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
              材料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和有效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政策质量和透明度,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特别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民间投资,改善企业微观环境,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支持和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华为手机隶属于华为消费者业务,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2455亿元人民币。2016年11月3日,华为在德国正式发布Mate9保时捷高配版手机定价1395欧元,折合人民币10460元。华为坚持精品战略,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倾听客户需求,精心构建产品质量,真诚提供满意服务,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高端产品。华为投入巨资在中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及印度等地设立16个研究所,把各地技术优势的创新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全球的创新能力。华为加强内部治理,100%由员工持股,有效激发工作热情,降低生产成本。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服务全球用户,国际市场已成为其销售的主要来源。
              (2)分析材料二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三和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华为公司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是如何作为的。
            •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完善体制机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效供给是指在档次、质量、安全等方面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供给。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任务,应与建立促进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需要构建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尤其是科技创新与产业产品创新有效衔接的机制。现在的过剩产能大都集中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市场机制,注重运用市场力量调整存量结构。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供给的档次、质量、安全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完善体制机制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完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体制机制。
            • 3. 国企改革将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经过充分酝酿和激荡的国企改革,在不知不觉中,砥砺前行。
              材料一:
               时间(年) 国务院主要法规或政策             主要举措
              1978至1984 《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 以放权让利为重点,先后采取了利润包干、利改税等措施。
              1985至1992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 实施政企分开,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1993至2002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由委托经营转变为出资关系,绝大多数小型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或退出。
              2003至2013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积极推行股份制。
              2013至今 《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分类推进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材料二: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目的是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的有竞争力有创新力的治理体系。2015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促进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原铁道部统管着中国铁路的规划、投资、建设、监理、运营以及安全,这种体制存在政企不分、运力紧张与资源闲置并存等问题。这次改革撤销了铁道部,其企业职责由新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拟订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其它行政职责由国家铁路局承担。在政府职能整合的背后,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将经营权下放给企业,让企业在不断深入的市场化竞争中,盘活铁路交通的经营。
              (3)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这次铁路改革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意义。
            • 4.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部长通道”成为受到各界高度关注的沟通平台。从稳定房价到城市治堵,从延迟退休到文化扶贫,从反腐败斗争着力点到财税体制改革新举措……面对中外记者,很多部长主动停下来顺应媒体关切,坦诚作答。下列对此做法评价正确的有(  )
              ①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
              ②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拓宽公民民主管理新途径
              ③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政府权威
              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大会风建设和防腐力度,有利地提高了政府公信力。据此回答7-8题。
              要增强政府公信力,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①我国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④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6. 近年来某市大力推行“政社互动”社会治理新模式,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部分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开展政府和基层群众白治组织“双向评估”,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这一创新模式有利于(  )
              ①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基层政权建设
              ③扩大居民权利,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④发展基层民主,创新民主管理方式。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7. 2015年1月22日,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7家网站联合推出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策”活动,邀请网民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政府邀请网民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的做法有利于(  )
              ①保证政府工作透明度,拓宽公民民主监督渠道
              ②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③避免政府决策盲目性,方便公民直接管理国家
              ④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公民参与权和表达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2010年 2014年我国GDP增长状况
              年份 GDP总量(亿元) GDP比上半年增长幅度(%)
              2010年 397983 10.3
              2011年 471564 9.2
              2012年 519322 7.8
              2013年 568845 7.7
              2014年 636463 7.4
              表二:2010年 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发展状况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增加值(亿元) 占GDP中的比重 增加值(亿元) 占GDP中的比量 增加值(亿元) 占GDP中的比重
              2010年 40497 10.2% 186481 46.8% 171005 10.3
              2011年 47712 10.1% 220592 46.8% 203260 9.2
              2012年 52377 10.1% 235319 45.3% 231626 7..8
              2013年 56957 10.0% 249684 43.9% 262204 7.7
              2014年 58332 9.2% 271392 42.6% 306739 7.4
              材料二《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材料三 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最大看点,是政府职能转变所释放的“制度红利”。通过政府的“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不缺位,是指政府着力投资民生工程,缓解大众的“后顾之忧”;不越位,是指政府告别把市场准入大权牢牢捏在自己手中的做法,政府该做的是优化监管体系,及时将劣质企业驱除出市场;不错位,是指政府不与民争利,及时做好市场参与者的各项合理的服务,从而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依据。
            • 9. 变者恒通,改革是破解困局的良方。2015年,从改革来看,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绕过“浅滩暗礁”,让发展活力奔流不息!
              材料一  作为我国北方唯一的自贸区,天津承载着引领、贯彻和实施国家多项发展战略的重任,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担当。随着自贸区政策的落地,天津将逐步推行快速消费品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举措,这不仅解决了企业的难题,也让周边百姓得到了实惠。天津自贸区自获批短短三个月来,已确定招商引资项目300多个,注册资本近900亿元。天津自贸区还要承担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真正发挥对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天津自贸区,让我们拭目以待它能带给我们的惊喜吧!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天津自贸区的成立点个赞。
              材料二  事实上,改革正在使中国经济发生积极的变化。新一届政府履新两年以来,中国经济“新常态”已初露端倪: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服务业的繁荣使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登记注册企业出现井喷,能耗强度实现近年最大降幅,环境保护成为国家和民众的共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提出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2)结合材料二,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角度,分析说明如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材料三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各级政府加快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继续取消下放非行政许可类审批项目,政策“减法”做足做实,让企业获得更多政策红利;在简政放权“做减法”的同时,各地各部门注意在文化民生领域“做加法”,提高服务效能,努力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伴随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正在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增添一抹亮色。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述为什么要深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材料四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客”。“创客”,是英文“Maker”的意译,特指那些热衷于利用新技术将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
              (4)请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角度分别说明如何形成一个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9-2014年我国GDP及其增长情况图

              注:2014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8%.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占比达到51.4%,比加工贸易占比高13.6个百分点。
              材料二
                  近年来,某地政府以其特有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思维,实现了从“无工业基础、无矿产资源、无区位优势”到“人人有自信、发展有速度、民生有保障”的巨变。该地政府重点推出了以下举措:
              摒弃传统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走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工业兴市、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创新驱动和生态环境等五个转身。实行经济指标、发展指标、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指标。
                  打造“便民方舟”,有5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法定办理时限压减了87.98%.行政审批事项由193项压减为57项,前置审批项目由最初的199项压减为7项。
                  推行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推行政府部门由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型。清理出569个资格资质事项,其中421项考试鉴定下放给社会机构、行业协会。
                  开展“访企业困难、访企业需求”为主题的“两访”活动,协调解决企业融资、招工、供电、市场开拓及项目审批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2000余项。在金融税收、财政奖励、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激励政策,仅2014年就吸引10多个绿色建材项目落户,总投资超过60亿元。
              积极探索推行分环节、分主体、分形式的“三维”立体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创业“火”起来。建立健全企业“黑名单”制度,让违法者付出承受不起的代价。在2014年底经贸洽谈会上,该市赢得了各界客商“点赞”,69个优质项目签约,投资额达499.8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特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该如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当地政府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