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出台的首个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材料一: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失地农民”既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民,也不是坐班制的典型市民,而是生活空间、生活方式、文化心态都被边缘化了的“边缘人”,面临着诸多困惑:中国农民几千年来以土地为生存之本,哪怕外出闯荡奋斗,心中总有一块地作为最后的心理保障,而今失地造成了失去生存底线的恐慌;因心理惰性与惯性,面对新生活方式的挑战有着内在的恐惧,不知如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材料二:宁波市政府在推进农民市民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1)基层引导自治或成方向。各社区组建舞蹈队,创办社区舞台,以文化力量引导村民转变。组建“红帽子”义工队,开展便民服务,公益理念和主人翁意识逐日提升。(2)农民市民化,需培育城市精神。政府有意识地逐步培育这一群体的城市精神,让其真正融入城市发展,跟上时代步伐。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消解“失地农民”的困惑?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宁波市政府所做出的积极探索的依据。
            • 2. 为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M市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以居住社区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支撑,以农业因区为基础,推动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联动、和谐发展。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对拆迁补偿等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和决策,都要事先征求农民的意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形成以农业开发为基础,以矿产资源加工为支柱,以发展第三产业为动力的特色发展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M市的经验对有序推进城镇化的启示。
            • 3. 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2014年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GDP、城镇化率和城镇投资率情况
              年份1978年1998年2008年2012年2013年
              GDP(亿元)364584402314045519322568845
              城镇化率(%)17.9230.4245.6852.5753.73
              城镇投资率(%)425.430.1536.4640.17
              注: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1%左右。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1347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4382元;近几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达到1310万个;城镇化带来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带动消费需求从“吃穿用”转变到“住行学”;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增加;城镇化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正确性。
                  材料三  X市城镇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文化大院设施陈旧落后,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已经满足不了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历史人文资源虽有一些本地特色,但大多呈原生态,没有很好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个别地区居民文化水平低,科学素质不高,甚至信奉封建迷信,制约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3)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为X市城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4.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将逐步激发内需潜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广泛关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材料一:
              城镇化的主体是谁?城镇化的方式是什么?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有那些?------安徽省两会上,围绕着城镇化的话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建议地方政府打破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瓶颈,释放制度红利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委员们认为,实现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必须与其工业化的进程相适应,与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匹配,超出了这个能力很可能会出现就业不足、贫困人口增多、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都会带来严重影响。
              材料二:
              2013年7月,安徽省某市政协调研发现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许多农民常居城镇而户籍仍在农村的“人户分离”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给人口管理和统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对进城农民利益保障带来一系列问题。为此,该市政协建议: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农民土地和宅基地使用享有可转让与可收益权。
              (1)联系材料一的内容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城镇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的原因。
              (2)联系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说明搞好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3)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市政协关于城镇化发展建议的合理性。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已达到预期目标,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
              材料二:2013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出建议。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
            •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表所示

              注:目前,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是85%,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美国是97%。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有效解决了一些农民工问题。但农民工离真正市民化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个别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强行赶农民进城上楼;二是农民工公共服务不完善,不能真正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不充分。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挤出效应,使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稳定就业面临很大难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安全防护水平不高,恶意拖欠工资时有发生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材料三  北京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出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难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必由之路。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3)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习近平关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性的论述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 7.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战略部署。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提出,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
              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

              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大体为75%-80%,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1% 左右。
                  材料二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大力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材料三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报告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1)材料一中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大力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三,谈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知识。
            • 8.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把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情况图表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材料二: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材料三:目前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在城市打工生活的农民工不能实现市民化,享受不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水平较低,消费能力较弱。要创新社会管理,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
              (1)概括材料一图1、图2分别反映的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解决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9. 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作为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2008年至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材料二:小城镇既是城市的产业、文明、文化向农村辐射的基地,又为农村提供了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产业升级、质量提高的空间载体。这些小城镇还在特色中融入生态环保、低碳节能、循环经济等现代元素,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城镇化建设与所在地的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政府应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革户籍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承担起重要责任。
              材料三: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城镇规模,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打造特色城镇化发展体系,增强辐射吸引力,要坚持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风貌各异、产业互补的城镇体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民和政府在小城镇化建设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3)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 10.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
              材料二  我国今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  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意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启动城乡户籍改革,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
              (2)分析材料二中我国稳妥推进城镇化的举措的哲学依据。
              (3)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委省政府做法的政治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