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时代在发展,文化在传承。在新的时代中,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愈加深刻。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当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利益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材料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RCEP.2016年11月19日,在TPP可能流产的背景下,中国成为秘鲁APEC峰会的中心,中方倡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和RCEP方案将推动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力量,并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积极推动“(FTAAP)和RCEP方案”的依据。
              (3)有人说,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利益共同体”是在搞强权独霸,请你举两则事例加以批驳。
            • 2.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国际局势动荡,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秉持“叉利相兼,以义为先”  “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理念,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一主张超越了一己之私,一国之利,用高瞻远瞩的视野,开阔宽容的胸襟,荡涤着利己、功利的价值取向,弥合着对抗、冲突造成的鸿沟,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同。中国也积极践行这一特色外交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从唯物史观角度,阐述中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
              (2)请从下表中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选项,从国际关系决定性因素的角度,说明我国在这一外交实践中是如何践行“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原则的。
              A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的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个成员,人民币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
              B 2015年12月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围绕“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一主题,宣布未来一段时期中非合作的重要举措,着力支持非洲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C 在“猎狐2015”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积极拓展国际执法合作渠道,向境外派出50多个工作组,从6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抓获各类外逃人员857名。
            • 3.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

            • 4.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首次由中国发起成立的政府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2016年1月16日上午,亚投行开业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业仪式并致辞,强调通过各成员国携手努力,亚投行一定能成为专业、高效、廉洁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它的成立对未来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建将产生重大影响,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为什么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 5.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是不可争辩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迄今,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应持怎样的立场。

            • 6.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 “一带一路”,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一带一路” 从历史深处走来,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共同繁荣的梦想。
              “‘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国际论调迅速升温。“马歇尔计划”是二战结束时,美国参与西欧国家重建并提供经济援助的计划,对恢复欧洲经济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它密切了美国与盟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合作,是美国遏制和孤立苏联的重要手段,迎合冷战需要,其背后渗透显而易见的美国霸权图谋。
              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外国记者提出 “中方如何看待有人将‘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的问题?”
              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你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
            • 7. 2015年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生动有力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亚投行的成立、丝路基金的远行,建设性开启了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变革的大幕,融入现存国际秩序的同时,增强了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全面参与并引导多边外交进程,倡导新型国际关系,让合作共赢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旋律:外交贯穿了“一带一路”的战略以及促进国内经济建设的中心主题,同时追求安全与发展两大目标:相继推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垒球治理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道多的认同。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 8.
              占地球表面积约71%的辽阔海洋是资源宝库,它将是21世纪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由于人口激增,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海洋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世界上许多强国的崛起,都与海洋资源的开发有关。发展海洋经济,是强国的经济,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一国经济、政治、安全等都有深刻的影响。各国加大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各国为何竞相发展海洋经济。(10分)
            • 9.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胡锦涛8日上午在向中共十八大作报告时说,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胡锦涛同志表示,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表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 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15分)
            • 10.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数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那夫大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发展“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城大合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这一构想得到了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11分)
              (2)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11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