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保留古都风貌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冲突始终困扰着北京人。石景山区西北部有一条明清时期的古街,至今仍有许多旧式的房屋、店铺,还有三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法海寺、承恩寺、慈祥庵,这就是有“京西古道”之称的模式口大街。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这一地区的改建有两种不同方案:第一种主张保留古道,并把它变成步行街;第二种主张拆除古道,取直拓宽为一条30米宽的交通次干道。经过多方论证,决策部门最终否定了“取直”方案,在保持其特有的 “龙”形走向及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拓宽了古道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京西古道最终改建方案的合理性。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农民画以中国各地民俗为养分,以农民自身生活为源泉,充分体现了农民画家“画天、画地、画自己”的绘画特点,具有原创、粗放、抽象的艺术特征,是勾勒生命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的中国绘画艺术。目前在中国2800多个区县中有68万个乡村,数百万农民绘画艺术家。农民画的发展和壮大,充分说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家更需要人民滋养”。
                  材料二:陕西户县是我国农民画发源地之一。为做大做强农民画品牌,该县不断创
              新模式,扩大农民画的影响:开发农民画产业,与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旅游新亮点;开展农民画新壁画运动,先后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绘制壁画200001多平方采;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余幅公益广告宣传作品在全国的l 00多个大中型城市传播展示;加强对外交流,28名作者35次到日本、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讲学,三幅户县农民画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显示屏展播。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家更需要人民滋养”。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就“促进中国文化品牌走向世界”提两条建议。
            • 3. 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强国的推进,是我国进入新常态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是一个渐进过程。
              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思想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注:在党的领导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1)结合材料一,用《求索真理的历程》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材料二  四川省南充市文化底蕴深厚,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丰富,有“嘉陵江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古城文化”等。还拥有众多的文物景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民俗文化,川北皮影、川北剪纸、篆刻、竹编等都是南充文化的精品。“十二五”期间,南充市围绕“嘉陵江文化”这条主线,深度挖掘“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通过大力实施重大文化活动、舞台电影电视艺术,为实现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文化南充”、“魅力南充”、“实力南充”发挥了先导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南充市是怎样着力打造“文化南充”、“魅力南充”的。
            • 4. 大道行恩,取则行远。2014年,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为中国外交搭建新架构,中国以更主动的姿态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秉持“亲、诚、惠、容”四字周边外交新理念,中国领导人频繁访问周边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跨区域的新构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缅中印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习近平主席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正确性。
              材料二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中国版文明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中国人民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应秉持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 5. 2014年9月12日,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充分体现丝路核心、中华文化、国际元素三大主题,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展示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邀请亚非、欧亚、亚洲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关联国家优秀演展项目参加文化节。同时邀请甘、青、宁、新、闽、桂等国内丝绸之路沿线省区优秀演展项目,组织陕西本地优秀文化代表性演展项目参加艺术节活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举办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意义。
            • 6. 因创作“江南style”而闻名全球的鸟叔有两句话颇值得玩味。第一句:这个作品从一开始就是按照韩国的“东西”构想的;第二句:没想到它竟会在全球走红。这两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韩国的“东西”会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的“东西”?
                     鸟叔的经历恐怕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他毕业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属“70后”,这一代人与此前几代人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们是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开始延伸、扩张的时代里走上人生之路的。他们的身上,虽然仍留有传统的和民族的“东西”,却在迅速靠近“现代的”和“世界的”;他们熟悉自己国家的音乐文化,但又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懂得借助西方的商业模式和现代传播工具在年轻一代文化消费群体中激起共鸣。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帮助鸟叔分析“江南style”在全球走红的原因。
            • 7. 材料一:文明因多彩而美丽。中国先贤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歌唱“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唱道:“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材料二: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日益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GDP、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简述人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2)运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
            • 8. 从古到今,丝绸之路延伸着人类文明的光辉。
              借助高效的现代交通和快捷的资讯传播,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将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怎样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交流。
            • 9. 材料一: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材料二:孔子学院被誉为21世纪传播中华文化的“新丝绸之路”。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至2011年11月,全球已有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个孔子学堂,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达1亿人。目前还有76个国家的400多个机构强烈要求申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材料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传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多样性和我们的中华文化角度分析为什么孔子学院能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发展在很长时间、很大程度上被遮蔽、被误读。不假思索地粉饰与不由自主地妖魔化,都无法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指出,要加强公共外交,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流,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注:公共外交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对外国公众说明本国情况,以取得外国公众对本国的理解和支持的一种活动。中国的公共外交,是向世界上的人们说明中国自己,说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内外政策等。)
              材料二:2010年11月,广东省邀请了小泽征尔,宓多里、莎拉•张、马友友、谭盾等一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指挥家、独奏家和歌唱家,为广东观众奉献了10场精彩的音乐会,以提升广东的整体文化形象。12月27日揭晓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孙中山、六祖惠能”等,折射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实力,为扩大广东对外宣传提供了新的载体,世界各地也通过这些平台不断了解广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公共外交,推动人文交流的角度。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谈谈广东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中必须遵循哪些方法论原则。
            0/40

            进入组卷