:就业企业中到个体和私营经济206人,到集体企业94人,其他20人;就业领域:工厂92人,服务业228人。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就业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假设你是当地政府的顾问。请运用所需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 5.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政府是怎样完成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的

            • 6.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65万人,相比2015年749万毕业生人数,增长1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和劳动者的角度,分别就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7.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的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要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⑴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上述政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第一人力资源大国。到2014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8亿人。但是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据居世界首位。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促进了更多科技型、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⑵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国家如何提高人才的积极性提出三点建议。

            • 9.

              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每一个参与者的精准发力。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从消费者角度,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就业比例最高,为66.91%。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为信息、金融和教育,比重分别为12.62%、12.24%和11.44%。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单位性质为民企,占56.29%。

               201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63.54%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很有作用”;大学生创业者最需要的创业帮扶是创业基金支持、小额贷款及税收减免政策扶持和开展创业能力与实务培训。

              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