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四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和分配知识,分析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义。

              材料二: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 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材料一 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现在,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出现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刹萎缩、养老负担加大等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爱子女是自然现象,爱老人是文明现象。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银发浪潮”扑面而来,中国式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关人士指出,传统观念仍然期待家庭养老,需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子女要积极承担养老责任。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放开二孩子政策? (2) 结合材料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就搞好家庭养老拟定一条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凝练,并解释其理由。 (3) 结合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3.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世界因互联网而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发表讲话,重申了我国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四项原则”,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他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

              材料二 自2016年的11月1日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是全球首部为互联网+、分享经济立法和正名的法规,网约车在我国的合法地位得以明确。在互联网以及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专车与拼车服务快速崛起,因其等待时间短、经济实惠,在较短时间内赢得市场,填补了传统出租车和公共交通未能覆盖的短途出行需求空白。《暂行办法》明确将网约车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也受到鼓励。

              材料三 中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络大国。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但现实的网络环境十分堪忧,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网络入侵比比皆是、个人隐私屡遭肆意泄露。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等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遭泄露,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导致的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但此前其他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规定,大多分散在众多行政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中,因此无法形成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前瞻性的法律体系。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在保护个人信息、治理网络诈骗、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实名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确立网约车合法地位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明国家制定《网络安全法》的哲学依据。

            • 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

              ①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②目的是推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③重视了科技这一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④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材料一:

              我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富不均、物价上涨、环境恶化、教育不公平、诚信缺失等现象也使得人们的幸福感大打折扣,为此,许多地方提出了“幸福指数”这一概念,并把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作为考察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

              2013年11月9——-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信念、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材料三:

              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⑵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出合理建议(不少于2条)。

            • 6.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四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和分配知识,分析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义。

              材料二: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 7. 下面摘录几个新闻内容片段,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

              【民生篇】2015年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习近平的新年贺词,朴实、真切、耐读、可亲,既振奋人心,又充满温情,体现了大国领袖的胸襟和情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的号角,全党全国要戮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温暖。”

              (1)请结合教材知识,说说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的理论依据。

              【政治篇】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之志。他首次提出“政治上的绿水青山”。这或许意味着,中国未来将像坚持治理环境一样,坚持治理政治生态。

              (2)如何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科技篇】“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目前“互联网+”已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互联网+”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说明了什么道理?

              【感悟篇】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于2015年8月18日至24日在香港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为目前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泛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之一。

              (4)青少年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用自己的科学梦,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8.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我国自1987年以来,一直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和积极的扶贫政策;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东、中、西比例为14.3%︰35.7%︰50%;实现2020年国家提出的脱贫目标,我国需要每年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

              材料二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1)描述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14分)

              材料三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如何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脱贫目标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代表、委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认为,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只有“授人以渔”才能真正把贫困人口拉出来,奔向小康。两会前,耿福能已经三次前往凉山州调研。今年全国两会,是耿福能持续关注扶贫话题的第3个年头。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了三条提案。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大推进信息扶贫力度。杨元庆指出,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信息化基础建设设施相对落后,互联网普及率偏低。虽然各省市扶贫信息网站已初见规模,但缺乏国家层面社会信息对接网络平台。我国贫困地区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需要全面提高。他提议,应多方合作,完善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调动社会力量,构建全国性的社会扶贫信息对接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扶贫。

              (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扶贫开发中应如何履职?(12分)

            • 9.
              【题文】(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12分)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10分)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4分)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16年,面对经济新常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民生这一“指针”指向更清晰,行动更有力;这一年,保障房建设紧锣密鼓、扶贫攻坚捷报频传、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相互衔接的机制逐步形成……更多的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发力,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在稳步增强。

                 材料二 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7年中国楼市发展方向,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在多地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

                     环保部数据显示,1至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5%,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10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但总体看,环境治理成效离百姓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齐下。解除“心肺之患”,任重道远。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加速发力民生改革,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为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解除“心肺之患”的目标,具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