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美国、中国、法国等来自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有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但参会各国能妥善处理在资金支出、技术转让、法律约束力以及透明度等领域分歧,不断扩大共识,加强合作,形成了应对垒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此协定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包容互鉴,共同发展。
              《长江,长江》《牧人巴让》等六部中国环保纪录片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民间表达”被选送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进行展映。六部纪录片通过影视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六个中国人自己的环保故事,蕴含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追求:立足于时代的需要,讲普通人的故事,传递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引导人类求真向善。中国环保纪录片播出后,赢得了国际舞台阵阵掌声。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各参会国为什么能够妥善处理分歧,形成共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环保纪录片赢得国际舞台阵阵掌声给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 2. 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3. 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请简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原因。
            • 4. 2016年10月27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简称“海丝博览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开幕。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沿线国家的商贸之路,而且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的生命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十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在经贸文化交流中必然具有全球视野和时间眼光。新“海丝”构想极具逻辑性与现实性,为沿线各国文化交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赋予新的生命力。
              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参加2015年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建议:
              抓住重点项目,保护丝路遗产--充分利用我国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技术力量,推出“一带一路”出土丝绸文物及相关遗址的技术研究和保护项目。
              做好展示平台,传播丝绸文化--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功能,主动对接国外著名博物馆进行展览交换,把以丝路之绸为主题的展览推向海外,传播中国丝绸文化。
              传承丝绸技艺,开发丝绸产品--发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作用,让丝绸文化遗产在今天的丝绸原产地得到生产性保护,建设蚕桑生态基地和丝绸特色小镇,集聚非遗传承人、民间工艺师、纤维艺术家、时尚设计师及相关企业,打造具有中国元素的丝绸特色产品,重振丝绸辉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述“建议”的依据。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来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
              (2)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原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贯彻“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3)请你为保护传统古建筑设计两条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在15字以内。
            • 7.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必将遇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
            • 8.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 传承春节也就是在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文化遗产也就是传承中华文明。近年年我国逐步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文化保护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文保单位的资金预算不足,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比重小,文保部门的活动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公民保护文物的意识薄弱,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存在随意刻画、破坏古迹原貌等行为。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角度,分别提出2条建议,并要求有相应的理论依据。
            • 9. 材料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10. 辨析题
              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见证,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属于这个民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