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中国居民“勤劳而不富裕”凸显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从社会和政府角度看,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近几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劳动者和企业角度看,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我国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而大部分国家这一比重基本上都在60%以上。

              材料二:

              从另一角度看,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也可以使政府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2013年中央财政的几项重要支出分别为:教育支出2159.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2.2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389.18亿元;能源、交通支出2852.3亿元;农业水利支出1823.6亿元;经济建设支出5283.5亿元,同时采取减税政策。通过这些措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现象得到改善。

              (1)针对材料一这些现象,说明我国应该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




              (2)结合材料二说明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发展和改革蓝皮书N0.7》指出,尽管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连续6年下降,但幅度较小。此外,城乡、地区、行业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偏高,弱势群体较多,一些单位“同工不同酬”,多劳不多得;一些领域“隐性收入”违法收入依然存在;劳动收入偏低,等等。(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 2016年1月,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受经济下行和结构性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2015年全国财政收入152217亿元,增幅进一步放缓至8.4%,同口径增长仅5.8%,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两大主力税种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持续低迷。为此,国家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继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财政收入放缓的原因,以及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3.

              近五年来我国GDP和财政收入都大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大幅度增长,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而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却低于GDP,尤其是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速,并且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收入分配不合理。

              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18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材料,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让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一员,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材料一:一般来说,中等收入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是释放消费红利的主力军,也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是稳定渐进的工业化力量。从数据上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较低,而低收入人群比重较高。初步估算,当前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大约占比为25%,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大约占到70%。

              材料二:导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偏小、不稳定性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低端产业、低端就业占比偏大与高素质劳动者占比偏小,直接制约着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二是收入分配长期存在着失衡现象,劳动者报酬总体偏低,创造性劳动与复杂劳动尚未得到充分认可;三是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尚欠公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很大差距,包括重特大疾病等在内的生活风险缠住了一部分人迈向中等收入群体的脚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2月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材料一 农村扶贫从没间断,2011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6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推动精准扶贫的落实。

              材料二 2015年,中央财政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有关精神,预算安排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8%。2016年,先后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和《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方案》。2016年11月,先后发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扶贫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从收入与分配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是如何落实农村脱贫工作的。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向社会发布,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材料一: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业农村内外部环境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工收入增长慢,财力紧张,对农村投入增幅明显回落。从内部看,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能跟不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迫切要求。

              材料二: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某省政府推出系列新举措、新要求:减少和下放涉农行政审批事项,探索农林水利等领域的综合执法;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活动,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推动农业科技专家与经营主体信息互联互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等等。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有效解决材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举措、新要求的依据。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82票赞成的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材料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要求,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民事权利一章明确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客体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知识产权单行法律。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对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立法表述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意义重大,彰显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强决心。

              材料二  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不仅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而且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保障公民和社会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这些规定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动,而是意味着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思维中走了出来,更加尊重公民个体的意志和意愿,更加尊重社会和市场的自治能力。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就应当是这样的,只有“让政治的归政治,经济的归经济,社会的归社会”,国家治理才能有条不紊。

              (1)结合材料一,用《经济生活》的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具有什么重大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是如何保障国家治理有条不紊的。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016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材料一 为解决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增长放缓、效益下滑、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分配政策强调,加大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股权奖励分红激励以及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实施纳税优惠等政策;技术开发、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执行等。

                  材料二 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新动能,A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意见》,扫清科技成果转移流动的主要政策障碍;坚持把培育、引进创新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汇聚更多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完善技术研发、成果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检查评比20余项(次),清理并废止不合理收费性文件15个;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打击侵权盗版,保护专利,务实有效地推动了A市的创新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实行上述分配政策对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新动能的激励导向作用。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A市政府是如何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保障和支撑的? 

            • 9.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通过“拉弗曲线”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

              本届政府从当前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把营改增等减税措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棋局的重要一招。据统计,2016年营改增试点以来,累计减税超过47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17元;第三产业投资规模明显扩大;企业的研发、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从主业剥离出来后,更加专注于提供专门化服务。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阿瑟·拉弗的理论,在下图中用曲线画出政府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并指出税率超过一定限度后政府税收收入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营改增”在供给侧改革中的积极意义。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问题。

                 材料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我们要立下愚公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材料二:某地区精准扶贫所需财政资金相对充裕。该地区精准扶贫中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M元(财政能够满足M元的合理支出需求),实际财政只投入N元(M大于N);该地区农民家庭成员上学和看病等民生需要开支m元(财政有能力给予适当补助),农民实际只能支出n元(m大于n)。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扶贫开发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找出该地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说明财政应如何发挥作用予以解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