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总统大选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也关系到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结果也会是灾难性的,两个强国都将走向衰弱。自1500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在1914年1939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中国正在崛起,美国的发展显得慢了下来,世界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材料二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对世界影响深远;中美关系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正如习主席强调指出,中美要牢牢把握两国发展正确方向,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增强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结合材料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美应怎样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2)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美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

            • 2.

              材料一:2016年9月4日--5日,中国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各方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成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引领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向的重要里程碑。峰会中,习近平主席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努力做到:

              第一,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要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第二,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

              第三,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共同增进全人类福祉。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该如何对待G20的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杭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实施“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计划,通过“一区十片、多园多点”的创新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乐园;加强科技和人才创新,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产业创新,深入实施“信息经济一号工程”,推进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形成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信息经济为引领、高端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新体系;加强制度创新,健全“四张清单一张网”动态调整机制和监督落实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商生态。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先发优势,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外资利用和对外投资,以更高视野、更新姿态融入全球化。数据统计显示,杭州经济增速时隔三年重返两位数增长,外贸逆势飘红;服务业对GDP贡献率高达74.6%,信息经济贡献率超过50%……杭州走出了一条漂亮的“微笑曲线”,让自己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3)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杭州市是怎样走出一条漂亮的“微笑曲线”,让自己既有颜值,更有气质的?

            • 3.

              2016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中国生效10周年。2016年11月16日,联合国所属网站发布中国接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履约审议报告执行摘要,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层更加重视反腐工作和《公约》落实,展现出持续、坚定不移的决心。

              从2014年的APEC《北京反腐败宣言》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都体现了中国参与构建国际反腐新秩序的积极姿态。中国主张,国际反腐新秩序当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基础法律文件和国际法依据,这一共同遏制和全球治理的理念,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联合国与APEC属于同一类型的国际组织。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2)中国为什么主张国际反腐合作要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

            • 4.

              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冲突的结果也会是灾难性的,两个强国都将走向衰落。自1500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在1914年和1939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中国正在崛起,美国的发展显得慢了下来,世界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材料二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对世界影响深远,中美关系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正如主席强调指出,中美要牢牢把握两国发展正确方向,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 结合材料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美应怎样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2) 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美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前中美关系已超出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影响。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中美经济高度互补,在基础设施、能源、信息、环保等诸多领域拥有广阔合作空间。中国正在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美国领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中国拥有很大市场。同时,把美方的技术、经验与中国有竞争力的装备、产业相结合,双方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将有助于促进中美贸易平衡发展。材料二:自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在南海岛屿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但是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彼此互有需要,关系是友好的;彼此同属于第三世界,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在经贸方面互利互惠,在环保和科技方面有很多双边交流合作,都希望在世界多极化中处于有利态势;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外交关系。

              (1)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走近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走近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应怎样处理与东盟的关系。

            • 6.

              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和平利用核能事业。中国郑重向世界阐述了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中国将继续同各国携手合作,共享和平利用核能事业成果,为增进人类福社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关于核安全主张的政治依据。 

            • 7.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人类共同的事业。2015年11月30日,旨在商定全球变暖对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并达成了《巴黎协定》。该文件达成“55个缔约国加入协定,且涵盖全球55%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生效条件。《巴黎协定》将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积极作用。

              (2)如果治理大气污染需要三、五十年,我们一定会对结果不抱希望;如果只需要三、五年,那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人类应该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地球环境。

              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简要评价上述观点的合理性。
            • 8.

              近段时间,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美朝隔空互怼,特朗普政府声称美国的“战略忍耐”已走到尽头。朝鲜不甘示弱,以其“超强硬对强硬”的风格,用激烈言辞和各种行动向美国示威。

              4月26日,中国外长王毅在与德国外长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持续进行核导试验,当然违反安理会的决议,而不断在半岛周围实施军事演习,显然也不符合安理会决议的精神。当务之急是推动半岛核问题尽快回到对话谈判轨道。中方的目标坚定不移,那就是实现半岛无核化,建立半岛和平机制。中方愿为此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至于爆发战争的可能性,1%的可能性都不行。朝鲜半岛不是中东。

              4月27日,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说,美方将寻求利用更严厉的国际制裁和外交压力迫使朝鲜放弃核和导弹项目,并且对朝核问题谈判持开放态度。4月28日,朝鲜半岛核问题安理会部长级公开会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

              运用《走进国际社会》的知识,对上述材料信息进行合理的解读。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强调,中国尊重和践行国际法,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书表示,中国将处于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定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对此,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南海问题立场,70多个国家明确表态不承认南海仲裁结果。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 10. 韩国为了预防朝鲜的军事行动,要求美国在自己本土上部署萨德导弹,因为韩美是军事同盟。萨德导弹属于一种维护韩国自己的安全防御系统。但是萨德的覆盖范围太大了,可以监控范围达到2000公里,东北三省渤海全部覆盖,黄海几乎覆盖,萨德虽然是拦截导弹,但是一样可以作为战术导弹来发射,甚至可以换上核弹头来攻击,对中国也同样造成了威胁,所以中方反对韩部署萨德导弹。
                 目前韩国国内分两派,一派要求为了自己领土安全,抵御朝鲜的威胁,支持部署萨德导弹,韩国国民也能得到安全保障。另一派人反对部署萨德,原因是中国因为反对萨德导弹,对韩国进行一些制裁,会对国内经济造成损失,尤其是韩国国内一些跟中国有外贸合作的商人反对部署萨德。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及韩国国内一些商人对部署萨德导弹的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