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全国财政赤字拟安排21800亿元,财政支出中让更多的支出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和重点民生支出。这体现了(  )
              ①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③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④财政支出有利于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 2. 2015年10月11日,《2014-2015年中国粮食安全(评估)发展报告》在中国粮食安全评估高层研讨会上发布。报告指出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在当前国内粮食市场,同种农产品在同一时间内销售价格低于购进价格,出现了原粮与成品粮价格倒挂、主产区与主销区粮价倒挂、国内与国外粮价倒挂等多重倒挂现象,这将导致:(  )
              ①粮食进口增多       ②主产区粮食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家储备粮库
              ③粮食加工企业收购更积极 ④主销区到主产区收购更多的粮食。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 3. 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同时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新机制的建立将(  )
              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生产和需求的作用  ②调动市场主体收购积极性,刺激玉米价格上涨
              ③有利于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④提高国产玉米的生产品质,限制国外粮食进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 2016年3 月30日,财政部向社会公布了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共晒出26张表格和图表。财政部向社会公布中央财政预算、晒表格和图表,有利于(  )
              ①充分发挥中央财政预算的作用                 ②真正落实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③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努力实现金融政策的最大化、最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国务院将进一步减税降费,扩大财政支出,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这表明国家(  )
              ①减税降费,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
              ②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
              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④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旨在改善民生的财政措施有(  )
              ①中央财政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③国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④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7. 2013年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9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1%;1—9月全国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5%。下列能实现CPI下降的措施是(  )
              ①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回笼货币 
              ②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扩大投资 
              ③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支出 
              ④调节外汇的供求关系,外币升值,增加出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8. 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提出来的“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
               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   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    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材料二: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相互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材料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将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及其特点”和“联系的客观性”的知识,简要评析此观点。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新高铁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从黄土高原上的兰州出发,“爬”上青藏高原的西宁,穿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再向西进入新疆。
                   材料一  “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兰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西安、北京等内地城市都将纳入新疆人的一日生活圈;将使兰新铁路货运能力得到释放,拓宽沿线优势资源的运输通道,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
                     “求发展,惠民生”。兰新高铁,不仅改变西部交通格局,也改变着沿线人民的生活。这种改变将深刻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仅兰新高铁新区总投资就超过350亿元,可以吸纳23万人就业。随着兰新高铁的开通,西部旅游,特别是新疆的旅游将出现爆炸式增长,在未来,西北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的增长也可能出现年50%以上的增长。
                    材料二   大开放要有大通道。兰新高铁轨迹与古丝绸之路基本平行,这条“钢铁丝路”构筑了中国向西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中国向西经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最终到达德国的大开放通道和欧亚国家走向中国腹地的黄金通道,助力打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兰新高铁建设是怎样改变高铁沿线人民生产和生活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民族和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钢铁丝路”建设的深远政治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