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世界因互联网而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发表讲话,重申了我国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四项原则”,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他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

              材料二 自2016年的11月1日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是全球首部为互联网+、分享经济立法和正名的法规,网约车在我国的合法地位得以明确。在互联网以及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专车与拼车服务快速崛起,因其等待时间短、经济实惠,在较短时间内赢得市场,填补了传统出租车和公共交通未能覆盖的短途出行需求空白。《暂行办法》明确将网约车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也受到鼓励。

              材料三 中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络大国。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但现实的网络环境十分堪忧,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网络入侵比比皆是、个人隐私屡遭肆意泄露。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等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遭泄露,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导致的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但此前其他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规定,大多分散在众多行政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中,因此无法形成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前瞻性的法律体系。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在保护个人信息、治理网络诈骗、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实名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确立网约车合法地位的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阐明国家制定《网络安全法》的哲学依据。

            • 2.

              江苏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让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企业进入市场,文化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从拉动“文化内需”到改善“文化民生”,从贴近群众需求到中国文化走出去,从加快技术升级到产业全面整合,从创造自主文化品牌到打造国家文化形象……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文化经济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辟了新途径、新空间。

              (1)结合材料,说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学意义。







              (2)联系材料,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开辟我省文化产业的新途径、新空间?

            • 3.

              实施精准扶贫,是推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2016年,我国将继续实施扶贫小额信贷、职业教育培训等十项精准扶贫工程。其中,为更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职业培训工程将至少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成长劳动力进行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采取这一举措是因为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者提高学历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③促进就业是国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体现     ④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4.

              阅读下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海淘、代购非常流行,新西兰奶粉、韩国化妆品、美国手机、日本马桶盖等受到消费者追捧,而中国生产的相关产品产量都较大,但品质跟不上。在消费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



              材料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出清过剩产能,着力减少无效供给,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2)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经营和劳动者就业的影响和要求。

            • 5.

              实施精准扶贫,是推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为了更好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我国政府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成长劳动力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从而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政府采取这一举措的依据是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者提高学历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③促进就业是国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体现

              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6.

              实施精准扶贫,是推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2015年,我国继续实施扶贫小额信贷、职业教育培训等十项精准扶贫工程。其中,为更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职业培训工程至少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成长劳动力进行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采取这一举措是因为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者提高学历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③促进就业是国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体现 ④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也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了“互联网+政务”的理念。互联网的简捷方便,使人们更加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培养了网民的民主意识。通过网络汇聚并推动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服务着市民的生活。

              材料二 “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正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从“人尽其能,物尽其用”逐步拓展到知识分享、需求分享、数据分享、供应分享等各个领域。分享资源的人可以获得收益,利用资源的人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要。分享经济也让新的业态更快更多地孕育出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业创新活动中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政务”对我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国家发展分享经济的经济意义,并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提升宏观调控水平以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

            • 8. 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大国工匠们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电视剧《大国工匠》的故事告诉我们,具备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勇于革新,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我国虽然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大国之一,但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制造业每年仅直接质量损失就超过2000亿元。许多中国的企业是“短命”的,只有1%的企业能活过7岁!而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传承着——工匠精神!

              近年来,我国游客到日本购买马桶盖、电饭锅,甚至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真假难辨的市场环境,导致“国内销售不振与海外疯狂扫货”并存的现象。专家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提升产品质量是对冲经济增速放缓的有效措施。要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和自信,带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站稳脚跟。

              ⑴有人说,大国工匠以学习成就未来,用技能成就人生,工匠精神正是劳动者的安身立命之本。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论证该观点的合理性。

                             ▲                   ▲                 ▲                
              ⑵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

                                ▲                   ▲                 ▲                

              ⑶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请从政治生活角度探究这一合力形成的路径。

                                ▲                   ▲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