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领导人峰会上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阐释;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经济新常态”、“互联网+”的概念,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迅速成为人民群众议论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二:宁波市2010-2014年研发经费支出、发明专利授权和万元产值能耗情况表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亿元)
              85.70 114.29 134.46 157.33 176.63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1.66 1.89 2.04 2.2 2.31
              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1209 1625 2065 2246 2832
              万元产值能耗总计(吨标准煤) - 0.8217 0.6433 0.6298 0.5896
              注:增速按可比价计算;我国专利有三种,发明专利的创造性要求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注:1、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一般指服务业。
              2.发达国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是3%、22%、75%,世界平均水平是5%、31%、64%,我国为9.2%、42.7%、48.1%。
              材料二:“互联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传统广告加上互联网成就了百度,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目前,“互联网+”正在全面应用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和热点。我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建设“数字中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
              材料三:2015年12月12日至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召开,大会形成了《乌镇倡议》.《倡议》强调要促进网络文化交流,鼓励以数字化形式保护、传承、弘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加强网络空间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表信息,概括新常态下宁波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应怎样通过“互联网+”来促进宁波经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运用“大众传媒”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技术在保护、传承、弘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中的作用。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历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1997年 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7年 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探索历程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完成的,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追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关系的认识。
              材料二 《加快推进法治山西的实施意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重点加强以下领域地方立法工作:一是围绕廉洁发展,抓紧完善矿业权管理、土地开发等重点领域和行政审批、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的法规制度,促进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督权力规范化行使;二是围绕转型发展,抓紧制定促进资源产业转型和促进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法规制度;三是图绕统筹发展,抓紧制定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合作、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法规制度,抓紧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均衡、保障性住房等改善民生的法规制度。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完善的法治对发展山西省经济的意义。
              材料三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首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3)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对其严谨性做出分析。
              (4)2015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宪法日,为了更好地宣传宪法精神,请你写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12.4%。

              材料二 多年来,我国国企改革一直围绕着“放权”和提高效率的主题展开,实质上始终在探索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的重大问题。在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企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开始,国企改革打响了真正的“攻坚战”,经历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针对国有大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尽管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当前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等病疾。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2015年世界经济整体增速下降,中国经济p连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5%。
                  材料二 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首次突破50%.达到50.5%
              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持续增长,达到66.4%
              单位GDP能耗 比上年下降5.6%
              ※全员劳动生产率 比上年增加4733元/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西部地区7.8%,中部地区7.6%,东部地区6.7%
              ※全员劳动生产聿-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
              (1)结合材料,指出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亮点,并简要说明这些亮点的意义。
                  材料三  过去,我们比较注重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在传统产能还有空缺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但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有供给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2)请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材料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降低企业成本: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财务成本,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和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
              (3)上述材料对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入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国力,也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材料二:目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滥用现象严重,19%的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农产品品质低,每年农业科研投入只占财政支出的,生产成本高,利润低;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由“吃饱”向“吃好”、“吃环保”、“吃生态”转变,农产品生产供给与市场群体对优质农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卖不出去”与“买不到”共存,因而国家提出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两会”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起代表、委员们的热议,有的认为国家要制定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规划纲要,依此扭转农业重复生产的现状;有的认为以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解决“单家独户”生产模式带来的机械化低,监管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也有的提出要加快标准化步伐,出台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的有关措施,另外许多网民也纷纷在网络上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国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
              (2)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选择公民或人大代表的其中一个角色,说明如何积极参与农业供给侧改革。
            • 6.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新常态调控思路的重大创新。
              材料一
                  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供给侧的滞后造成当前供需矛盾突出。把脉当下中国经济,从需求侧看,需求不足的同时需求外溢明显,海淘、境外代购风生水起;另一方面,需求升级趋势明显,电信、文化娱乐、养老等消费快速增长。而从供给侧来看,我国既存在低层次产业的产能过剩,也存在着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不足。同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供给侧改革强调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税费负担、鼓励企业创新和结构升级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为经济提供持续增长动力。
              材料二
                 从强调需求侧管理,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的是经济工作思路从注重短期经济增长向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转变。2016年是中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攻坚之年,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要强调改革的精准性,实现新动能的释放和新结构的构建。要对改革有信心、有决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
              (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分析说明如何推进改革,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材料三
                  2015年《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正式启动了市场准入管理方式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意见》指出:市场准八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意见》指出:市场准八负面清单是适用于境内外投资者的一致性管理措施,是对各类市场主体市场准入管理的统一要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这将极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
              (3)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哪些影响?
            • 7. 材料一:读图1和图2

