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有专家提出,用负面清单管理市场,增加政策透明度,便利市场主体投资经营。政府规定那些经济领域不开放、禁止投资、限制投资,列明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让企业和个人等市场主体“发无禁止即可为”

              材料二: 中国人一生需要办的证件和证明,常见的有103个。涉及身份、学历、工作、家庭婚姻、财产保险、生活证明六类,途经18个部委局办,39个处室、中心、支队、所审批,盖l00多个章,并需要缴费。每个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验收,要经过20个委、办、局,53个处、室、中心、站,l00个审批环节,总共盖108个章,缴纳36项行政收费。如要全部走完,审批工作日累计达到2020天。按最短线路,也需799个审批工作日。

              2014年4月14日, 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清理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国务院于2004年决定保留部分属于政府内部管理事务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同时明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这些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要逐步取消或作必要调整。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负面清单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改进行政审批权的行使?(12分)

               

            • 2.

              (26分)

                  材料一2009-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变化(单位:亿美元)

                  注: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中,机电类产品出口比例达到5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占到29.9%,一般贸易比重大幅度下降,但我国外贸附加值比重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材料二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16万亿元,对外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力量。近年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将近20%,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国内就业,创造了更多的税收。2004年我国实施新的《外贸法》,取消了对外贸经营主体的经营权审批,到2013年民营企业在外贸总值中的比重已达到33.3%。我国对外贸易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但还不是真正的贸易强国。

                  材料三  截至2013年12月24日,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9起,涉案金额36.19亿美元。中国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13年以来,我国共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4.03亿美元。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请结合图表和材料所反映的现状,谈谈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10分)

              (2)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现的辩证法道理。(12分)

               

            • 3.

              (4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

              材料一    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12分)

              材料二   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境内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为了扫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治障碍,应当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10分)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唐宋时期,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乃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各国使节、商人往来频繁, “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

              (3)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0分)  

              材料四   泉州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市委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16年泉州文化强市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特色鲜明的闽南文化和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更加彰显,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努力树立泉州文化事业发达、文化产业强大、文化生活丰富、思想品德高尚、文化氛围浓郁、精神家园和谐的文化形象。

              (4)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四,谈谈泉州市应如何建设文化强市?(10分)

               

            • 4.

              (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9分)

               材料二  到东盟国家投资设厂已成为目前广东乃至全国众多企业的有利选择。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在南海岛屿问题上存在对立。但是,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关系是友好的,彼此都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希望在世界多极化中处于有利态势;在经贸、农业和环保科技方面有许多双边交流合作,互利互惠。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外交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简述我国应怎样处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12分)

              材料三 调查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对阅读进行立法,如美国《卓越阅读法》,韩国《读书振兴法》等。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战略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据报道,我国全民阅读立法也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阅读立法”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阅读水平。反对者则称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分别阐明赞成和反对的理由。(12分)

              材料四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目前,我国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一亿。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为世界认识当代中国提供了重要途径。

              (4)运用“文化的作用”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的重要意义。(9分)

               

            • 5.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月22日至25日,第四十四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014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了《在改革、开放与合作中重塑世界经济》的演讲,他指出重塑世界经济,重要的是构建和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经贸体系。国际社会应始终以多元、开放、包容、互惠为方向,继续维护世界和平环境,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坚决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中国将坚定不移向现代化目标奋进,积极有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明我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依据。(12分)

              材料二:大会吸引来自近100个国家超过40名国家和政府首脑、25名国际组织领导人参会。与会各方就人类在危机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磋商,着重探讨气候变化、资源安全和可持续性等议题,引导与会者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提高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秩序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剧变。但就在会议期间新兴市场却危机四伏,史无前例的新兴市场货币遭到抛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知识说明我国该如何利用达沃斯论坛趋利避害?(14分)

               

            • 6.

