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互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最先被互联网改变的是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服务环节,淘宝、微店、打车软件、P2P、O2O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大多依靠“用免费拉人气、用刷单求上位、用低价抢市场、用爆款搏利润”,忽略了技术和质量这个根本,而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互联网+”与传统的“工匠精神”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真正的融合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而是在冲击和适应的过程中彼此影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相互的促进和提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如何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坚持“工匠精神”。 


              材料二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正当合理的海洋权益,是中国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针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及其所谓裁决,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仲裁庭没有管辖权,有关裁决完全无效,没有法律拘束力。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仲裁裁决影响,中国反对且不接受任何基于该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方将继续坚定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持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 

            • 2.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是不可争辩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迄今,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应持怎样的立场。

            • 3. 2011年10月24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朝鲜表示,希望早日重启六方会谈,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当日会见李克强时表示,朝鲜主张尽快重启六方会谈,各方应根据同时行动原则,全面落实“9·19”共同声明。李克强在与朝鲜内阁总理崔永林会谈时表示,“中方支持朝方坚持接触对话的正确方向,推动有关对话早日取得成果,尽早重启六方会谈,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
              如果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你认为将如何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引起了全球商界的广泛兴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将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另外,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获得了全球商界的积极响应。习近平在此次峰会上强调,“一带一路”有助于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致力于深化彼此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加强经贸合作,扩大人文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国与往访国战略合作水平,既深耕了中国“朋友圈”,也给中国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积极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依据。

            • 5.

              2013年4月8日,台湾前民进党主席谢长廷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致词中多次强调和平与对话的原则,是普世共同发展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有关普世价值的论争,问题不在普世价值本身,而在普世价值的话语权。在当代,西方的普世价值并不“普世”,个别国家把推广“普世价值”纳入其全球战略,常常以国际社会的名义去垄断发展模式的话语权,甚至演化为普世霸权。

                 历史上,中国拥有天下大同梦。在新的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冲击,导致“中国威胁论”之滥觞。

                材料二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全球化”的政治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