              注:H省地处西部,矿产资丰富,环境优美,文化遗产独特。
              材料二:H省各种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景观遍布全省,多民族的传统特色文化丰富多彩,全省文化气氛极浓,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独特。但由于历史、地理、发展及以前不重视等原因,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低品质的文化产品、赶羊式的粗放旅游占比较大,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自2007年以来,H省开始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文化产业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发展,但与其它产业相比,以及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H省文化产业存在“既有资源又急需发展”这一状况。
              (1)分析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H省文化产业“既有资源又急需发展”这一现状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的?
              (3)结合材料,请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为H省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8.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至2013年中国与德国双边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贸易额
              1150
              1378
              1424
              1690
              1611
              1616
              注:中国是德国第三大投资项目来源国,德国是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德国在华投资领域主要为汽车、化工、发电设备、交通、钢铁、通信等,大部分为生产性项目,技术含量高,资金到位及时。
              材料二 2014年3月,中国和德国签署了节能环保项目“打造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双边合作文件。揭阳原是中国的五金基地市,金属产业有7000多家企业,但这些企业分布零散,处于产业链底端,粗放式发展,污染得不到解决,发展空间受限。在市政府的组织下,民企抱团发展,用资本运作的方式投资建设金属生态城项目,开展与德国的合作,探索“政府指导、市场主导、协会组织、生态先行、产城融合、国际合作”的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该项目把体制创新作为最大突破,突破传统园区建设管理模式。
              材料三2014年5月7日,揭阳市领导在调研时强调,要全面加快中德金属生态城建设:一全面加快园区所有项目的建设,重点加快金属表面处理生态园区、德国落户企业、叶绿宝资源再生基地项目和五大中心建设;二全面推进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相关配套;三做好园区的线路优化和植被保护;四进一步做好对德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五继续大胆探索创新机制体制,把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具体化,把中德金属生态城打造成全国机制体制最灵活、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田等。
              (1) 请说明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德金属生态城是怎样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的?(9分)
              (3) 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全面加快中德金属生态城建设。(12分)
            • 9.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钢铁的产能和表现消费量

              注:依据行业标准,产能利用率低于80%即为产能过剩。
              材料二 作为钢铁产值全国第一的河北省,2012年,粗钢产量1.8亿吨,粗钢产能达到2.86亿吨,压减任务之大也是全国第一。河北省通过按照国家标准强制关停一批;实行差别水价、电价,严格土地、环保执法,提高落后钢铁产能的运行成本,发挥市场的倒逼机制,退出一批;通过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和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技改和转产,或者去海外发展;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削减劣质资源,整合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等措施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
              材料三 我国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显示,25个省份被雾霾缠身,平均雾霾天数逼近30天,较同期偏多10.3天,创52年来之最。 2014 年地方两会纷纷把环境治理列为关注焦点,多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雾霾或PM2.5治理的提案和议案,要求政府“大手笔投责、硬手段惩治”,投入巨资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和区城污染“联防联控”,切实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在两会的重视下,不少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PM2.5、PM10 等下降幅度,甚至空气质量合格天数。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如何破解钢铁产能过剩困境。(14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地方两会重视环境治理的依据。(12分)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6分)
              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一次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上个世纪末,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存在不少体制性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过多,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存在多种形式的行政垄断,一些部门在非自然垄断环节限制竞争,从而妨碍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和完善;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还不完善,对市场的监管不到位,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也远未到位等等。这说明,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存在政府越位和缺位现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市场机制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为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代替过去沿用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新的提法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作用表达得更加明确,更加鲜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新提法、新论断,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为进一步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而提出的新指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14分)
              (2)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要怎样履行经济职能?(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