              (26分)近年来,有关国际政治和经济的热点日益引起关注。

              材料一 随着近年来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美国对我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妄加干涉。我国沉着冷静,内外并举,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对外:我国一方面坚定地重申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外交,2013年中越在河内发表《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另一方面,派出渔政船、海监船常态化巡航钓鱼岛;并于2013年11月23日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含钓鱼岛空域,宣布对识别区实行有效的管控。对内:不为外部势力所动摇,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迈着坚定的步伐。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14分)

              材料二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2013年我国先后同冰岛、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至此,我国同外国已签署协议的自由贸易区达到10个,正在商谈的还有6个,共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去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它的建立对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积极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2分)                         

               

            • 7.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材料。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会议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2009年—2013年粮食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

              年份

              进口量

              出口量

              净出口量

              2009

              5223.2

              328.9

              —4894.3

              2010

              6695.5

              275.1

              —6420.4

              2011

              6390.3

              287.5

              —6102.8

              2012

              7236

              276.6

              —6959.4

              2013

              8025

              242

              —7783

               

               

               

               

               

               

               

               

              注:我国政府一直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自2012年开始,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跌破90%。

              材料二   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积极性的提高则有赖于经济刺激和利益引导;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总体发展水平仍较落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约为25%,不足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农药、化肥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降低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农业企业在借助海外资源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既缺乏经验,又难觅机会。

              (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提出可行性建议。(10分)

              材料三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对人热情,大度不小气。这种观念表现在饮食上就是请客吃饭要量大档次高。这种习俗在如今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就变成了一种浪费现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理由浪费。“舌尖上的浪费”既有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包括大学生。公职人员公款吃喝,不掏腰包不心疼;普通百姓多点菜有剩余,才显面子和身份;大学生不事稼穑、不知辛苦,糟蹋粮食不以为然。《人民日报》曾谈到这样一个细节,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几年前,芬兰央行行长在一次公务接待中,因点了一盘20欧元的鹅肝而被迫辞职。

              (2)有人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责任”,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2分)

               

            • 8.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及发明专利申请量

              注:1.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被广泛采用的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反映企业转型发展重要指标。2.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迄今尚未有中国品牌入围。3.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80%以上的营业收入是在国内,而不是世界。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3分)。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8分)

              材料二  2013年以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吸引着全球多个国家的“粉丝”。从韩国到中国,收视率屡创新高。“星星”是韩国文化兴国政策的最新成果,韩国电视剧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的文化企业应该怎样提高国际化水平?(6分)

              材料三  2013年,中国高层领导在国际经贸交流中多次主动推介中国高铁技术。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国家制定了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近10年中国高铁技术快速发展,跨越了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制造技术,标志着中国调整列车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第二个台阶,自主研制生产了时速300~350公里高速列车,标志着中国高速列车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第三个台阶,中国铁路以时速350公里调整列车技术平台为基础,成功研制生产出新一代CRH380型调整动车组,标志着世界调整列车技术发展到新水平。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在高铁技术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12分)

               

            • 9.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月22日至25日,第四十四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014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了《在改革、开放与合作中重塑世界经济》的演讲,他指出重塑世界经济,重要的是构建和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经贸体系。国际社会应始终以多元、开放、包容、互惠为方向,继续维护世界和平环境,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坚决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中国将坚定不移向现代化目标奋进,积极有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材料二:大会吸引来自近100个国家超过40名国家和政府首脑、25名国际组织领导人参会。与会各方就人类在危机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磋商,着重探讨气候变化、资源安全和可持续性等议题,引导与会者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提高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秩序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剧变。但就在会议期间新兴市场却危机四伏,史无前例的新兴市场货币遭到抛售。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明我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知识说明我国该如何利用达沃斯论坛趋利避害?(14分)

               

            • 10.

              近日,钓鱼岛纠纷激起民间强烈反响,中国多个城市群众进行游行抗议,不少民众强烈表示“抵制日货”,在此过程中更出现一些群众打砸日系车辆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IHS Automotive的估算,截至9月20日,中国反日示威活动已使日系车企停产造成的产量损失达到1.4万辆左右,日系车企损失估计超过2.5亿美元。有网友认为,抵制日货,打砸日系车辆可以严重打压日本经济是“保钓”的最好表现。

              请运用有关经济生活知识指出这种观点的错误性。(6分)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9月25日转载了署名村山宏原题为“浮躁的中国抵制不了日货”的文章,文章指出,在购买汽车时,无论买的是哪一款,其中都大量使用了日本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如果不愿意使用日本的零部件,那就必须建立起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汽车企业。汽车是一项竞争激烈的产业,每年最少也需要数十亿美元的设备投资,还需要多年的研发。中国企业就算拥有丰厚的资金,他们选择的往往都是房地产投资之类的投机方式。日本有很多制造零部件及其模具的中小企业,在小小的工厂里,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工作。日系汽车产业的品质,依靠的就是这些零部件的精巧。如果能够制造出凌驾于日本企业之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中国就不再需要依靠日本企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将更加灵活。

               (2)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振兴我国汽车产业政府应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的有益启示。(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