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从新疆来》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一百多位普通新疆人,凭借自己的努力融人内地生活的故事,展现了当代新疆人敢于拼搏实现梦想的形象,故事真实感人。假如要写一篇读后感,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

              A.民族和谐筑梦圆
              B.边疆安宁奔富裕
              C.同胞齐聚谱新篇
              D.年丰国昌家幸福
            • 2.

              2014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指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这说明(   )

              ①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文化平等是文化趋同的保障

              ③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文化自治权     ④我国坚持和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3.

              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部门在全区宗教界开展“弘扬优良传统、推进宗教和谐、服务宁夏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维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C.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 4.

              2013年7月19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2周年。60多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错误的是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自主制定自治法,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④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三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5.

              2013年8月1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西藏调研时强调,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援藏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对口援疆科学化水平。这一要求(  )

              ①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别                  ②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坚持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④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6.

              (4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2000多年前,中国又开通了前往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  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的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提高了航行效率。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已综合运用了物标导航、罗经指南、天文定位、计程计速等较高水平的航海新技术,为航海家达·伽马从大西洋横渡印度洋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交流。

              材料三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先后提出了,为密切欧亚各国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有存在矛盾等。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二论证A.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B. 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依据。(A、B两个角度任选一个作答)(9分)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的启示,分析建设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9分)

              (3)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结合材料三,就我国如何推动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四点建议。(12分)

              (4)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2分)

              A.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体现了创新思维,由此有人认为,创新只会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请运用创新社会作用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B. 有人认为,既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风险,那就应该尽量不为。请依据材料三,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给予评析。

               

            • 7.

              某市整合聚集社会一流的智力资源,成立了由 32 名专家组成的民族宗教专家智囊团,加强对该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前脆性研究。这一做法有利于

              A.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和社会稳定
              B.确立和巩固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保护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8.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打造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区域。这一构想的实现将有利于我国

              ①扩大对外开放,与沿线国家加强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

              ②与沿线国家建立政治联盟,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

              ③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④推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消除不同文明的矛盾与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9.

              2013年12月17日,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对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的300个先进集体和161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此举在于(     )

              A.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B.切实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权利
              C.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10.

              近年来,“多彩中华”之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表演、“中华瑰宝”之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展等,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

              ①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②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表明我国已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④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