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全面推进营改增是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实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该增值税试点。此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逐步扩大。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方案,明确自2016年5月1日起,将房产、土地等不动产纳入增值税抵扣,投资的部分可抵扣。营改增全面推开后,预计2016年全年減税将超过5000亿元。李克强总理指出:“营改增”这个税制改革是当前的让利,更是在培育未来的新动能。
                 材料二  营业税曾经是地方政府的支柱税种,而增值税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中央和地方按75:25分成。营改增全面推进,将对地方的財政收入影响明显。同时,不同行此和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实现全面营改增所有行业税负只減不增的預期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请你谈谈全面推进营改增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应怎样顺利推进全面营改增。
            • 2. 材料一: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目前从财税改革角度来讲,政府需要做的是逐步选择减税减负的税收政策,这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和增值税税率,结合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加大税前扣除项目,降低个税边际税率,并与通货膨胀率挂钩。
              材料二: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实施供给侧改革,其核心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结合材料一,用曲线联结图(如图)中三个点,正确表示出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用阴影表示出税收禁区,且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落实当下供给侧改革。
            • 3. 材料一 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阿瑟•拉弗通过“拉弗曲线”(见图)来说明税率和税收总额的关系,以及减税在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阿瑟•拉弗认为存在“税收禁区”,政府要找到税率的最佳点C,避免在“税收禁区”内征税。
              材料二 从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将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自此,现行营业税纳税人将全部改征增值税,服务业内部和二、三产业之间的抵扣链条被联通。预计2016年营改增减税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区域CDA、区域CBA,哪一个区域是“税收禁区”?请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重要意义。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引领下,国务院确定了2016 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是政府职能转变、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十大领域50项重点改革任务。
                  材料一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迫切需要政府的公共服务,改进公共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2015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材料二
                  国家财政与税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揮着重要作用,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拟安排財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全面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財稅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头戏”。 2016 年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从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将营改增试点范囤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实现货物和服务行业全覆盖。打通税收抵扣链条,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从2012年开展营改增试点以来,截至2015年底。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计592万户,累计实现减税6412亿元。营改增全面推开后,预计2016年全面减税将超过5000亿元。
              (1)运用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并贯切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国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3)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与税收”的有关知识。阐述全面推进“营改增”的经济意义并说明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实施营改增,是我国结构性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举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
              材料一
              过去,我国增值税主要在工业企业征收,营业税主要在服务业征收。自2012年起,我国逐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在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现代服务等已推开的基础上,夸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将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纳入试点范围(4个行业原营业税纳税额占到原营业税总收入的80%),并在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纳入抵扣的基础上,又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预计。2015年营改增将减轻企业税负5000多亿元,是本届政府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减税。
              材料二
              营业税原为地方主体税种,归地方所有,营改增之后,所缴纳增值税由地税和国税共享,会对地方财力造成冲击。目前我国的增值税制度还存在税率档次多、抵扣项目不完整、大量临时过渡措施等问题,营改增还处于试点阶段。
              (l)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既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又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措施。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面推进营改增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应如何进一步推进“营改增”试点。
            • 6. 全面推进“营改增”是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实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此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逐步扩大。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明确自2016年5月1日起,将剩下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四个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将房产、土地等不动产纳入增值税抵扣,投资的部分可抵扣。“营改增”全面推开后,预计2016年全年减税将超过5000亿元。李克强总理指出:“营改增”这个税制改革是当前的让利,更是在培育未来的新动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全面推开“营改增”是在培育未来新动能的理解。
              材料二  营业税曾经是地方政府的支柱税种,而增值税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中央和地方按75:25分成。“营改增”全面推进,将对地方的财政收入影响明显。同时,不同行业和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实现全面“营改增”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预期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应怎样顺利推进全面“营改增”。
            • 7. 材料一   自2014年6月以来,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跌跌不休”,跌幅达60%,一度跌破45美元/桶,创六年来新低。受此影响,我国成品油价格迎来新定价机制后的“十二连跌”(如图1所示)。
              材料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2015年1月12日起,上调国内成品油消费税,这是一个多月来我国第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有专家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60%.当前国际油价下行,正是国内能源价格改革的有利时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油价变化会引发人们对与其功能相近的新能源的需求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材料一画出如图2中Q1(注:Q1为新能源消费需求曲线)变动趋势图(用Q2表示),并说明理由。(作图时请用2B铅笔,并画清楚)
              (2)请分析我国抓住有利时机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经济学依据。
            • 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分析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材料二: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注重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及政策设计;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的?
              (3)联系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9. 材料一  经济学家拉弗用如图揭示了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如图)。
              材料二  我国2000年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2.8%; 2008年超过18%;2011年超过19‰同比增长22.6‰ 全国税收总收入近9万亿元。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信心偏弱、民间投资乏力等深层次的矛盾,也与税负有一定关联。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指为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1)请根据材料一,描述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2)说明制定合理税收政策对解决材料二中深层次矛盾的意义,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减税的可行性。
            • 10.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今年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中国人大网上分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就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内容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公众高度关注和参与,截止5月9日,中国人大网收到了超过20万条的意见,创人大立法在网上征求意见数新记录。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即个人所得中的免征额。收入既定条件下,起征点愈高,收入中需纳税部分就愈少;起征点愈低,收入中需纳税部分就愈多。自198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税起征点有过数次调整(见图)。

              (1)此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个税起征点的上调受到物价变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财政收多少、收入分配公平性等诸多因素影响,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其中两个因素的影响。
              (3)运用人大制度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