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4年4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习近平强调,我高度重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前,中俄关系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并超越了双边范畴,不仅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表明

              ①中俄两国间的共同利益使得中俄两国的结盟关系日益成熟

              ②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开展与俄罗斯的友好合作

              ③中国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④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2.

              2014年3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国起草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表决,俄罗斯投了反对票,中国投了弃权票,决议草案未通过。这表明(  )

              ①我国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外交事务 ②联合国安理会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机构

              ③联合国可以干涉会员国的内政    ④乌克兰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

              中国于2013年11月23日宣布划分东海防空识别区。对此,国防部申明:防空识别区“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但“对在此区域不配合或不服从命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处里措施”。我国此举(    )

              ①行使了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平等权 ②表明国防部有决定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利 

              ③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延顿认为西方文明正在衰落,它在世界力量中所占的比重日益缩小;相反,亚洲文明却发展壮大;伊斯兰文明的人口在激增,打破了穆斯林国家与其邻国的平衡关系。在21世纪初期,人类将经历非西方权力与文化的复兴,经历非西方文明内部相互之间以及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

              亨廷顿认为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他指出:“文明冲突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以文明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战争可靠的保障。”

              材料二  习近平出席指出: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各国人民需要加强友好交流,携手合作,同舟共济。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追求和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将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

              (1)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解决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的冲突”底气何在?(12分)

              (2)请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文明冲突”的原因,(2分)并指出我们如何更好地化解冲突?(10分)

               

            • 5.

              (4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

              材料一    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12分)

              材料二   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境内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为了扫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治障碍,应当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10分)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唐宋时期,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乃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各国使节、商人往来频繁, “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

              (3)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0分)  

              材料四   泉州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市委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16年泉州文化强市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特色鲜明的闽南文化和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更加彰显,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努力树立泉州文化事业发达、文化产业强大、文化生活丰富、思想品德高尚、文化氛围浓郁、精神家园和谐的文化形象。

              (4)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四,谈谈泉州市应如何建设文化强市?(10分)

               

            • 6.

              (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9分)

               材料二  到东盟国家投资设厂已成为目前广东乃至全国众多企业的有利选择。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在南海岛屿问题上存在对立。但是,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关系是友好的,彼此都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希望在世界多极化中处于有利态势;在经贸、农业和环保科技方面有许多双边交流合作,互利互惠。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外交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简述我国应怎样处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12分)

              材料三 调查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对阅读进行立法,如美国《卓越阅读法》,韩国《读书振兴法》等。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战略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据报道,我国全民阅读立法也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阅读立法”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阅读水平。反对者则称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分别阐明赞成和反对的理由。(12分)

              材料四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目前,我国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一亿。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为世界认识当代中国提供了重要途径。

              (4)运用“文化的作用”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的重要意义。(9分)

               

            • 7.

              2013年,一股正能量在国内和国际得到传递。习近平总书记一句“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的话,向世界阐释了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的信心和善意。客观上讲,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有利于

              ①提升正能量,坚持“合作共赢”思路实现共同发展

              ②释放正能量,通过“对话”彻底消除威胁和平因素

              ③传递正能量,打破“国强必霸”模式促进世界和平

              ④积累正能量,实施“韬光养晦”策略缔结战略同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8.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 

              ②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③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④维护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外交活动的宗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9.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是指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下列各项中,属于有利于当代人类在多极化过程中避免陷入“修营底德陷阱”的事实的有

              ①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搞对抗、不搞冲突   

              ②现存大国摒弃了“冷战思维”,树立了“共赢思想”

              ③经济全球化使新兴大国与现存大国利益交汇点增多

              ④竞争、合作、冲突,已成各大国间关系的基本形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0.

              2014年3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柏林发表演讲:中国对周边国家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我们主张通过协商和对话妥善解决争议。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说明了

              ①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尊重他国的正当权益

              ④我国捍卫主权的能力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居主导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