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高三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扬帆海丝”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同学:就“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的兴衰史展开讨论(图1)。

              (1)通过讨论,同学们得出“闭关锁囡,陷入落后挨打;开放包容,实现共享共赢”的结论。结合如图1甲、乙同学的发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
              (2)东南亚地区是海上丝路的重要枢纽,但我国与该地区个别国家在南海诸岛主权上存在着争端。据此,有同学认为:“我国坚决捍卫南海诸岛主权将会导致‘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受阻。”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第二小组同学:围绕泉州着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通过上网查找及访谈收集到以下两则材料(图2、3)。
              (3)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泉州特色文化走进基层、走向世界的意义。
              (4)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就政府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对外投资中的困难提出合理建议,并分别指出其唯物辩证法依据。
            • 2.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非洲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材料一:“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多重因素的影响,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已是强弩之末,低端制造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的地区逐步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李克强指出,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一带一路”将政策重心放在中西部地区,有利于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增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动力。同时,“一带一路”有利于实现我国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同时也为保障海上资源能源运输线的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中,习近平表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宣布将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早投入运作,同时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这些获得APEC会议成员的一致同意,同许多经济体都有战略契合点。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正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反对“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从各国互助互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平等协商、相互尊重、携手共建现代丝绸之路和全球新秩序。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什么会赢得APEC会议大多数成员国的广泛赞赏与支持。
            • 3.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致力于将亚投行打造成为亚洲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建设基础设施、实现成员国互利共赢;亚投行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繁荣。非洲发展银行(AFDB)行长近日表示,他希望与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展开合作,以减少非洲国家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非洲发展银行行长称,他希望亚投行将其工作范围扩充至非洲国家,乃至一些拉丁美洲的国家。而在上周,世界银行行长也表达了与亚投行开展合作的意愿。非洲发展银行行长表示:“亚投行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投资在保证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对于这一点,我们有足够的信心。”
              (1)从《生活与哲学》有关角度出发,分析亚投行建设的正确性。
              (2)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生活的道理。
              (3)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亚投行将会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 4. “两带一路”战略(“两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开放战略、贸易战略、产业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共同建设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为这条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并引领欧亚大陆经济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两带一路”战略本质是轴带引领战略,勾画的是国际合作框架、国际经济大通道,把中国的东中西部及沿海连接成一个整体。该战略对中国西部12个省市区会带来开放格局的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提速,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两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
              材料三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又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东盟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各国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两个丝绸之路”战略体现了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3)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两个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正确性。
              (4)“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请你就各国如何更好地利用丝绸之路发展友好合作提出两点建议。
            • 5.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布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3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破 4 万亿美元大关,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 73%仍由外资企业生产,其余均为加工贸易方式出口。
              (1)概括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步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一带二路”战略将是推动我国经济走,出结构 调整阵痛的强大动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沿途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促进商贸物流等新型业态发展;吸引国内外产业向通道沿线集聚,加快构建辐射东、中、西的产业发展空 间布局;促进沿途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居民创业、就业,拉动内需;加强国家及区域经贸合作,开 拓出口市场、资源能源投资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价值。
              材料三: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 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头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 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 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何体现政治智慧的?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拉开了“一带一路”战略落地实施的大幕。
                  材料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有44亿,GDP规模逾20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差异大,许多国家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不完善,这对国境外直接投资、开辟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破除贸易壁垒带来重大契机。我国的高铁、核电、工程建筑等行业的投资机会被市场看好。
                  材料二  某钢铁公司2014年9月签订了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一笔订单合同,出口36台工程机械产品到中亚,销售额340万美元。该公司之所以能在海外得到大发展,一是顺应了国家战略发展,将中亚、东欧等市场作为公司关注的重点;二是按照全球化企业的要求,力求在海外拥有更大的市场、更大范围配置资源;三是从设备制造到工艺管理、成本控制、产品研发,确立在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业内人士指出,企业要立足长远,做好谋划和研究,确保海外板块更好更快发展。
                  材料三  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一战略一经提出,就得到沿线各国的热烈响应,50多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也体现了该战略的响应程度。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的机遇及企业应如何“做好谋划,确保海外板块更好更快发展”。
              (2)结合材料三,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得到各国热烈响应的原因。
            • 7. 大道行恩,取则行远。2014年,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为中国外交搭建新架构,中国以更主动的姿态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秉持“亲、诚、惠、容”四字周边外交新理念,中国领导人频繁访问周边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跨区域的新构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缅中印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习近平主席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正确性。
              材料二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中国版文明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中国人民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应秉持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确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的政策措施。
              材料一  2009年,我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经过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核心技术国产率达到70%以上,已从单纯设备出口上升到铺设整条铁路、输出系统和标准;国外高铁建设成本约为3亿元/公里,而中国只有1.5亿元/公里;“走出去”模式为中方出资金、技术、设备去建设,置换当地资源,建成后由途经国家共同参与管理运营,由此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根据国际铁路联盟的数据,2020年全球铁路建设总投资将达1.1万亿美元。
              材料二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道路联通、货币流动和人心相通的互联互通做起。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导成立了。400亿美金的丝路基金,筹建1000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被一些媒体解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注: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二战后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给予参与重建和13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在帮助西欧的同时又刺激美国出口,为美国经济开拓了新的巨大市场。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要原因,说明中国高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观点。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
                  材料二  到东盟国家投资设厂已成为目前广东乃至全国众多企业的有利选择。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在南海岛屿问题上存在对立。但是,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关系是友好的,彼此都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希望在世界多极化中处于有利态势;在经贸、农业和环保科技方面有许多双边交流合作,互利互惠。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外交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简述我国应怎样处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12分)
                  材料三 调查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对阅读进行立法,如美国《卓越阅读法》,韩国《读书振兴法》等。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战略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据报道,我国全民阅读立法也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阅读立法”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阅读水平。反对者则称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分别阐明赞成和反对的理由。
              材料四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目前,我国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一亿。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为世界认识当代中国提供了重要途径。
              (4)运用“文化的作用”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的重要意义。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法德两国尽管都是以基督教为主体信仰的国家,近代都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但却是世仇宿敌。且不说高卢人与日耳曼人上千年的敌对,仅近现代法德之间便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交战。二战后法国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威胁自己,主张把德国建成像1871年以前那样松散的联邦,但遭到了美、苏的抵制。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德国进行了社会改革;法德也认识到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冲突与对抗不利于欧洲的强大和各自经济的发展;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此,l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两个民族达成了谅解,言归于好,l963年两国还签定了合作条约。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1)有人认为,材料三法德之间关系的变化再次说明“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结合材料三,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对外政策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材料四: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为全体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这种制度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国家的社会稳定,而且为其高质量的劳动力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使欧洲企业在世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上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但欧洲实践表明,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也会产生诸多问题:一是巨额的保障支出加重了各国的债务负担;二是高福利支出导致高社保缴费水平、高劳力成本和高企业负担,在全球化压力下使欧洲国家长期竞争力日渐丧失;三是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使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堪重负,加大了危机的应对难度。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盟成员国已经普遍认识到,必须对原有的社保政策体系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
              (2)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西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