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

              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刊登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系列报道和评论员文章。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如:产能过剩、要素价格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应如何适应“新常态”?




              材料二:为了适应“新常态”的发展需要,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为《意见》部分内容:

              (2)请根据材料一表中《意见》部分内容回答其相应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三:提质增效是新常态的本质。新常态的指向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提升,就业稳,价格稳,民生保障更完善。

              (3)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议性报告。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重申适应“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以来,新常态一词成为当代中国的新词、热词、高频词。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如:产能过剩、要素价格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用了大量客观数据总结了2014年我国经济已取得的成就并部署了2015年的总体工作。报告中的一些“金句”不仅成为媒体竞相转发的头条标题,也让我们感知了政府工作新动向。

              材料一:2013年—2014年我国主要经济数据对比情况

              注:①201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3312亿元,同比增长12.4%。

              ②2014年美国GDP增速为2.2%,日本GDP增速为-0.2%,法国GDP增速为0.5%;2010年中国GDP增速为10.45%,2015年中国GDP增速预测达到7%左右。

              材料二:盘点《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金句”:比如谈及经济新常态,指出“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 谈及环境治理,指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谈及富民政策,指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谈及对外开放,指出“开放也是改革”。这些“金句”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 3.

              材料一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未来五年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建议》,编制纲要,提交人大审议,并于2016年3月16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材料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

              项目

              2015年计划

              2015年低完成情况

              城镇新增就业

              1000万人

              131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05%

              居民收入增长

              与经济发展同步

              8.9%

              保障性安居工程

              740万套

              783万套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70元/月/人

              117元/月/人

              城乡基本医保财政补贴标准

              380元/人/年

              城镇446元/人/年新农合390元/人/年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政府是怎样完成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的。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1~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

              材料二:中央要求建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等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各省区市纷纷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截至2014年11月,我国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同比分别提高7.1%和8.8%,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立。

              (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勾画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材料二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为国家推动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2)有专家指出,党中央公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到全面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在政策落地之前“抢生”二孩者仍属违法,地方政府可按规定进行处罚。运用“党、人大、政府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专家的观点。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扩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关键所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动力;而信息化能有利地推进其他“三化”,要素的整合将会进一步诱发新的技术创新和流动,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四化”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9分)
              (2)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有关分配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9分)
            • 7. 运用经济常识,论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提到:201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凡的一年,也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十三五”实现了开门红,这一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

                 材料一: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等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保持航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究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开启我国航天新时代。

              材料二:2016年,我国经济稳中趋缓、稳中向好,“十三五”实现了开门红。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7年中国楼市发展方向,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让住房回归居住的属性,抑制其作为投资品的资产属性。某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精神,以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等为抓手,提出了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综合性调控新思路,努力化解人们“房不胜防”的住房焦虑,引导理性购房,抑制房地产泡沫,以推进楼市的稳健发展。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坚定制度自信,开启航天新时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省政府在推进楼市的稳健发展中的作用。

            • 9.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征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传统动能减弱,必须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新潜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

              《意见》从四个方面对完善农民增收支持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是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三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效机制,释放农民增收新动能。四是健全困难群体收入保障机制,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结合材料,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论述我国政府如何完善农民增收支持政策来促进农      民增收。
              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10.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为了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今年以来中共高层密集展开基层调研。2015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征求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意见。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习近平强调“十三五”规划建议要突出前瞻性和指导性。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结合材料,分析规划建议的编制与通过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十三五时期我国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从国家层面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共享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